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信息征管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22 11:41:00

导语:地税信息征管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税信息征管调研报告

近年来,由于*地税征管业务系统在全省全面推广上线成功,实现了征管业务数据省级大集中,为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业务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托。随着税收征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税务信息集约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管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可用性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基层应用的角度来说:立足实际、深化运用、整合资源建立网上平台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根据省局关于“深化征管改革,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课题要求,我课题组深入基层一线,认真了解并收集现阶段*地税征管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合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全省地税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果

(一)征管信息化应用全面

20*年8月,*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全面上线。系统立足高起点规划,遵循“一体化”原则,按照总局金税工程(三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包括管理服务、申报征收、票证管理、发票管理、会统核算、综合查询、税务稽查、税收法制8大模块、1000余个功能点。在业务功能上涵盖了从税务登记到申报征收、从管户巡查到税务稽查、从会统核算到决策支持;在操作层面上涵盖了从前台受理到后台管理、从基层分局到省局机关、从一线人员到各级局长;在管理对象上涵盖了从地方各税到代征基金、从业务审批到法规查询。系统功能基本覆盖了所有地税机关、业务环节和税、费种,使我省地税系统迈入了全国先进行列。20*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收58.2亿元,增长34.2%,其中:地方税收215.6亿元,净增54.5亿元,增长34%,高于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幅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地税收入增幅2.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地税前列。此外,省局还通过搭建总局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平台和开发相关接口,率先在*、赣州市局和省直属分局进行试点,把1.7万户扣缴义务人、75万名纳税人纳入了系统管理,月均扣缴税款4000万元。通过搭建总局公路(内河)货运发票税控系统平台、配置税控设备和开发相关接口,将全省各级地税货运发票自开、代开业务全面纳入了税控管理。

(二)数据分析应用有效展开

为提升领导层决策和管理层统计分析水平,省局基于征管业务系统的数据,开发建成了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的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管理服务、税金管理、发票票证管理、税收分析预测、纳税检查、绩效管理、一户式查询和固定报表8大模块765个功能点。该系统上线后,为各级地税机关提供了较为方便、便捷的查询功能和税收数据动态监控功能。同时,搭建了征管业务数据分发平台,初步建立了“省级集中存储生产数据、市级灵活应用下发数据、两级数据协调一致”的数据利用模式;自主研发了管理信息系统问题跟踪处理平台,形成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答维护高效处理、查询案例自我培训”的运行维护和知识库机制。

(三)纳税服务应用突飞猛进

20*年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了个体双定户批量扣税软件,使13万纳税人感受到了“预储税款、简易申报”的便利;通过在系统中的规范操作,有4万纳税人被依法认定为税收优惠认定户,6万纳税人被依法认定为简并征期户,9万纳税人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享受到了税收政策带来的便利和优惠;省局自主研发的委托代征单机版为300家代征单位提供了依法、规范、方便、快捷的征收手段;自主研发的征管数据报告库,面向各设区市局和省直属分局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税务登记、税款申报和征收情况等信息;省局委托设区市局开发的参数定税软件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软件,正在应用于基层一线,使税款核定科学化、合理化,资料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各地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利用和税源监控管理软件,为征管业务系统装上了“电子眼”,实时监控差错数据和异常操作现象,忠实地为征收管理预警和报警;同城办税模式的全面实施结束了“辖区属地缴税、异地不能互通”的历史,开创了“异地办税、集中征收、同城核算、秩序不乱”的征收工作新局面;POS机划卡缴税正在全省10个设区市局68个基层办税厅进行试点,并与征管业务系统对接成功,从此改变了纳税人携带现金上门缴税的现状,创造了“一卡在手、缴税无忧”的新模式;在线发票真伪、有奖查询提供了打击假发票的有力手段,为新版地税防伪发票保驾护航;省市两级地税门户网站的成功升级改版,使为纳税人服务的栏目形式更加突出醒目,内容更加精彩纷呈;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为纳税人服务的短信查询和通知平台基本建成,正在试点运行,力求在申报方式上有好的创新、在缴税方式上有大的突破、在服务方式上有新的举措。

