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税收法律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2 03:28:00
导语:电子商务税收法律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互联网派生的一种新的商业贸易形式,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贸易形式,其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电子商务也给我国的税收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题。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和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名词已经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但对于电子商务涵义,不同的组织,其理解也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广义说认为电子商务就是指一切以电子技术手段所进行的、一切与商业有关的活动。在广义的电子商务的概念下,可将一切现有的或者将来可能出现的通讯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纳入电子商务的范围之内。狭义说则认为电子商务是指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事交易活动,即因特网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这是目前发展最快,前途最广的电子商务形式,是电子商务的主流。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网络在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因而具有传统商务不可比拟的特征:
1、全球性。互联网打破了地域距离限制,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开辟了巨大的网上商业市场,拓宽了交易空间,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流动性。任何人或企业,只要拥有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因此,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不必在某地建立传统商务活动所需的固定场所,甚至一笔交易的各项进程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完成。
3、隐蔽性。越来越多的交易都被无纸化操作和匿名交易所代替,不涉及现金,无需开具收支凭证,作为征税依据的账簿、发票等纸质凭证已慢慢被电子表单、记录、文件所替换。这些新的变化,大大增加了电子商务的隐蔽性,加大了税收稽查的难度。
4、数字化。电子商务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传统的实物交易和服务被转换成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和交易。这一点,影响了传统税收原则的运用,并给税务管理带来困难。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法律制度的积极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现有的税收法律制度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如果正确应对,无疑可以推动现有制度的向前发展。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对传统的税收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提供新的税源。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在线交易的金额急剧上升,给流转税提供了新的税源。同时,由于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交易的中间环节,使流通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商业利润,给所得税提供了更多的税源。而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纳税人的数量也会大量增加,从而增加了政府的税收来源。
2、减少税收成本。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实现一系列交易活动的,包括售前服务、交易和支付以及售后服务的商业运作过程。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征税点,生产商由于可以直接向消费者供应货物而成为供应商,它可以与消费者直接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税款的征收可以一次完成,从而使征税点大大减少,节约了税收成本。
3、促进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电子商务带来的无纸化交易,使账簿、凭证都无纸化,即在计算机网络中以电子形式出现,而这些电子凭证又可以被轻易修改,并且不留任何痕迹;同时,电子银行的出现使电子货币可以在税务机关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纳税人之间的付款结算业务,这些新情况都使得现行税收征管制度失去了基础。为了改变在电子商务税收中的被动局面,税务机关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进行税收征管改革,提高税务管理的电子化程度。
4、促进国际税收协作。互联网的发展可以使跨国机构轻而易举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只需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可以建立一个新的网址,实现网上交易。这些新情况导致各国间因税收争议而引发的矛盾与摩擦日益明显与复杂化,在客观上要求国际间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法律制度的挑战
1、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原则的冲击
首先,电子商务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因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国际互联网基础上的这种与传统的有形贸易完全不同的“虚拟”贸易形式往往不能被现有的税制所涵盖。电子商务的流动性、隐匿性及交易本身的数字化又与税务机关获取信息能力和税收征管水平不相适应,使之成为“优良”的国际避税地,导致传统贸易主体和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税负不公。
其次,电子商务对税收法定原则产生了冲击。税收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就是税收的征纳必须有法律明确的规定,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得进行征纳。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这原则产生一定的冲击,因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对它的法律规制还处于争论之中,各国目前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体制,究竟应不应该对电子商务征税,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最后,电子商务对税收的效率原则产生了冲击。税收效率原则要求征收的行政管理费用不应铺张浪费,纳税人的从属费用不能毫无必要的增加。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这原则将产生一定的冲击。比如,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可以直接免去中间人(如人、批发商、零售商等),而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而中间人消失的结果,将会使税收征管复杂化,原来可以从少数人取得巨额的税收,现在却将许多无经验的纳税人加入到电子商务中来,变成了向广大的消费者各自征收小额的税收,这将加大税务机关工作量,提高税收成本。
2、电子商务对课税对象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中,由于技术的发展己使得许多交易的对象可以被数字化,由此给现行税法制度下关于课税对象的划分与界定规则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适用造成很大的困难与不确定性,突出的表现为现行税法制度很难对无形商品销售的收益、特许权交易的收益、提供服务的收益作出明确的界定与区分。同时,电子商务中许多产品或劳务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电子传递来实现转化的,传统的计税依据在这里已失去了基础。
3、电子商务对税收管辖权划分的影响
