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01 06:13:00
导语:素质教育的环境调查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年*月,国务院颁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它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纲要》提出通过“*”期间这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本世纪初的水平,还要落后20年;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要接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技报告》数据显示:19*年美国和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7%和4%,1991年日本为3%,1992年欧共体为5%,*年美国增长至17%。而20*年我国公众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上面提到的1.98%,20*年调查数字甚至又有所回落。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要从还不超过2%,经过15年一下子要达到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每一年的百分数要提高一个、两个、三个百分点,显然任务还非常艰巨。
《纲要》又提出“*”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而对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又是重中之重。所以,科学素质要从娃娃抓起。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应该好好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最充实有利的条件。但从现状来看,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在提供孩子科学学习环境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掌握了解现阶段本市儿童科学学习的环境状况以及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和改善学习条件各种途径,提高幼龄儿童的科学认识水平。
二、课题界定:
什么是科学素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首次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基础,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途径。
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前提条件,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解决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和事务最有效的方法和指南,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个人生活至关重要。
现阶段,我国每年都要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成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长期以来却并没有受到重视。然而,这种只学技术不学科学的发展模式最终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还有不少富裕起来的人热衷于建庙拜神、崇尚风水,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乃至于专家学者,被伪科学和邪教所迷惑。这些都说明,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不能必然地带来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并不代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所以,教育也离不开环境,教育学家都认为教育环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本课题所提的教育环境,仅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一般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可以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人文环境等。其中,物质环境就是所谓的硬件设施,比如教室,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图书馆等教学所用相关设施。而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则属于学校的软件设施。精神环境是指学校的办学宗旨、目标,学校对学生的定位、学校管理制度,生活制度,各种仪式等学校教育规范。人文环境是指教师人格魅力,教学思想,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校园活动的文化气息等。这些因素可以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影响着儿童科学素质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本市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环境和方法的研究,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了解当前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的现状。
2、通过对现状的整理分析,评估我市当前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的综合状况并结合实际制定出资源整合和教育方法改进的方案。
四、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本市幼儿园、小学的科学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园、小学的科学素质教育现状;
2、分析和了解各幼儿园、小学的科学素质教育的环境缺陷及其原因;
3、探讨科学教育环境和科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4、制定改善科学教育环境的方案,指导幼儿园、小学在创造科学素质培养环境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
五、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基础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但儿童有其自身的发展阶段规律,必须依照其内在的规律,才能使科学素质教育在儿童的成长阶段为儿童以后科学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特点规律,儿童智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有应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十分完备。(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指2—7岁这段时期,历时5年。这5年又可粗略地分成准备期和完成期两个小阶段。2—4岁为准备期,此时儿童的智力活动还具有感知运动阶段的一些特点,但由于语言的发展,认知和思维活动迅速进步,使得儿童的智力活动迅速摆脱前阶段的特点,形成这一阶段的各种心理能力。从5岁开始进入完成期,各种心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为进入下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儿童的小学阶段,时间大致从7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一阶段,智力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可逆性,儿童掌握了群体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序列等逻辑运算能力,较之前一阶段,智力活动的性质有了本质上的改变。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因此称为“具体运算”。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儿童从2岁开始就可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知活动,虽然这些认知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和好奇心,往往能在儿童的大脑中留下最潜意识的东西,为以后的观察和研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从对个体发生作用的顺序来说,环境因素主要可以分为:母体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母体环境是婴儿的生命之泉,它提供给婴儿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保证了婴儿健康的发育成长,更多的关系到儿童先天因素;出生后,影响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比如:食物中含碘和氟等许多微量元素的程度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在海边生活的人心胸较为开阔,在高山上居住的人有着良好的协作精神。工程心理学研究认为,照明、色彩、天气温度、污染和噪声等,对人的心理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严寒酷暑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风雨交加使人凭添焦躁与愁绪,山清水秀会令人心旷神怡。社会环境是环境因素中最复杂也是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同时,它的可操作性也最强。我们可以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儿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也就是教育。很多儿童在12岁之前很少接触到“有趣”的事物,也没有受到正确的科学思维的引导和培养,这在以后成长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带来很多的后遗症,也抹杀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也是我们提倡对儿童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
