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6-01 03:56:00
导语:团市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志愿服务行为是一种基于道德、良知、社会责任等因素,自愿贡献个人时间、知识、技能、精力等等,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行为。
在*市,自1994年在团中央的号召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社会和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推进*市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值得探索和深思。
一、*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1、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自1994年开始,共青团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拉开*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序幕,之后,巾帼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相继涌现。20*年10月,*市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由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卫生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科协等部门组成理事会。至200*年6月,全市各镇乡、街道相继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组织网络的逐步健全,使原先各自为阵、相对散在的各类志愿者资源也相应得到整合,同时,也协调统一了全市的志愿者行动,并将活动深入到基层。在招募志愿者的方式上,协会改变了由单一的组织发动招募,尝试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及在高校团组织支持下招募*籍假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等,公开招募的形式不仅使志愿者资源得到进一步发掘,志愿者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而且在招募的同时,也宣传了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者精神。目前,*市登记在册的注册志愿者已有8000余名,且人员分布各年龄层和各行各业,队伍的人员数量和志愿服务能力均有所提高。
2、服务领域有所拓展,活动形式趋多样化。扶贫帮困学雷锋、服务大型节庆活动以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是志愿者行动最初的基本工作领域,也是各级团组织启动和推进志愿者行动的主要抓手和有效举措。*市志愿者开展的“3.*学雷锋”系列帮困便民活动,服务菊花节大型演出活动和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以及抗击非典、抗洪抗台活动等等,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赞扬,创出了志愿者行动品牌,志愿者精神也因此得到了弘扬和传承。然而,集中、短期的活动已无法满足转型期社会公益服务迅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市的志愿服务事业逐步拓展,一是服务项目的拓展,在原有的扶贫帮困、助老助残、植树护绿、医疗卫生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又开辟出法律援助、服务外来务工者、服务青少年暑期教育、“情暖老干部”、“保护母亲河”环保行动等新的志愿服务项目;二是志愿服务领域也从原先的扶贫帮困,拓展到了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城乡一体化等社会事业的多个方面;三是服务对象从老弱病残等群体延伸到包括外来人员在内需要公益服务的社会各阶层;四是活动形式更是日趋多样化,爱心义卖、上街劝导、行街宣传、短信招募、网上报名注册等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显示*市志愿服务事业适应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开始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走向关注人的总体生存状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服务社会有影响,围绕中心有作为。近年来,各志愿者组织开展的志愿者扶贫帮困、助老助残、“三下乡”、便民服务进社区、治安巡防、卫生整治、环保行动、植树护绿等项目活动,服务社会与群众有成效,并且时间上能坚持经常性、长期性的开展,因此,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提升。
此外,*市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关注和围绕各类社会难点热点问题,为促进社会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发挥积极作用。各志愿者组织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环保卫生问题、城乡贫困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群问题等等,积极开展了与之对应的活动,如:志愿者协会开展了“爱心传递”行动,向社会募集资金财物接济困难群众;募集价值数万元的文体用品支援民工子弟学校;集合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赴“小蜜蜂”外来人员聚集地开展宣传教育与便民服务并重的志愿活动;招募暑期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青少年暑期教育,以补充农村暑期教育的师资力量,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为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志愿者对门前三包较差的沿街店铺进行语言劝导和卫生清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强化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二、*市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志愿服务工作运作机制不够成熟和完善。尽管目前*市志愿者组织网络已逐步建立,但相应的运作机制却没有成熟和完善,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发展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一是活动制度不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和制度性,并且没有规范和落实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导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不自愿,而许多注册志愿者又被闲置。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不严格,导致临时性不在册的志愿者人数远远超过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造成情况的不掌握和资源的流失。而注册志愿者也没有规范地使用志愿者登记注册证,使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缺乏记录和依据。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目前,除了每年几个名额的志愿者先进个人表彰外,无论志愿者组织还是社会,对志愿者社会性、制度性、与其切身利益挂钩的奖励激励措施基本没有。