现行的税法主要是针对有形商品制定的,通过常设机构、居住地等概念把纳税义务同纳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实施税收管辖。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这一制度也将面临挑战。在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这一概念无法界定,电子商务的运作媒介不是有形的营业场所,而是虚拟的数字化空间,因此,“常设机构”原则适用的前提“固定的营业场所”受到了挑战。电子商务对“常设机构”原则的挑战实质上就是对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一种挑战。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的设想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应针对电子商务的特征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按照税收的中性、公平和效率原则,对现行税法的一些概念、范畴条款进行修改、删除、重新界定和解释,并增加有关对电子商务适用的条款,从而达到对现行税法的修订和完善。笔者认为,可尝试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一)修订税收实体法
首先,要在税法中重新界定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传统税收概念,具体包括居民、常设机构、所得来源、国家税收管辖权、商品销售、劳务提供、特许权转让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居民身份的判定方面,为了解决跨国公司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分散机构以逃避居民纳税身份的问题,我国应当适当调整税法中对于企业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认定标准。在原有的两种标准(注册地标准和总机构所在地标准)之外,增加新的可以体现电子商务供应商的居民身份的标准。可以考虑对电子商务企业适用主要营业地标准,或者对电子商务供应商使用控股权标准。(即不论跨国公司名义上的总部是否位于中国境内,只要其大部分的经营活动是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就可以认为该公司具有中国的居民身份。只要掌握公司股权达到一定标准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是中国居民,即可认定该公司具有中国居民身份。)
其次,要在税法中界定电子商务行为的征税范围,明确电子商务交易的课税对象,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的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期限等税制要素。比如纳税地点,就存在买卖双方其中一方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网站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以及网站营业执照注册地的税务机关等诸多选择,笔者认为,为便于纳税人纳税和税务部门的税务管理,税法可以规定网络交易者原先在哪个税务机关登记,仍向该税务机关纳税,而不考虑交易者的网站或服务器设在哪里。
再次,要修订和补充有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关税等现行税种法律中不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有关条款。例如,在增值税法中要增加离线交易的征税规定,要明确货物销售包括一切有形动产,而不论这种有形动产是通过哪种交易方式实现的;在对营业税法的修订方面,要增加在线交易和网上服务的征税规定,对于网上远程服务的劳务应当实行消费地征税原则,即只要劳务的消费地在我国境内,该项劳务交易就应该向我国申报纳税。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应倾向于以劳务的实际接受者所在地为劳务的消费地,这样可以避免交易双方通过异地支付的方法规避营业税;在关税方面,考虑到征税的技术原因和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应当对离线交易型的电子商务征收进出口关税,对在线交易型的电子商务适用零关税政策;在对印花税法的修订中,要扩大纳税人的范围,把现行印花税的纳税范围由“书立和领受”凭证,扩大到“订立和领受”凭证的单位和个人。订立不仅仅局限于书立的书面形式合同,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合同,如电子商务合同等。
最后,在不影响纳税人对贸易行为进行选择的前提下,要在税法中增加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完善税收征管法
1、完善税务登记制度
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增加有关互联网企业税务登记的规定,对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进行专门的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到税务主管部门进行税务登记,并且将企业的网址、数字认证证书、E-mail以及资金支付方式和相关的银行账号等资料提交到税务登记机关,由税务机关发给企业其专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号码,并要求该企业必须将该号码在其网址上展示并不得修改或删除。将电子商务企业税务登记制度以法律的形势确定下来,有利于从源头上堵塞网上逃税的漏洞。
2、完善交易记录的保存制度
在《税收征管法》的“账簿、凭证管理”中增加关于电子记录保存的条款,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保存每一笔交易活动的电子记录,且企业有义务保证该电子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阅读性。当企业确因一定的情况不能保存电子记录时,必须保留相应的书面资料,以备有关部门的查询。
3、完善电子发票的管理
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发票管理办法》中明确电子发票作为纳税人记账核算以及纳税申报凭证的法律效力,规范其申领、使用、保管、传递、缴销等相关程序。电子发票应由税务机关统一发售,可以在线领购、开具,并有防伪系统,支持电子签名等功能。电子发票必须附加资金支付或货物物流信息,并在结算的同时开具电子发票。
4、完善电子纳税申报
《税收征管法》中已经规定了可以采取数据电文方式进行纳税申报,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突出电子纳税申报方式的优势。税务部门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应用专门的系统软件,将规范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设置在主页中,纳税人通过计算机登陆登录访问该主页,录入有关申报资料,进行电子签章后,发送到税务部门,完成纳税人与税务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税务机关对该相关资料进行审核验证后,并将受理结果向纳税人反馈。对于申报有效的,税务机关将数据信息传输至银行数据交换系统和国库,由银行进行资金划拨,并向纳税人发送银行收款单。税务机关对网络申报系统应安排专人维护,而且对每一项操作都应设置相应的密码,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能进入网络申报系统,确保系统安全,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纳税人资料丢失。
5、加强电子商务税收的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
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跨国交易而言,国别的概念已经日渐淡出,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解决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问题,所以,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必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在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从本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全面、更深层、更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努力争取在电子商务税收方面达成国际间协议。此外还要通过国际间的税收征管和稽查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情报交流,减少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偷税、漏和国际避税的可能性,以维护国家主权和税收利益。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 上一篇:信息化科学服务调研报告
- 下一篇:地税售付汇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