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25 11:08:00

导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报告

今年我乡各地根据市委做好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题,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上半年乡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深入各村了解情况。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起色。

(一)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观念的落后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前些时候,部分农民思想守旧,对农业结构调整顾虑重重,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也有些农民受前几年“卖猪难”、“卖菜难”“卖蚕茧难”的影响,对农业结构调整产生怀疑,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些情况,乡政府首先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振奋干部群众的信心和进取精神。通过召开干部大会、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帮助干部、群众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拓展结构调整的思路,并利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机会增强干部的群众意识,促进对结构调整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从而自觉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三大班子领导都纷纷带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对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动员和部署。有些村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合作社,如德康村成立了“桑蚕协会”,团结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等。这些组织和机构在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1、农田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乡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品种优化,粮食作物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经粮比显著提高。桑叶种植增加了1528亩,烟叶种植增加了200多亩,新种水果面积增加100亩。尤其是春夏蔬菜面积迅速扩大,达800多亩。德康村把种桑养蚕作为效益农业的重点来抓,拟培育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今年在村协会的引导和服务下,种桑养蚕新增400多户,农民收入显著增收。团结村把蔬菜种植与生猪养殖相结合,生猪养殖大户以利用国债沼气池建设为契机,形成“养猪——沼气池——种果——养猪”的生态链,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提高效益前提下,全方位开发利用及消除不利影响,充分调动了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2、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初显成效。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效益农业的关键。一个地方不能没有主导产业,但也不可能有太多的主导产业。前几年各村积极性很高,当地都有三四个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今年以来各村经过比较和分析以后重新提出自己的支柱产业,普遍只提一至二个。经过论证,一旦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就想方设法把它做大、做强。而对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产业,则想方设法把它做精、做好。做大做强支柱产品,做精做好特色产品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个共识是逐渐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如团结村的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德康村的种桑养蚕;文华村山羊养殖;德乐村八角基地等等。

3、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和提高品质有新的进步。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今年我乡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注重畜禽的优化和品质提高,时逢生猪价格上涨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并通过调整不同种类的生猪,生猪养殖上出现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团结村依托蔬菜基地,专业户增加与去年同期增加10多户,优质母猪推广比例达90%以上;德隆村着力发挥乡畜牧兽医站的服务功能,生猪养殖同期比较增长了40个百分点以上;文华村通过养山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了经济效益,打响了品牌等等。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各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渐渐地克服了前阶段调整中的趋同和盲目。

4、种桑养蚕基地和烤烟基地建设的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近年来,我乡因地制宜,联系当地实际,抓住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效益农业组织实施,实行“北烟南桑”政策,在北部各村宜烟宜稻的区域,引导发动群众改革传统的黄豆水稻轮作方式,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实行烟稻轮作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南部的村屯进行种桑养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德康村成立“桑蚕协会”,建立种桑苗蚕种统一供种,配备桑蚕技术人员,从蚕种到蚕茧的肥料集中全面供应,防病治虫用药的集中调配,保护农户的经济效益,农户种养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团结村发动群众改革传统的黄豆水稻轮作方式,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实行烟稻轮作方式,努力增加群众的钱袋子;团结村养猪专业户积极进行种猪优化,引进良种,与乡畜牧兽医站技术员常交流,在苗猪供应,生猪销售,防病治虫等序列服务上,优化了生猪养殖,增加了农户收益,也扩大了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服务的影响力。

二、当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还不够。由于认识水平和条件的限制,我乡效益农业的发展还明显的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农民还不适应。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束缚,与市场相隔绝,信息也不灵,在市场经济面前还显得束手无策,生产和调整仍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产品不适应。多数农产品品种少,调来调去打的都是“养殖仗”,质量差,规模形成批量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经营方式不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多,规模小,形不成市场主体,更难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缺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领导方式不适应。现有的调整,小池小塘的文章做得多,大田的文章做得少,养殖业的调整多,种植业的调整比重小,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艰巨。

2、产品流通还不畅。生产与市场联系松散。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大中城市,而城市市场与农村农产品生产缺乏有效的直接联系,大多是由一批个私运销户自发而松散地进行沟通,生产、保鲜、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往往脱节或是由不同主体分割而加大了成本和风险,难以形成有机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目前我乡的农产品大多为现货即时交易,缺乏与城市商贸集团的期货合同交易,缺乏长期稳固、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同时,缺少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实力型企业,缺少开拓到省外、国外农产品市场的资本和人才,难以实施整体统一的市场战略。