(四)网络增值应用精彩纷呈

依托*政务网,全省地税系统建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145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广泛应用,节约了会议费用,提高了培训效率。依托视频会议系统,省局建成了连通全省120个办税服务厅的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多方位的办税服务监控和录像存储,保障了办税厅的财物安全,提升了办税服务水平。省局还建成了*地税电子邮件系统,为全省1万余名干部职工设置了邮箱帐号,大家利用邮件系统传递了信息,增进了交流,促进了工作,行政办公应用稳中有进。

二、当前地税信息化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到位

“重开发,轻应用”的思想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搞信息化就是买电脑、做软件,系统就是开票机,只要业务能够正常运转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软件控制太严,难于人为调整,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应有的作用。有的对“一体化”建设原则认识不足,各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的情况;少数中层干部没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为信息化就是模仿手工操作,只认纸质资料,不认信息流,不会应用系统中已存在的电子信息,仍然要求重复报送相关资料和报表,纳税人负担和基层地税机关负担没有减轻;少数操作人员只满足于按老套路完成日常操作就可以了,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操作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软件新出台,模块新,基层不会用”的现象。

(二)部门联系有待进一步密切

技术与业务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需求分析设计环节沟通、协调不够,有时会发生“业务新出台、技术不知情,政策有变动、软件未调整”的现象;二是软件开发测试环节指导、配合不够,技术部门提交的请求业务部门明确的问题和一些合理化建设,有时得不到业务部门的答复;三是软件上线环节组织、督促不够,有时业务部门没有按照上线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技术模块新上线、业务组织不周密,基础工作没到位、正常运行难确保”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基础数据有待进一步夯实

随着数据分析利用的深化,暴露出了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在税源基础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税务登记基础信息不实、登记代码重复或不规范;银行帐号、税种鉴定、核定信息等有差错;企业房产、土地、车船税源登记信息不全;建筑业、不动产项目、工业园区认定户、各级重点税源认定户未登记等。

在税源管理、涉税审批数据方面:停业户到期未复业、下岗优惠户到期未取消资格、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到期未核销;下岗优惠户享受税收优惠的起、止时间为空或超期;双定户营业税计税金额超过5000元却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企业各类减免税审批未纳入系统流程管理等。

在票证、发票类数据方面:库存盘点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两票报表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人员换岗不移交;往期票证电子数据不入库、不缴销;停用的两票不核销;两票机外领发、开具或发售,极个别情况下,甚至发生了截留、贪污税款的情况等。

在会统类数据方面:虚增欠税电子数据导致会统报表不实;报表表内、表间关系对应错误;数据的逻辑校验不符合规范等。

在稽查法制类数据方面:稽查案件体外运行、不纳入系统管理;补税、罚款、预算级次、稽查文书审批结果等数据录入错误;地方法规库数据录入量少等。

错误和垃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税征管质量和纳税服务水平,阻碍了信息化应用和与外部信息交换。

(四)软件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软件功能和系统性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软件功能出台不够及时,甚至有错误。原因有的是业务上未及时把新出台的政策告知项目组,有的是测试中没有及时发现,有的是开发中没有配套安排或没有按时完成。二是系统纠错性的功能有待完善。如字典表维护机制限制太死、岗位调整时校验不严、往期虚增欠税无法删除、错录的稽查审理报告税款无法重录、部分功能校验控制或提示不到位容易产生垃圾数据等。三是系统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如胖客户登录较慢、大数据量的征收入库税款查询较慢等。

(五)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是与外部信息交换较少,如与工商、国税、房管、土管、车管和保险公司等部门,在管户登记、税源管理监控等方面的信息交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行政办公应用较少,如人事、后勤、财务管理、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应用。三是纳税服务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深化,如当前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运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六)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少数设区市局没有按照省局的要求做好数据分发工作,用于接收分发数据的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性能较差,有时出错、不够稳定。二是缺乏全省统一的数据分析应用的开发平台。各地因为缺乏高效、快捷的技术手段,有的采用自身较为熟悉但技术已相对落后的方式进行开发,效率低下,不易推广和维护;有的只有依赖于与商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发,技术受制于人,投资相对较大;有的干脆只用简单的sql语句查询出部分报表,提供给工作中使用,以此维持现状、应付了事。

