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21 05:24:00
导语: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也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景式地描绘了新农村的美好前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同时也对农村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
一、我们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市是农业大市、工业小市、城镇弱市、财政穷市,54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加强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此,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和亮点。
1、以党员承诺制和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为亮点,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效显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除完成“规定动作”外,我们还创造性地推出了“自选动作”党员承诺制,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公开向社会和群众承诺,在白水县召开了现场会,有些县还把承诺制延伸到了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家属,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在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规范性文件,编印了《渭南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制度汇编》,其中《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发展党员上级党组织预审制度》等三项制度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收入《陕西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制度汇编》。
2、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突破。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20*年—2010年渭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提出了五年内渭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工作方法。在全市农村部署开展了以“推进农村阵地建设、推进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推进村级规范化建设、推进村级班子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旗帜”为主题的党建活动,并以此为主线,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健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制度、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制度和农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制度。今年7月出台了《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从村级组织领导体制、村党组织主要职责、村级事务决策程序、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党务村务公开、村干部管理、党员管理和村民管理、监督实施八个方面对村级组织进行了规范。部分县(市、区)还将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细化、量化为“规范五项工作制度(农村两委会工作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建立两个组织(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干好两件硬事(建好村务公开栏和村级“两室”),落实一个待遇(落实好村组干部待遇)”等具体内容;将村两委办公场地、党员活动室、乡村超市等七种功能集于一地,着力打造“七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这些做法都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蒲城县代表关中地区在全省村级阵地建设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3、以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及流动党员管理为突破点,在发挥乡镇党代表作用及党员管理工作上走出了新路子。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发挥乡镇党代会作用的形式和途径,今年起在韩城等三个市(县)开展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首开全省先河。主要内容是实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通过组织代表开展各种活动,使党代表的资格长期有效,充分发挥党代表在整个任期内参与决策、监督、示范、参谋和桥梁的作用等。同时,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办法,针对我市流动党员队伍现状,制定了《渭南市流动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和《渭南市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印制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召开了流动党员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我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临渭区田市镇在全省第一个把党支部建到了省外——江苏太仓,创造了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模式;潼关县实行了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既抓党员流出地,又抓党员流入地,消灭了流动党员活动“空白点”;白水县在开展慰问贫困党员和“一帮一”活动的基础上,摸索出了在全县党员中“设立互助基金,促进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使贫困党员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管,20*年帮扶120余人,切实解决了贫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4、以境外培训基地和乡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为特色,基层干部培训有了新突破。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要求,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开拓创新、管理社会事务、做好群众工作等能力。借助先进地区雄厚的师资力量,依托域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市委组织部与江苏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山东潍坊市委党校、杨凌示范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达成了建立培训基地的意向,陕西渭南农村干部苏州培训基地第一批培训班已正式开班,培训对象为乡镇党委书记、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农村党建工作的同志30余人。从领导科学、科技、经营、管理、政策、民主、法制等方面筛选了150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家教授,组建了农村党员教育师资库。结合党员需求和渭南实际,编印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村干部培训手册。全面实施“136”培训工程,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分层共抓的教育培训机制,即市委组织部重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培训面达到10%;县(市、区)、乡(镇)两级分别培训干部的30%和60%。工程实施以来,市委组织部已于3月份对111名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培训。各县(市、区)已于6月底前分别组织了集中培训,全部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面接近100%。大荔、蒲城、合阳等县还创建了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开展了“干部培训日”活动,组织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流动授课,上门为农村党员、干部“传经送宝”,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方面创造出了一些新办法,取得了一些新效果。
5、以“三级联创”和“旗帜工程”为载体,在探寻党建与经济的结合点上找到了新途径。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三级联创”和“旗帜工程”,我们对基层党建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在调研、讨论、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渭南市县(市、区)、乡(镇)村党组织书记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职责考评办法》,夯实了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在具体活动中,我市对有些乡镇和村进行了合并,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积极转变乡镇职能,变“行政命令”为“服务引导”,创造和总结了一些新的经验,如乡镇党委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党群科技共建、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等,将农村党建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由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上开辟了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市196个乡镇建立服务示范基地520多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商贸等多个产业。党员科技示范户8240户,组成党群科技共富小组6600多个,参与党员万余名,带动了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收集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研中共发出调查问卷310余份,收回301份。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职能定位、作用发挥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发展受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生产经营路子,但不少基层党组织却难以驾驭变革中的农村经济工作,突破不了发展瓶颈,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无能为力。301份问卷,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认为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能力的有156人,占51.8%,列所有问题第一位。认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能力十分欠缺的96人,占31.9%;认为一般的154人,占51.2%;认为较好的只有40人,占13.2%;认为很好的仅11人,占3.7%。
