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3 05:28:00

导语:文化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对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资源现状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现有党政人才1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0人占总人数66%,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3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49%,中级41人,占51%,高级无人。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

文化结构比较合理、知识化特征明显。市委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占总数的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5人,占总数的71%,中专以上学历28人,占总数的23%,在学科结构中,中文、历史、社会学、党政管理占大部分,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语和理科人员也占一定比重。

中青年已成为中坚力量。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中,31岁—40岁62人,占到总数的51%;41岁—50岁44人,占到总数的37%:51岁—60岁12人,占到总数的10%。宣传文化人才的年轻化给宣传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引进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把着力点转到建立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来。

2、创新培养机制,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认真抓好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在职学习培训。每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有30余人次,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院等机构培训进修。

二是坚持“走出去”拓展视野,强化素质,增长工作本领。20*年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常州、地委党校学习锻炼4个月。

三是鼓励换岗换位,对流,加强实践锻炼。据不完全统计,20*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26余期,培训515余人次,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训6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训300余人次,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基本达到了“县处级以上干部5年累计脱产培训3个月,科级以下干部2个月”的要求。

3、创新选用机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用活用好专业人才。大胆使用专业技术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级人才,使其走上领导岗位。文体局选拔任命田媛媛为*市双馨演艺公司经理,市广电局提拔使用年轻干部4名,有力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制度,重点解决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活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的问题。特别是在市文工团推行了竞聘上岗,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形成了依才评绩、择优任能的工作格局。

4、创新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一些事业单位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推行了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市广电局实行了分类管理、绩效挂钩、动静态结合的岗位责任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市文体局在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了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兑现工资,差额拨款单位根据各自经费来源实行不同管理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这些措施都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市广电局以经营业务与宣传业务分离为突破口,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建了《走进田野》、《健康俱乐部》、《市经在线》、《维哈服务》等栏目制片人文化经营实体,将广播电视的制作、广告业务全面推向市场运作,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三是重奖突出成果。为提供人才队伍建设所必需的资金保证,从20*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奖励。

三、当前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观念需进一步更新。许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的单位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弱,囿于枝节,陷于事务,抓不住关键,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有的单位缺乏凝聚力,个别的还存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宣传文化系统内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体制内专家型的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疆乃至全国叫响的名人名家仍然紧缺。现有高层次人才年龄趋于老化。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出现倒挂现象,较为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尚未形成。即作为底座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增长幅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基本不变,致使评聘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市广电局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才33人,按现行聘任最高比例计算,应聘高级职称6人,而实际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没有。有些中级职称的人才也为此跳了槽。据统计,*近三年来,有4名年轻优秀的采编人员流失。

四是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发展和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制约了文化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

四、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整体培训。

1、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市委宣传部每年举办1-2个主体班次,不断提高宣传战线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2、加快知识更新。市委宣传部和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加强新闻、出版、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宣传文化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3、强化实践锻炼。市委宣传部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采风、体验生活等形式,丰富阅历,拓展视野,增长实践才干。

4、加大交流培训力度。

(二)把握重点,稳步推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总量。

1、根据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时要确定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编制包括层次、数量、专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目录,作为全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及时向市委报告。

2、以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业务行家里手,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文学爱好者为总体目标,每两年选拔奖励10-2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争取在3-5年内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

3、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未来3-5年,宣传部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有计划引进一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文化创意、新闻选题策划、重大活动策划包装、文化资本运营等层次高、理念新、懂经营的高级专业人才。

4、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搞好干部梯队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培养储备中青年后备人才。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包装推广。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自治区、地区等各级各类人才宣传新闻奖的评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多出精品力作。

2、各单位每年要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创作成果。市委宣传部要通过组织召开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推介。

3、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划拨一笔专项资金,对全市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引进的高级经营策划人才、复合型人才承担的重要作品创作、重点项目、重大课题研究进行支持。

(四)深化改革,营造环境,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管理使用。

1、市委宣传部要建立档案和信息库,每年年底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管理考核。

2、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3、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允许知识产权、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股。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同时设立影视、娱乐、出版、演艺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奖励基金。

4、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交流,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

2、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引进、培养、选拔、使用宣传文化人才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

3、加大宣传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在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事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