(七)运行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入。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落实,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数据质量、规范软件开发应用的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有时基层业务部门强调自身应用,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较为片面,与实际工作脱节;有时业务需求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论证,满足基层应用的软件需求研发力度仍需加大;少数基层换岗较为频繁、培训不到位,忽略了上岗培训,没有考核新手是否熟悉操作,就仓促上岗,导致低级操作错误频繁发生;对操作人员的考核不够严格,少数干部软件操作水平较差,责任心不强,没有对误操作引以为戒,一再重犯已有错误。

(八)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充实

一是缺乏长期稳定的需求设计人员。往往是项目一开始,抽调业务人员集中编写业务需求、参与开发、测试和推广;但项目一结束,大家各自回到原单位,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需求问题很少过问。省局虽然通过调研,可以掌握一部分需求变更问题,但具体分析和程序修改工作缺少专人跟进,仅由信息中心一家,难以独立承担技术维护和业务需求分析双重工作。二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编写需求时,纯技术人员写不出需求,纯业务人员写不好需求,因而造成少数需求质量不高,仅仅是手工翻版,或者过于复杂,在实践工作中不能广泛适用。

(九)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主要是业务需求滞后于实际需要和规范化建设。目前,我省地方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已涵盖各地方税种、各业务环节和各级地税机关,包括管理服务、申报征收、票证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会统、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综合查询等八大子系统,基本满足了各级地税部门的工作需要。但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新政策规定的出台,逐渐暴露出系统相对滞后于实际需要的问题来。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业务功能不太符合基层需要;二是部分业务功能与规范化要求差异较大,在审批流程、表证单书等方面初步发现了140余处差异内容;三是综合查询功能较弱,有时查询结果不够准确;四是发票管理业务功能难以适应基层业务要求;五是基层难于准确生成票证报表;六是部分软件功能没有及时跟上新出台的业务政策要求。

(十)系统性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类问题突出体现在系统性能方面,而要保证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网络流量平稳,二是系统数据库运行平稳,三是系统应用层运行平稳。根据后台监控的数据分析,当前影响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应用层运行不够稳定,有时发生当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有些功能模块开发的程序代码质量不高,占用了过多的系统资源,操作结束后,系统资源没有释放,导致大量的系统资源堵塞。

(2)查询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大数据量的数据查询导致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查询报表服务器内存没有释放,导致系统资源拥塞。

(3)申报期的最后两、三天,纳税户申报纳税集中,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增大,导致系统压力过大。

(4)月初全省集中加工税收会统报表时,加工的数据量非常大,会统核算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系统资源,容易造成系统性能压力过大。

(十一)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机制有待突破

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推广上线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关系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突出表现在:

(1)技术、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一是当前满足基层需要的需求来源较少,对业务需求的研发有时滞后于实际工作,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在系统中开发有关业务功能。二是业务部门对技术部门提出的一些框架性的功能需求没有及时沟通、统一思路,有时甚至产生误解、不予认可。三是人机相结合的业务操作规程缺乏,督促考核基层应用信息系统的机制尚未建立。四是业务部门对系统开发、测试、应用全过程关注和参与较少,往往是只注重提出理论上的需求,但对开发中的业务细节指导的很少,开发出来以后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业务符合性测试,运行以后也没有及时关注相关模块的应用状况。

(2)基础技术平台系统管理技术人员不足、手段不强。基础技术平台是指征管业务系统所依托的小型机、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管理技术复杂、工作量大,对于解决系统性能问题、保障系统平稳运行非常关键。目前,信息中心主要是采用手工监控模式,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技术水平,难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故障。

(3)对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够充分。目前我省在数据管理和利用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三少一多”的问题,即:数据来源渠道少、可利用信息少、信息利用方式少、垃圾数据信息多。许多纳税资料散落在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没有充分采集、挖掘并加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纳税人重复报送报表、资料的现象。

(十二)征管系统垃圾数据清理有待加强

我省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中现有征管业务数据4-5亿条。在4月份开展数据清理工作以前,存在错误和垃圾数据约40万条,占总量的1‰。具体来说:

