党委书记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

时间:2022-06-02 09:51:00

导语:党委书记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委书记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

一、高等院校目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高等教育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从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

总书记指出了高校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他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紧迫地要求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急需大学提供人才和科技的支撑。高校承担着科学发现、知识生产、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任务。最新数字显示,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成果转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占60.25%;两院院士中有38.7%在高校,新增选的中科院院士有55%来自高校;此外,全国有61.7%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高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实际上就是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讲的是教育问题,而且突出了高等教育的作用。

以上表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学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成倍扩大,高教结构不断优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形成,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快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不断改革等。截至20*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新变化和改革取得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在高校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建规模过大,银行贷款规模偏高,盲目攀比上层次、升格,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大而全而轻特色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水平大学提出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发展、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工作,就成为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紧迫要求和难得机遇。民族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一思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学校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解决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保持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用科学的思维积极地解决教育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才能抓住机遇上新台阶,迎接挑战上新水平。

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所高校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发展的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地发展。这一新的战略性的科学思维,对于指导高校的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根本性的意义。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推进高校的快速发展。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办学的综合实力,才能使学校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从而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在新校区建设、本科教学工作评建、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学校的发展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将以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为实践载体,解决好学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历史机遇,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提出把西北民族大学建设成为西北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交流基地;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基地;促进西北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的科研基地。这“五个基地”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其立足点和根本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硬道理,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动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着力解决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规划方面的问题,坚持“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即以质量求生存,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打造办学特色;以科研为先导,着力加强学术平台建设。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特色学科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校有一个总体思路,就是对一些传统特色学科要在提高层次、发挥优势上做文章。对民族地区需要的应用型专业要在做强做大上下功夫,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各教学院部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何定位,如何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讨论和研究。我们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处理好新型学科专业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整合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争创“拳头”和“名牌”,形成学科建设的新亮点。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素质优良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学校要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适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增强活力,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同时要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努力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四)认真研究和谐校园建设问题。从宏观上讲,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从微观上讲,它是指学校在学科结构、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发展速度、办学质量等办学要素上的协调同步、和谐发展。西北民族大学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笔宝贵财富。但学校地处西部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办学经费非常短缺,这使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也更使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愿望和需要更加迫切。和谐校园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每个师生员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宏大系统工程,困难很多,任务很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重大命题。如何有效地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要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研究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五)认真研究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要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针对目前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管理出质量,管理出特色,管理出优势,管理出效益。学校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学校管理和后勤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机制问题;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明晰权力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量化科学管理;建立更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两校区运行模式,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六)处理好科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是继续坚持发展;同时,还必须是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两层要求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关系。没有第一层就谈不上第二层。但只有第一层而没有第二层,也不符合我们对于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是畸轻畸重不协调的发展,不是竭泽而渔难以持续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人为本,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举例来说,申办新专业,是在发展,但申报哪些专业适合学校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等等。

三、学校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要在学习实践中深化思想认识。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深化学校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要清醒地认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主要不足以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学校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各个环节,提高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坚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在调查研究中理清发展思路。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学校领导和各学院领导班子要达成以下基本共识,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共识,要在解放思想中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共识,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特色是“兴校之基”的共识,要在突出办学特色中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发展目标;坚持人才是“强校之源”的共识,要在统筹协调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育人为中心工作的共识,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这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

(三)要在着眼发展中提升领导能力。要着眼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从制度层面加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重要权力机关的运行制度,完善各种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党委理论学习组学习制度。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做好“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宣讲辅导、带头分析检查、带头解决问题,促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具体工作实践,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做到“四不”:即不因个人得失而损害班子整体的团结和谐状态;不因认识上的差异而影响整体的科学决策;不因亲疏恩怨妨碍工作中的信任和尊重;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学校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能力、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凝聚各方力量的能力、驾驭学校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要在改革创新中构建长效机制。要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用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为推动我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机制、人才资源开发与队伍建设机制、学科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与和谐校园建设机制、两校区运行保障机制、党的建设与领导能力整体提升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校领导调研和联系基层制度。通过全面清理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富有时代特征、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覆盖学校发展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为推动我校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要在整改落实中解决突出问题。就是要找准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时期,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审视过去、分析现实、谋划未来,努力回答学校当前和今后“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的关键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