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思考

时间:2022-05-21 05:32:00

导语: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思考

*区有46个基层党(工)委,1102个党(总)支部,28819名党员,其中社区党支部51个,“两新”组织党支部36个。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目前全区有10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城区内流动人口2.3万多人,流动党员2800多名。面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区委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努力做到不管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管理,发挥党员作用。

一、健全网络,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区内流动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区委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印制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坚持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目标,并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三级网络,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入和流出等情况。第一级是在区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主要从培训、联络、咨询等方面为流动党员搞好服务。第二级是在各基层党(工)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做好流动党员登记、建档工作,办理流动党员进出手续,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并为他们提供信息、就业帮助、办理有关务工经商手续的政策咨询和服务。第三级是在基层党支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点,对流动党员进行经常性地教育管理和监督,与流出地党组织或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协调,向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目前,全区共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点)80个,为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体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区委组织部指导各联络服务站发出了《告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重点抓住务工经商、企业下岗失业、离退休干部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五大群体人员中党员的梳理登记工作,有一千余名流动党员来登记参加活动。

为了保证对流动党员能管住、愿被管、管得好。我们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立足于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的双向互动机制和长效机制,建立了流动党员双向联系、登记、学习、走访慰问、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及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基层党(工)委每季度向区委组织部上报一次党员流入和流出情况统计表。同时各基层党(工)委要负责填写并保存好流动党员登记表。二是由区委组织部对基层党(工)委予以经费和物质支持,区委组织部根据每个基层党(工)委所掌握和管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党费中下拨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党(工)委工作。同时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点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比如,配备办公设施、电教设备、党建读物等等。三是提供优惠服务内容,增强流动党员加入流入地党组织的积极性。针对部分党员因为怕麻烦、怕耽误时间、怕影响工作,而不愿亮身份的问题,区委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尽量为流动党员提供一些优惠服务。比如,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区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可享受免交年费优惠,到社区图书室可免费借阅图书,可优先在各乡镇办设立的劳动服务所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对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党组织积极协调帮助。这样既增强了党组织吸引力,又调动了流动党员“亮身份”的积极性。

二、创新形式,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途径

我们根据流动党员所处辖区的不同、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流动党员纳入已有的党组织或在流动党员聚集地建立新的党组织进行管理,使全区2800多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围。

一是建立党组织,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流入我区的党员主要分布在“两新”组织、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区委提出了“党员流动到哪里,就把党组织建到那里”的工作思路和目标,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管理等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实现了对这一部分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目前,全区已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36个,并派驻党建联络员78名;挂靠区人劳局人事中心,设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党支部;在非公企业聚集的渭北产业园设立了党工委。通过建立这些党组织,较好地将流入到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管理起来,使区内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每个党支部都实现了“五有”,即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党建资料、有组织活动。为了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我们还在不同行业树立了白杨科工贸公司党支部、商业大厦党支部、聚龙食府党支部、杜桥法律服务所党支部和西北新世纪培训学院党支部等五个党建工作典型,他们在支部班子建设、流动党员管理、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机制,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拓展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延伸社区党组织设置。社区党支部成立之初,其职责是管理好辖区内的居民党员,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发现流入社区的各类党员也在不断增多,有离退休回渭南城区居住的老党员,有开店铺的进城党员,还有居住固定、但工作不固定的务工党员等,为了将这部分党员纳入有效管理,区委及时对社区党支部的职责进行了拓展,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考核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延伸了党组织设置,即在流动党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小区、楼盘成立了楼道党小组、楼栋党支部。社区党支部、楼栋党支部、楼道党小组根据党员工作和生活习惯,灵活安排组织活动时间,既保证了组织活动不间断,又不影响这些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收到较好效果。目前,全区共建立社区党支部51个,楼栋党支部7个,楼道党小组162个。

三是创新组织设置,抓好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在抓好流入区内的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针对近年来外出务工党员越来越多的现实,我们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员流入流出两地双向互动管理机制。对长期外出、比较固定的党员要求及时迁转组织关系,使之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对在同一地方务工党员达3人以上,人员相对集中、具备一定条件的及时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外出地点不太固定、不宜迁转组织关系的,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联系,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实行持证托管。目前,全区已有840名外出流动党员迁转了组织关系,1260名流动党员领到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先后在农民工集中的江苏省太仓市、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了3个跨省外出务工党员党支部。

三、搭建平台,开展活动,促进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区委将党组织建立在流动党员身边,并通过三级网络向务工经商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显示出了明显的组织优势,党组织不仅成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工作部,而且成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部,成为促进双向交流、和谐发展的结合部。党组织的成立,不仅为党员找到了家,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而且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党建主题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构建了新平台。田市镇驻太仓市党支部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年带出一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引导一名外出务工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提供一条农产品销售信息,带回一门致富技术,调解一起劳务纠纷,教育广大务工人员爱岗敬业,做“太仓人”,建“田市村”。短短半年时间,协调处理劳工纠纷8起,帮教违法违纪人员2名,发展党员6名,提供产品购销信息12条,揭开了“陕太”两地互动双赢新篇章,树立了*务工新品牌;区人劳局人事党支部为230多名大中专毕业找到了就业门路;渭北产业园党工委积极在园区内党员中开展了“学技能、比贡献”、“一帮一”、“设岗定责”等活动,使党员有岗、有位、有为,8名党员进入园区企业管理层,12名党员回村后担任了村组干部。渭北产业园入驻企业38家,总投资10亿元,从业人员2000余名,正逐渐成为务工人员、流动党员的聚集区,成为党员群众的培训基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我区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已经显现,全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劳务收入已占到了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两新组织”增加到15000多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占到46%,党员带头发挥作用,帮学、帮扶、做好事、乐奉献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