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市)
时间:2022-05-30 09:37:00
导语: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新闻,有点意思。一个五年级小学生与妈妈签订了一份由双方共同起草的“母子协议”:甲方(母亲)每月提供50元零花钱,不得干扰儿子正常的交友;不得私拆儿子的信件;不得擅自翻阅儿子的日记;不得硬性规定儿子吃什么和吃多少;作业不会时,不得发脾气,要耐心讲解等。乙方(儿子)必须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早上起床后早读10分钟,锻炼身体10分钟;晚上9:30睡觉,放学必须按时回家,如不按时回家去网吧,一次扣2个月零花钱。这种家庭协议的形式在一些城市里很流行,在甲、乙双方那里很有市场。专家认为,这是家庭教育寻求平等对话。(见本报昨日12版)
时代不同了,原来专制与服从的家长与孩子关系也开始与时俱进,添加了民主平等的味道。从教育效果看,它是新的家庭教育方式,肯定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提高,习惯的转良,成为乖乖虎。不过,让笔者更想入非非的是,要是往长远看,假如这个民主平等讲求“法治”的家庭教育完全取代了专制服从教育模式的话,孩子们将成为培养出自信、自治、遵守规则的一代,换掉教育基因中的旧血液,长成活脱脱的新人。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一向沿袭儒家传统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秩序,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老子说什么,孩子们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基本上是人治的那一套。我们没怎么见过电影中家长与孩子平等融洽的场景,却经常是老子深恶痛绝的训斥镜头。即便是苦口婆心的感情型,也大都是,“我拉扯你这么大容易吗,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们吗?”一副天生儿子欠老子的感情威胁。君权神授,父权天授,啥也别说了,任由你理由再大了去,也没有和父母议价的资格。这就是中国父母与中国孩子的权力格局。
所以,我看到这则家庭协议的新闻后心生欣喜。我们习惯了家长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力,孩子是无所谓权力、无所谓隐私的,任由家长打骂、被家长强加自己的愿望。孩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被家长看作了一个附属物。反过来看国外的家庭,情感融洽,家里来了客人以后,家长会给客人介绍孩子,即便是再小的家伙也不忽视,这些自信的孩子们还会大大方方地与客人握手招呼。可别忽视了握手,那可是将对方作为个体平等对待的外化动作。中国的家庭教育,媳妇熬成婆之后,不用说,是会搬用当初婆婆的做法对待媳妇的,如此,子子孙孙,充盈的大多是专制、紧张、拘谨的氛围。
推而广之,我们怎么又能期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有公民的自觉呢?现在我们总是在高调谈公民社会,谈教育民众,但看看未来公民成长的环境,实在是先天不足。
回头看记者报道的这份家庭协议书,民主、平等都具备了,而协议书本身就是一个法治的无形权威,替代了父权天授,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当然,它肯定是建立在家长为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之上的,虽然看起来有些矫情,但公民的平等理念与法治的权威理念可能会成为一个副产品,最终有所收获。
- 上一篇:社保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
- 下一篇:工业企业劳动力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