1、在税源基础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税务登记基础信息不实、登记代码重复或不规范;银行帐号、税种鉴定、核定信息等有差错;企业房产、土地、车船税源登记信息不全;建筑业、不动产项目、工业园区认定户、各级重点税源认定户等漏登。

2、在税源管理、涉税审批数据方面,还存在着:停业户到期未复业、下岗优惠户到期未取消资格、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有效期到期未核销;下岗优惠户享受税收优惠的起、止时间为空或超期;双定户营业税计税金额超过5000元却被认定为未达起征点户;企业各类减免税审批未纳入系统流程管理等。

3、在票证、发票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库存盘点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两票报表电子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符;人员换岗不移交;往期票证电子数据不入库、不缴销;停用的两票不核销;两票机外领发、开具或发售,极个别情况下,甚至发生了截留、贪污税款的情况等。

4、在会统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虚增欠税电子数据导致会统报表不实;报表表内、表间关系对应错误;数据的逻辑校验不符合规范等。

5、在稽查法制类数据方面,还存在着:稽查案件体外运行、不纳入系统管理;补税、罚款、预算级次、稽查文书审批结果等数据录入错误;地方法规库数据录入量少。

三、加强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建立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以正确的认识引领信息化应用

各级地税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用规范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规范化。要进一步实现观念上的“四个转变”,即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外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转变;从偏重基本业务应用向以深化数据分析利用来提升地税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转变;从满足地税自身业务应用向方便纳税人、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转变。

(二)以积极的态度推动信息化应用

业务推动技术发展,技术促进业务变革。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统一,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业务与技术之间要积极协调配合,在制定税收政策、征管制度等文件以及调整数据指标口径和报表时,要与相关计算机软件修改同步进行,业务部门要充分征求技术部门的意见,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在软件推广上线的过程中,业务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培训、纳税辅导、表单印制、两票发放、初始设置、数据采集、录入清理等相关工作。在软件上线运行以后,业务部门要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协调解决好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根据税收业务工作的变化,及时提出新的业务需求。建议业务部门通过充分应用征管业务数据,来切实减轻纳税人和基层地税机关报送报表资料的负担。技术部门要配套完善应用系统功能,防止因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需求而影响税收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税收业务整合、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最终实现业务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以优质的数据保障信息化应用

数据质量管理不在一时,而在坚持;垃圾数据清理不在突击,而在长期。各地要制定并落实数据质量管理实施细则,从数据采集、录入、校验、清理、监督和考核等环节全面进行规范。一线操作人员要更加注重征管业务数据采集和录入质量,正确操作应用,把好数据入口关;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以及省市县局之间要更加注重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的同步传递,加强联系,把好数据传递关;归口业务部门要更加注重数据检验和审核,明确错误或垃圾数据的范围和标准,及时发现并组织清理,把好数据管理关;各级信息中心要注重运用问题跟踪平台,认真处理错误或垃圾数据问题,本级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要善于举一返三,总结经验,通报情况,把好数据纠错关;各级局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对税源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发现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征收、管理人员,把好数据应用关;省局信息中心要做好全省征管业务数据的备份、存储和分发工作,确保数据万无一失,把好数据安全关。

(四)以完善的功能促进信息化应用

一是要提升性能。应进一步研究优化系统性能的办法,采取有效措施监控系统运行,捕捉执行效率低下的程序代码和sql语句并改进;要监督开发公司提升程序代码质量,加快运行速度;着力改进查询模块的开发技术,打造更快、更好、更稳定的业务查询平台。二是要完善功能。进一步完善对同城办税模式的支持,全面实现在市级办税厅发票管理岗、征收组票证管理岗上必要时设置多人,形成“一岗设置多人、分区对口管理”的模式;加强重要功能模块操作页面上的提示和帮助功能,使操作人员少出或不出差错;加强程序的校验和纠错功能,进一步筑强“机控防线”,尽可能保障数据录入的规范、正确和完整;开发字典表维护和有关业务数据维护功能模块,分级授权给设区市局信息中心专职维护人员和基层有关操作人员;合理设置业务岗位的查询权限,使其能够自主校验、自行纠错。三是要加快开发和推广。当前,尤其需要大力推进开发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平台等实用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税源管理。需要大力推广应用参数定税软件,建立相应的参数定税管理办法,规范对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纳税人的管理。