3、品牌意识还不强。缺乏商标意识,缺少品牌的整体策划,不注重名品的保护和宣传。上乘的农产品品牌不多,一些牌子的名称内涵不丰富,视野比较狭隘,不易打响。

4、科技相对落后。科研开发和新农技的推广力量薄弱。农产品品种改良滞后,良种率不高。生产和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农产品储藏、保鲜、包装和深加工等技术落后。

5、市场建设还滞后。现有农贸市场或临时交易场所设施落后,农贸市场的信息交流、产品分级检测和商品分类、包装、加工等处理设施匮乏,功能欠缺。市场之间缺乏网络,各自为政,不能合理配置资源,难以发挥辐射作用。

6、农业龙头企业缺乏,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不明显,产业化程度较低。全乡还没有一家龙头企业,产品对外地企业的依赖性过大,无网络,作用发挥不明显。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我乡的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转移政府工作重心,要突出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市场培育、品牌宣传这四大工作重点。

政府转变职能要从抓规划入手,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区位优势的当地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理顺关系,抓规划实施。规划的实施要注意有一定的连续性,避免“班子届届换,思路年年变”,使农民无所适从,对农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突出四件事:一是政策支持,尽量少用行政指导、计划手段,要以政策引导为主;二是技术服务,以农技110建设为载体,建立一支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队伍,及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三是市场开拓,对本地的主导农产品,要尽快制定技术质量标准,提高本地农产品声誉;要培育发展营销员队伍,通过政府搭台,多召开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可以在乡内开、市内开,也可以在市外开,省外开;四是品牌宣传,开拓市场应改变“为卖而卖”的观念,要以抓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入手,为本地农产品创建宏观市场,特别要注意运用我乡山林多,劳力多的特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开拓深加工产品,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户利益。

(二)农业结构调整要“突破难点,克服弱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是个系统工程,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乡已经有了新的起色,正在朝着“品种调对,效益调高,质量调优,产业链调长”的方向发展。但综观现在的调整情况,不难发现呈现出“四点”的情况:即:“热点在田,重点在林地,难点在种植,弱点还是养殖”。建议调整的品种以种养结合,旱地为主,大田全面铺开,形成规模,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关键是建立一个好的土地流转机制。只有加快土地的流转,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才能促使农业真正走上规模经营之路,才能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实行“北烟南桑”政策,在北部各村宜烟宜稻的区域,引导发动群众改革传统的黄豆水稻轮作方式,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实行烟稻轮作方式。要抓紧对我乡土地流转机制的探索和研究,吸取外地的经验,指定部门负责,制订具体规定,发展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规范流转行为,使土地流转及早纳入“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轨道。

(三)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是我乡农业生产上最大弱点,也是当前阻碍结构调整的最大“瓶颈”。我乡无农业企业,严重地制约了我乡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推进新农村城乡化发展的“瓶颈”。

(四)要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1、结构调整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把科技进步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要把种桑养蚕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来抓,不仅要加大对种桑养蚕扶持力度,搞好规模建设,更要把种桑养蚕作为一大产业来办,引导各方面力量投资发展种桑养蚕,把种桑养蚕的科研、繁育、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制定特色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标准,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技术和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农业先进设施,包括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积极发展设备农业。

2、抓好乡农技站的改革,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是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由于形势的变化,目前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方式和运营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适应,需按照市场化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改革。对政府支持的农技推广机构要增加投入、健全机构、优化队伍、转变机制、更新知识、优化服务,支持其从事农技推广与二次创业服务。对现行乡乡级农技站的机构设置,要按照公益性、行政性职能综合建站,专业经营服务性职能区域建站的思路进行改革,使公益性行政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相分离。

3、加强领导,建好以农技110为中心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技110是一个面向农村服务农民,集农技推广、产品促销、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为农服务新体系,外地的经验和本乡的实践都已证明这是个深受农民欢迎的新事物。推广农技110的经验,这是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整改措施。把建设农技110与改革农技推广体制结合起来,引导农技人员通过农技110做好为农服务,促进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

4、要加快发展我乡的各种专业协会及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农业是个基础产业,农业又是弱质产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因此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作为国家贫困县,基础较差,农业发展艰难,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初期,出现一些不适应是难免的,不奇怪的。只要我们全乡上下齐心协力,给农业予更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我乡的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一定能够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