二是由于新经济组织的不断涌现,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的多样化,使得现行的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日渐暴露出其封闭性、狭隘性和局限性,越来越不利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给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新问题。但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基层党组织都难以做到主动适应,及时跟进,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改进组织设置。301份问卷,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认为要及时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有53人,占17.6%,列所有问题的第三位。认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的43人,占14.3%;认为不太合理的169人,占56.1%;认为较合理的67人,占22.3%;认为合理的仅22人,占7.3%。
三是城乡劳动力流动加快,党员就业方式多样化,要求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型的党员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党员先进性。但目前对农村党员的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老党员多,新党员少,全市124500多名农村党员中,1992年10月以后入党的只有33400多名,仅占26.8%。老年党员多,年轻党员少,全市55岁以上的老党员共43600多人,占总数的35.1%;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只有20000多一点,只占总数的16.1%,不到老党员人数的一半。优秀、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党员发展青黄不接,近几年发展新党员呈下降趋势,全市20*年农村党员总数比2005年减少了1036人,下降了0.9个百分点。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务工经商和没有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其他党员达到28900多人,占总数的23.3%。不少党员思想僵化,生活困难,难以发挥先进性等等。
四是农村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农民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势力、观念、利益纠纷错综复杂,处理不好、不及时、不果断就有可能引起冲突、争斗、上访,有时甚至是大规模的群众事件和数十人上百人的群体上访。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利益主体,建立起趋同的价值观念,切实担负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认为基层党组织要能够及时处置农村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82人,占27.2%,列所有问题的第二位。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有效化解本地群众矛盾的59人,占19.6%;认为能够较好化解矛盾的154人,51.2%;认为不能较好地化解矛盾的51人,占16.9%;认为没有处理矛盾能力的37人,占12.3%。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有效化解矛盾的总体上占到29.2%,将近三分之一。
五是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虽有创新的实践和愿望,但还面临着党员、干部素质不高,村级干部断层,乡村债务沉重,没有资金支持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必要的创新环境和条件。问卷调查中,选择基层党组织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愿望的171人,占56.8%,超过了半数。但认为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环境和条件的有217人,占72.1%,超过了三分之二。
三、对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设想与思考
当前,创新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适应农村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切实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到我们渭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宏观上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领导和指导。我们一直把创新视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后,更是注重把创新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20*年年底,按照《渭南市组织工作创新奖评比奖励办法》,我们采取各县(市、区)和业务科室上报、打分初评、投票总评的办法,评出了十五项组织工作创新成果,每项奖励2000元,有效激发了各级组织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创新热情,初步形成了干事创新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氛围。今后,市委和市委组织部要继续推进近两年制定的《20*-2010年渭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关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意见》等文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鼓励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加强工作创新,力争再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成果。对一些有影响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项目,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或在各级报刊进行集中宣传,或制成党员电教片或党建新闻,在电视台播放,在《渭南党建网》和各子网站进行展示,宣传工作亮点,弘扬创新精神。
2、着力推进创业型乡村班子和致富带头人群体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科学调整乡村班子。要结合渭南各地实际,探索制定新时期用人标准,改进选人方式,如果条件成熟,可在部分乡镇试点“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用上级党委及基层党员联合提名、候选人当众演讲、全体党员公开投票的办法,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继续推行和改进我市已经实施的“双推优选”、“两推一选”等村级干部选拔办法,把素质好、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级党组织班子,尤其是要选好村级党组织书记,树起“村魂”,着力打造创业型班子。研究建立乡村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从先进性建设、精神文明、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务规范管理、公益事业、农村稳定、群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细化量化指标,制定创业型乡村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定时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实绩考核情况,建立创业排行榜,完善奖惩措施,树立正确导向,激励乡村班子想事干事、共谋发展。鼓励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两委”成员通过选举交叉任职,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两人工资一人拿”,既减轻财政压力,又增加干部待遇。结合“一村一品”工程,制定“乡镇干部兼职村支书”和“一村一能人”计划,力争今后十年内每个村班子中至少有一名致富带头人。
3、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创新。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领作用,继续深化“三级联创”和“旗帜工程”,大力培育发展“一村一品”、“村企共建”、“以企带村”新农村发展模式和以“支部+协会”为主导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拓宽我市一些地方创立的“村企共建”的党建工作模式,纳入乡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阵地建设等新内容,推动企业与村上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吸收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村、企共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村兴办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带动村上发展,支持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对成绩显著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表彰奖励。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应与“村企共建”、“以企带村”企业及村办企业的工作相结合,重点对共建村或以企带村示范村进行扶持,促其率先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制定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金融、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涉农企业进入农村各领域投资,带动农村全面发展。继续推广我市一些地方创立的“支部+协会”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党支部的组建力度,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力争未来几年在全市农村产生一批效益较好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积极探索农村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改革思路,允许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农产品、劳动力等作价在企业入股,可在适当时机选取一些村进行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鼓励条件成熟的村主动加入产权制度改革的行列。