具体操作如下:
1、对我市部分幼儿园、小学《常识》课的开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分为教师部分和学生部分。幼儿园部分只针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样卷见附页)
2、通过到各幼儿园、小学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各幼儿园、小学在提供科学教育环境的实际状况。
3、通过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要求。
4、本研究是一个以调查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的形成性研究。针对我市幼儿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的状况和现有的资源,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进方案。
5、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在每一次活动前后交流讨论,反思总结活动中有规律性的经验,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调整和发展原来的研究构想。研究者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对幼儿科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进行观察记录。
六、儿童素质教育环境基本概况:
课题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查的方法对全市部分幼儿园、小学进行了抽查,并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环境进行了整体概括。
I、小学部分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和部分老师展开问卷调查。
(一)学生对科学课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现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往往更能体现整个教育的水准。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学校科学课的认可度处于中等水平,且明显存在性别差异。经调查,有将近62%的学生对科学课持有喜欢的态度,其中约有36%为非常喜欢。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如下图1所示。在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女生特别喜欢的比例为28%,明显小于男生的44%,说明女生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据分析,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最主要原因依次为: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制作、可以明白很多科学道理、自己有兴趣、教师讲课比较生动、作业较少。从表1,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喜欢原
表1:喜欢科学课原因分析表
因上有很多的类似之处,比较有趣的区别在于女生受教师的影响的比例比男生更大。(女生:教师影响大于兴趣;男生:兴趣大于教师影响。)还有一点就是男生由于作业量的问题而喜欢科学也比较明显。
2、接触科学知识的渠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绝大部分都喜欢利用网络。据了解,在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我们经过调查发现,除了课堂以外学生大都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得,依次为:网络、图书馆、询问别人。并且可以发现,学生更加乐意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如图2。而且,我们调查发现,如果真的要问问题,很多的学生愿意问同学,其次才是老师,最后是家长。但女生在老师和家长之间选择时,往往没有规律性,而男生愿意问家长的比例很小。如表2。
(二)科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1、教师大部分都并非专业科学专业毕业,由中师毕业人员较多。
经调查,大部老师是由中专师范类学校毕业,从接受调查的34位科学老师来看(其中22位男教师,12位女教师),几乎清一色是由中专师范类学校毕业,还有相当的一部分老师,除了教授科学以外,还任教其他科目。当然,这也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阶段,随着教学专业化的不断深入,相信这样的状况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明显的改变。
2、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次数较少,且大部分买书自学较少。调查显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周期大多在2年以上,如果算上各种教研活动在内,也要将近一年左右,若算上学校自己的科学小组教研活动,大多也将近半年时间,其中,很多学校甚至连科学教研组也没有。而在设计教师自己购买科学类图书的问题,同样在调查中显示出让人忧虑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师又在半年内买书的习惯,而相当的老师很少有买书的习惯,科普书就更少了。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从教材的使用率来看,作业仍是科学老师最常用的手段,其次是实物模型,当然,有的老师更喜欢用图片、多媒体教学等,但所占的比例不高。如图4。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比较的单一,经常性用作业和实物教具的手段来替代其他教学手段,这可能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学校科学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学校科学教学设施尚不够完善,很多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室,这给科学实验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实验仪器也不够齐全,很多老师上课都找不到合理的方便的教学仪器来上课,通常都是由自制仪器来实现,虽然自制仪器形象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但经常依靠自制仪器除了限制科学教学的范围以外,还会带来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不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去完成科学教学任务。经过实地的走访,我们还发现,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科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对实验仪器的定期监管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得到明显的抑制。
II、幼儿园部分
幼儿园部分的调查显然没有办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采用主要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获得幼儿园关于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幼儿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是主要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环境:
(一)、合理利用幼儿园自身环境加强科学教学的环境创设。
1、充分利用科学图片及各类科普读物。
幼儿园在各个班级往往都布置了许多具有科学道理的图片,向幼儿展示一个又一个未知世界,这些图片画面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幼儿不仅在空余时喜欢并乐于去观看、探知图片所展示的奥秘,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而且,这些图片成为我们幼儿教师科学课上的好帮手。
此外,各个班级还可以准备大量科普读物,如《儿童百科全书》、《从小爱科学》、等,让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初步形成科学认识,积累初步的科学经验。当然,只靠这些读物是不够的,我们的老师要以这些读物为载体,引导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发展,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图片和儿童科普读物是成本低、易操作、很有效的科学培养的好工具。
2、充分利用科学角和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部分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可以在班级中创设的科学角和科学探索区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和教学必需。我们很多幼儿教师把这样的科学角叫做“快乐宫”。快乐宫里很多物品是老师和幼儿们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因而可以利用废旧水彩笔、旧图书剪贴的“我的小电影”;用雪碧瓶、泡沫块、铁丝制作“水车”;用筷子、泡沫块制作“方变圆”等等。教师和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快乐宫是幼儿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小天地,它给幼儿们带来无穷乐趣,增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此外,科学探索区还可以摆放一些动植物。如:洋葱、大蒜、蚕豆等等。让孩子们随时观察他们的生长情况。另外摆放了教师自创的小科技小玩具,供幼儿自行探索、实验。如用乒乓球制作的“旋转的花瓣”,还有纸盒,透明塑料袋、图片制成的“放大镜”等等,幼儿们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获得科学知识。