2、志愿服务缺乏应有的认同度和群众基础。志愿服务开展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晓度日渐提高,然而,在群众心目中,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今年的3.*上街便民服务活动中,*团市委尝试了在志愿服务点上设志愿者招募处,结果与服务点的人头攒动相比,招募处却少人问津,当天志愿者共计为900以上人次提供了服务,而招募到志愿者仅仅数十人。目前在我市,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深刻,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与认知的正确性相当有限,这势必导致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3、过于依赖组织,缺乏“三自”与“三性”。与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志愿服务历史相比,我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大多数中小城市相同,我市的志愿者的招募主要依靠组织发动,而活动则过于依赖组织来安排服务项目,表现为缺乏“三自”和“三性”,即志愿服务缺乏“自然、自觉、自主”的特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则缺乏“主动性、融合性、创造性”。目前,不通过组织而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或者主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行动的人数量不多,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很少,由志愿者自我发起自我管理的志愿者组织则几乎没有。志愿服务过分依赖组织与志愿服务缺少群众基础,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许多志愿服务工作沿用了组织发动、行政指派的工作方式,使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生机活力,这也反映了*市志愿服务事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4、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现阶段,社会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部分人甚至有些部门单位,认为志愿者是廉价劳动力,人手不够,就叫些志愿者来补充,这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志愿者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角度,志愿者都不是也不应当成为服务对象降低成本的工具。二是部分人印象中觉得志愿服务就是学雷锋做好事,有的甚至认为是形式主义、作秀,对志愿服务有主观排斥感。三是部分人误认为志愿者行动是有闲暇有闲钱的人从事的慈善活动,与己无关,没有认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不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提升自我、快乐自我”的志愿者境界。
三、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一要完善落实登记注册制度,各志愿者组织必须提高志愿者注册率,以社区注册、项目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注册形式加大招募注册力度,同时,重视和认真做好志愿者活动的客观记载工作,志愿者个人应规范使用“中国志愿者注册登记卡”,记录每次参加活动的内容、时间、效果等,这既是对情况和资源的掌握和积累,更是作为志愿服务工作以及对志愿者个人考核评价的依据。二要探索实施可行的奖励激励制度,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奖励激励机制来推动。在规范志愿服务记录的基础上,尝试志愿者星级评定,并进行社会性的精神物质奖励,作出对志愿者个人价值、素质、能力的肯定,并探索志愿者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的优先待遇。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个人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2、开发资源,合理利用。要开发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进来,尤其在人力资源方面,要织招募和社会公开招募要双重并举,一是党团员应是自然的志愿者,同时,要争取政府官员、公务员、社会杰出人士等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志愿服务事业出力、出财、出主意,也带动影响其他社会各阶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专业服务队建设,让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社会群体加入进来,从而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在方法和理念上更新。与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资源,这关系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让志愿者从服务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才可能让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针对目前志愿者服务层次、服务兴趣的个性化要求,尝试通过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来报名注册服务意向、服务项目,以探索解决目前志愿服务意向与志愿服务项目信息不对接的问题。
3、发挥作用,提升地位。志愿者组织属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第三支柱--非赢利性行业协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各志愿者组织要发挥“第三部门”的协调优势,从自身的能力、特点出发,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作为切入点,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职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拓展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之外的空白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来提升志愿服务事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进而赢得党政的支持和群众的欢迎,最终达到带动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目的。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各级志愿者组织要注重加强对注册志愿者培训力度,一要培训志愿服务理念,使志愿者正确认识自己角色定位、责任、义务和权力,更正确的认识所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从而更好的理解传承志愿者精神,增强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自觉性和投入性。二要培训志愿服务技能,针对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对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素质,提升志愿活动水平。三要在志愿服务理念培训的基础上,培训志愿者自我管理、自主活动的能力,使志愿服务工作逐步摆脱行政组织模式,走上社会化自主运作的轨道,从而为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传播理念,营造氛围。志愿服务现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广大公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志愿者组织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网络等各类媒体,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活动,来宣传志愿服务事业,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宣传“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的志愿者承诺,宣传志愿者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宣传“助人与自助;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感受充实与快乐”等等的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关注度、认知度、认可度,最终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局面。
- 上一篇:卫生局放射诊疗许可证管理制度
- 下一篇:英语文本写作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