4、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以改革的精神适时合理地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的迫切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思路考虑:
一是适当整合。在横向方面,以实现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拓宽我市韩城等地的“村企共建”内容,突破行业界限,尝试将村镇骨干企业与经济薄弱的村实行村企党组织共建。在纵向方面,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步加强。随着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充分利用区域间经济互补优势,形成综合经济优势,可以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为主建立党组织,或以产业化的规模基地为主建立党组织,或以产业化经营市场为主建立党组织,从而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互惠互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动静结合。在加强对本地务工农民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着力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总结完善我市临渭区、潼关县等地与流动党员流入地共同建立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等做法,可以镇、村为单位在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分长期和临时两种)。由外出务工的人员建立的党组织受村党组织或镇街道党委领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者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
三是因地制宜。即在一些需要改进组织设置方式,但尚不具备改建以上类型党组织的地方,可先在村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建立特色党小组,积累经验,再逐步推进组织设置的整体创新。譬如,首先改变过去单纯按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的做法,按照农村工作需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按新经济联合体及党员特长等情况灵活设立党小组,促进党支部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其次是在党员编排上,可以实行个人志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本着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集中管理、有利于进行针对性教育的精神,在尽可能尊重党员意愿的基础上,统一将党员编到相应的党组织中。
5、着力激发党员队伍活力。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把党员打造成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人。一是要提升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继续推行和完善我市发展党员公示制、“两推优选”等做法,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完全消灭“空白村”,注重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和农村其他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把那些善于致富,乐于奉献,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努力解决党员发展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要增强党员的素质与能力。实施“党员素质升级工程”,通过在思想上扶志,发展上扶业,生产上扶技,政策上扶贫,培养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农村党员。三是要强化党员的分类管理。各地可根据从业情况,把农村党员划分为农民型党员、流动型党员、企业型党员等类型,继续完善我市在流动党员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对不同党员进行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四是要创新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与“党员承诺制”相结合,继续推行党员互助基金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队、党员帮扶等活动,特别是要结合当前农村实际,引导老党员成立类似“老党员服务队”一类的组织,把老党员组织起来,或采取其他一些适当的形式,让他们在弘扬正气、管教后辈、发挥余热等方面发挥作用,与其他党员一起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前面,干在前面,发挥先进性,树立新形象。
6、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进程。就我市来讲,应以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调动和发挥好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以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为突破口,扩大党内民主。继续做好在韩城、蒲城、潼关等县(市)试点的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完善。要注意抓好三个环节:提好议题。乡镇党委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议题,由代表们听取审议,进行质询和论证,最后形成决议;发挥好代表作用。党代表要在乡镇党代表大会(年会)、代表小组会议上充分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视察,监督评议乡镇党委、纪委班子及其领导成员的工作;建立好相关配套制度。主要是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代表提案办理、学习培训、视察评议等制度,通过走访、调研、恳谈、提案等方式,收集党代表对乡镇党委重要工作部署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提出、确立、处理、反馈”一整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扩大党内民主,提高乡镇党委的工作效能。
二是以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一方面,坚持规范完善。要适应新的形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根据《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议事规则,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程序,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从群众关心的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探索村民“点题”公开和群众质询答复等公开形式,全面落实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监督小组作用,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切实把村级公益事业补贴和各级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纳入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内容,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7、探索建立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机制。要研究农村工作特点,建立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和谐内涵。一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扶持资金中,应把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主要是上大学)问题考虑进去,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推行“一村一品”等工程,通过产业带头人来培训和带动全体村民,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低保、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多方位拓展农村的信息渠道,切实解决农村通讯、信息条件差的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三是积极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和村干部的待遇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通过引、援、捐、发展集体经济等措施,积极推进乡村债务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某些有创新意愿和条件成熟的乡村党组织,可通过党费划拨、财政拨款等途径,给予一定的实际支持,鼓励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大胆创新。结合《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完善村干部在工资、福利、养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制度。四是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制度。通过电话、信箱和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民情民意,掌握群众呼声和要求,发现并妥善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环境。五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可以考虑参照城市应急预案系统和外地农村建立的应急机制,建立我市农村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农村突发事件的发现、上报、决策、组织实施、缮后处理等每个环节,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预先处理对策。探索建立农村有关问题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有关领导和人员在农村突发事件、重大事件、一般性事件中的相关责任,并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处理及时、得当、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和危机的,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对失职、失策、处理方法失当等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从各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从而促进我市农村的大发展。
- 上一篇:干部政绩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下一篇:作文构思训练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