显然,幼儿园中的科学角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科学素养培养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实验室”。缺少了科学角,幼儿园的科学教学将失去最主要的教学载体。
(二)、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开拓幼儿科学视野。
让幼儿在宽松的自然界中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是幼儿科学教学的又一好的途径。在四○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这一理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教材和课堂。幼儿对周围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幼儿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无不会引起我们孩子们的好奇心,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一定会在这样最“现实”的语言中读懂科学的奥秘。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天气、时间、场地、安全因素等条件的影响,所以,老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这里更加重要。
(三)、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用家园互动等形式开展科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部分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家园互动活动,如让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农业园、参观各种有益的社会场所、进行田园生活等活动,充分利用所有便利条件,组织科学启蒙教育。另外,还可以利用多种展示活动提高孩子学科学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在园内开展“科技游园会”等,同时邀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体验科技小游戏的乐趣,培养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七、课题研究思考和建议:
(一)、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机制,定期进行教学知识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研讨等。教师培训机制的建立。如果,我们的教育者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书育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既使育人,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合格的人。所以,不管对教育来说还是对学校来说,培养建设符合时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而必需的任务。
2、鼓励教师进行各种渠道的自学,建立有效的自学管理监督机制。教师是学习的楷模,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分配给学习的时间往往少的可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老师却不得不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活的知识体系,教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当然,有时候,教师的学习不能完全依赖于自学,学校应该在引导教师自学的问题上多出一份力,比如:可以安排教师定期购买书籍,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或展示教师自学成果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教师自学开拓良好的土壤。
3、加强科学教师之间的互动渠道,建立科学科研小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科研小组是学校学科教师成长的摇篮,一个好是学科科研小组,在培养学校优秀教师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依靠科研小组的力量来实现一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比如在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学成果展示评比、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教学经验的传承等方面,学科科研小组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校硬软件建设
1、加强硬件设备建设,提供教学必要的教学辅助器材。自然科学是实验的科学,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科学不是嘴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学校要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提供学必要的教学辅助器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现状是很多学校的科学教育设施空缺比较严重,很多的科学实验都没有办法开展,从而导致科学教学的效果下降。所以加强学校科学教学的硬件设备建设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保障。
2、重视科学课教学,为科学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在小学教学中,科学课的教学只是作为副课教学,和很多活动课、劳技课一样,常常会被其他课所占用。其实,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有着强大的决定作用,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3、营造校园科技人文环境,建设校园科技网络。好的学习离不开好的环境,科学教育也是一样,一个良好的校园科技人文环境会陶冶学生的科学情操。当然,要营造这样的一个环境,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定期开展科技类的活动、展览;搞一些科技文化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发明创造比赛;定期创设科技宣传橱窗等。而且,我们要将这些活动结合起来,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一定会更有深刻的影响力。
(三)、社会资源建设和应用
1、加强科普宣传,营造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
(1)利用电视媒体频道等进行科普教学。电视媒体和网络是广大青少年乐于接触的文化传播途径,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都有观看电视节目和上网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利用这样的媒介,做好科教宣传工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动物世界》等一大批收青少年学生欢迎的栏目,在科学宣传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网络也是一样,它不应该成为家长和老师们严禁的东西,其实只要好好引导并加以利用,一定会成为宣传科学知识的又一个强有力的阵地。
(2)利用报刊等形式,开展科教导读。纸质报刊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文化传播媒体,如果我们能够发挥纸质报刊在科学宣传中的重大作用,将有利于将科教工作普遍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如果在指定刊物中开辟专栏进行科学文化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更大。
(3)每年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成为科普工作的先锋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加强宣传教育,相信效果不一定会很好,所以,我们要开辟更多的途径,让青少年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到实践行动中来,这样的角色转换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搞好科普教育,提升市民和青少年科学素养。
(1)制定《科普规划》,完善科技教育、科技创新与奖励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对科普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就应该有规划有制度的进行科学文化建设活动,保障一切从事科教工作的人员的利益和权益不受侵害。
(2)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设施,加强科学设施的管理。加强我市场馆建设,从长远来看,对我市青少年有着非常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我市到目前位置还没有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科教场馆,而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均愿意在科技馆接受科学科技教育。所以,我们要建科技馆、丰富市博物馆的科普内容、加大图书馆科普读物库容量、定期开展各类展览等。同时,还要注意对现有设施加强管理,坚决杜绝空置不用、用而不实等现象的发生,让每一份资源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进一步开拓和规范科技教学渠道,为科学教学添彩加瓦。科学教育的阵地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它应该走到社会生活中去,特别是某些应用科学,在显示生活中有具体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深刻体会。如,到工厂车间去参观、体验。相信这样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 上一篇:银行支行领导职位竞聘演讲稿
- 下一篇:社区居委会主任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