(五)以全面的覆盖拓展信息化应用

通过加强与工商、国税、房管、土管、车管和保险公司等部门的外部信息交换,可以及时查补漏征漏管户,比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是否足额征收,掌握企业的房产、土地、车船等税源情况,追踪建筑业、不动产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展,汇集代扣代缴税款情况等。通过加强与总局的沟通联系,尽可能争取引进并试点总局的财务管理软件或人事、后勤管理、执法监督和纪检监察等软件。通过大力推广网上办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和电子缴税方式,方便纳税人。依托短信服务平台,办理催报催缴、申报提醒、办税通知等涉税事项,强化服务功能。

(六)以先进的技术支撑信息化应用

设区市局应继续做好分发数据的接收工作,合理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充分保障数据库性能满足实际应用。省局应加快搭建高效、快捷的开发平台工具软件,提供给全系统使用。各级应建立数据分析利用平台,开发数据审计相关功能,掌握税源变动,监控税收漏洞,为加强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服务。完善功能,优化流程是重中之重。由于现阶段全省各级地税机关普遍实现了同城办税模式,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纳税人提供了异地便捷服务。进一步完善对同城办税模式的支持,加强重要功能模块操作页面上的提示和帮助功能,使操作人员少犯或不犯错误;加强程序的校验和纠错功能,进一步筑强“机控防线”,尽可能保障数据录入的规范、正确和完整;合理设置业务岗位的查询权限,使其能够自主校验、自行纠错。

(七)以到位的管理加强信息化应用

一是要加强培训。培训是应用的基础,各级地税机关都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功能模块,积极在征管业务系统测试环境中进行模拟运行和操作演练。要善于总结好的应用经验和各类误操作的教训,深化对各类业务人员的分类培训。由于新上(换)岗人员是误操作问题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新上(换)岗人员的操作培训。各地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业务受理无差错”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岗位操作能手”竞赛等形式,掀起“学操作、用软件”的高潮。省局也应该适时对各级系统运维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向他们介绍重要功能的操作要点、典型的误操作类型和纠错办法、数据库相关表结构及重要标志位、常用或重要查询的取数原则等。二是要强化测试。新增功能要上线,抓好测试是关键,严格的测试能够使各类问题充分暴露在上线之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拟功能的接收测试,各级地税机关也要在功能后及时进行用户测试,尽早发现并上报问题。要监督开发公司及时更新操作手册,对于重要的功能模块下函告知,或组织安排现场培训、视频培训等。三是要科技与管理并重。既要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也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认为配了计算机就自然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信息技术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用计算机管理,避免简单地用信息化手段模拟现行业务,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管理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八)以优秀的人才提升信息化应用

应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允许信息化人才库与有关税收专业人才库成员之间,选择参加对方的培训;鼓励信息化人才库成员就读税收专业的在职研究生;选拔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增设复合型人才库,通过考试与考核选拔100名复合型人才;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组建专门的业务需求研发部门,参与重大项目的需求编写工作,以保持需求编写人员的持续、稳定。

(九)以完善的考核明确应用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的要求日益紧迫。省局应该尽快制定下发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数据质量的管理机构,从数据采集、录入、校验、清理、监督和考核等环节全面进行规范。作为一线操作人员,也要更加注重征管业务数据采集和录入质量,正确操作应用,把好数据入口关;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省市县局之间要更加注重电子数据与纸质资料的同步传递,加强联系,把好数据传递关;归口业务部门要更加注重数据检验和审核,明确错误或垃圾数据的范围和标准,及时发现并组织清理,把好数据管理关;各级信息中心要注重运用问题跟踪平台,认真处理错误或垃圾数据问题,本级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要善于举一返三,总结经验,通报情况,把好数据纠错关;各级局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对税源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发现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相关征收、管理人员,把好数据应用关;省局信息中心要做好全省征管业务数据的备份、存储和分发工作,确保数据万无一失,把好数据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