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7 09:29:00

导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适应流动党员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关心服务,创新工作方式,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创新工作思路,树立服务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普遍采取《致流动党员一封信》的形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同时,宣传基层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流动党员的先进典型,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热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和一些流动党员集中的市场、社区等单位,都专门开辟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提供咨询服务。全市共开通流动党员专用电话230部,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市里专门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芝罘区举办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公开发放仪式,由市委领导亲自将活动证发放到流动党员代表手中。经媒体报道后,在流动党员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此基础上,各级广泛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采取定点发、派人送、邮政寄等多种方式,将活动证及时发放到流动党员手中,做到了应发尽发、应领尽领。

二、创新管理方式,保证服务质量

把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治本之策,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在流动中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对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进行充实和改革。引导各基层党组织会同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采取进门店、进工地、进楼宇等多种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摸底,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联系方式以及流出地党组织的名称、联系方式等。基层党组织每月对外来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以往在流动党员管理上,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互不联系、单边作战、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构建双边联系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积极抓好党组织组建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同时,坚持“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原则,主动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搞好衔接。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并执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双向合作意向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针对城市流动党员数量多、分布散,社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活动不便开展的实际情况,打破社区界限,按照地域相近、活动方便的原则,以4000名左右党员或15000户居民为基准,建立一个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党员活动总站,将流动党员就近编入活动站。每个活动总站都高标准配置了教育、健身、娱乐等硬件设施,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实行全天候开放。凡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根据活动证上登记的相关信息,经与身份证比对、电话联系输出地党组织,确认身份后,即为其免费办理直通卡,党员可持卡随时进站活动。党员每次进站活动,只需在活动站入口处的考勤机上刷卡或按下指纹,进入信息管理系统,自行选择学习科目或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后,再次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刷卡确认,本次进站的时间、学习科目、活动项目、累计学时等信息在后台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各活动站每季度将党员学习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党员本人和所在党组织进行反馈,并要求本人和党组织分别填写意见反馈卡,作为今后活动站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参考。

引导各级党组织正确处理管严与管活的关系。对流动党员实行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定责管理、定点活动、定向服务,切实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在活动组织上,积极适应流动党员特点,坚持以“业余、小型、灵活”为主,不求统一,但求到位;不求集中,但求普遍;不求形式,但求实效。除了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外,让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针对流动党员分散各地的特点,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网上支部”。交通部北海救助局船员常年在海上工作,且在船舶间更替频繁。局党委为每名党员配备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费收缴证,党员持“两证”参加船舶党支部的活动;为每个支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无线上网卡,使党组织的新精神、新要求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达到每名党员。

三、贴近党员需求,丰富服务内容

针对流动党员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努力为流动党员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真正做到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做到创业上关注。引导各级党组织从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流动党员群体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真正把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发挥好。创新培训内容,重点围绕增强党性观念,进行政治理论素质培训;围绕增强致富本领,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重点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拓宽培训方式,按照“方便、实用、有效”的原则,采取电话联系教育、邮寄培训资料、党员互助教育、网络教育、行前及返家谈心教育、委托代培等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培训,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农村和社区全部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学习收看;把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流动党员教育活动有固定场所、经费保障。

二是强化激励引导,做到政治上关心。在流动人员比较集中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励流动党员在流动人员中自觉发挥带动示范、化解矛盾、凝聚群众的作用。在评先树优时,充分考虑外来流动党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评选“流动党员标兵”、“优秀外来务工党员”等活动。近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60多名外来流入党员被评为各级优秀党员,有效增强了外来流入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市里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动有关单位推荐等形式,搜集掌握了“爱岗敬业型”、“自学成才型”、“奉献社会型”、“返乡创业型”等多种类别的先进典型40多个,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为广大流动党员奉献社会、服务群众、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树立了良好导向。

三是开展帮扶活动,做到生活上关怀。引导各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不断拓展帮扶内容。为解决流动党员外出创业的后顾之忧,流出地党组织主动帮助照顾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学生”。为帮助流入党员尽快熟悉情况、融入本地社会生活,各级党组织在就业保障、法律维权、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积极开展“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入党员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一联一”、“一联多”等形式,主动为外来流动党员和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服务,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