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5-20 05:06:00

导语:市民政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民政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党的*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近期,我们对全市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等五个领域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人员摸底、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各县(市、区)调研等形式,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近年来我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1、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概况。我市民政系统现有在编干部职工有373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等五个领域工作的有259人,占总人数的69.44%,35岁以下50人,36-50岁158人,50岁以上51人。其中从事社会福利169人,社会救助54人,社会慈善2人,残障康复9人,优抚安置25人,工作时间10-19年124人,20年以上100人,中专文化程度84人,大专75人,本科15人。社会上的社工从业人员122人,主要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中专文化程度不到20%。

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我们把解决社工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服务优质的高素质社工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扎实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抓教育。把经常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强化队伍建设的根本,重点突出二个方面的教育:一方面突出宗旨教育。以“为民”作为队伍建设的主题,举办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全面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的专题讲座,从思想上解决新形势下社工人员与群众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等方面的需求上不相适应的问题,真正建立一支人民满意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突出廉政教育。强化社会工作者依法履职、清正廉明的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社工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是抓培训。把业务培训作为提高社工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着重从二方面切入:一方面搞好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五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法律、科学文化知识举办专题讲座,提高社工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社工继续教育。鼓励社工人员参加再教育,促使社工人员进一步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与服务水平。近年来,通过继续教育已取得大专学历15人,本科学历4人。第三是抓管理。把加强对社工队伍管理作为推进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管理中,突出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岗位工作职责。把思想作风和效能、文明、业务建设及履职情况等方面列入目标管理,推进履职。另一方面完善五个领域的服务标准。开展了以“三比三赛”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我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连续二年被评为“服务发展最佳科室”。

3、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成效。近年来,我们根椐民政部门承担的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民政对象的服务体系,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路子也逐步迈进,为全市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福利、救助、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等五个领域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年全市共下拨救灾救济资金4740万元,紧急调拔粮食466.75吨、棉被3421床、帐篷1799顶、堪用衣物9.35万件,下达专项重点补助资金2710万元,解决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确保了灾区的稳定和重建家园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了低保管理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共入保52374户116860人,发放低保金5672.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4个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共筹集医疗基金294.74万元,共救助160人次,支付救助资金6.69万多元。农村敬老院生活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供养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享受五保待遇8563人,在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的864人和分散供养的7699人。全市建立了慈善(爱心)超市14个,设服务点16个,有1.2万多人在各慈善超市长年受助,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全市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补助政策的4429人,发放医疗门诊费89.5万元;着力安置城镇退伍士兵340人,占应安置任务的97.4%;为2923户城乡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额318.94万元;落实了1953年底前参军后复员到企业工作的1025名退休人员生活困难补助123万元,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在社会福利工作上也取得明显成效,新成立延平、邵武2家福利院老年公寓,新增床位253张,已入住老人89名;引进二家民办老年公寓,总投资5000多万元,目前已破土动工,拟建床位数1300张;全年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2242人次,投入救助经费73.6万元,护送返乡67人次,收治“110”联动转警病人53人次,救治费用达22万多元;开展了“明天计划”、“微笑列车”、“肢残助行”等活动,为955名病患免费医治,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新形势下加强社工人才队伍队伍建设的机遇和条件

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对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了具体部署,明确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提高民政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民政部在深圳专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党中央、国务院、民政部的高度重视,不仅进一步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国家专业技术人才体系中的职业地位,而且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和强大动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大以来,党中央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明确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要求,采取了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重大举措。当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党的共识和时代的主旋律,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向往和谐、追求和谐、呼唤和谐、共建和谐的局面正在形成,为社会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搭建社会工作载体和平台,为社工人才施展才能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民政部门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等五个领域,都是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领域。有资料显示,美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数量,每1000人配备2.3人,按照这个水平,就我市而言,全市现有人口305万人需要个7000多个专业社会工作者。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15多家,社会力量兴办老人公寓20所,慈善总会3所,这些机构和组织为社会工作人才应用专业知识、实践专业理念积极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在近年来出台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以及陆续实施的近百项民政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提出了要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规范优质社会服务的要求,为广泛使用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政策依据,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在国外,社工需通过合法注册,领取专业牌照才能上岗,我市在职在岗的社工绝大多数,只是通过业务培训和实践中探索学习,基本上未接受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学习,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具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不够。我市现有全民所有制社会福利院10所、救助站2所、精神病院1所,现有工作人员253人,其中管理岗72人,占28%;专业技术人员58人,占23%;工勤人员123人,占49%。从民政队伍中的社工人员基本情况来看专业人才也相应缺乏,更不用说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我市现有社会力量兴办的老人公寓20所,管理岗122人,专业人才无一人。可见,现有专业社工人才的相对缺乏,混岗现象较为突出,尽管上岗前他们也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来说,既要满足人民对各种社会管理的需要,又要担当管理各种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发挥与不同群体的沟通作用,仅靠几天的培训,难以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为此,在社会工作踏上专业之路的初始阶段,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继续教育及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技能。

2、人少事多的矛盾相当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民政系统从事五个领域的社工人员却受到人员编制问题的限制,这样就出现了社会服务内容项目日益增多、社会需求日益扩大,社会工作者队伍力量不足且逐年老化现象。近年来,因工作量增大,我局机关从事五领域的工作人员不足,为了开展好工作,只能向社会招聘临时工作人员来顶岗,县(市、区)民政局从事五领域的工作人员更为缺乏,仅有22人,平均1人要承担2-3个科室的工作任务,如果有一人到外地出差、开会、学习、培训,业务工作明显受影响。

3、社会运行机制不到位。党的*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部署,第一次把社会工作上升到党的会议决定的高度。从认识上来看,由于社会工作的舆论宣传还不到位,社会工作职业远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和认同。就民政自身队伍中,就有不少人员对社会工作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政治思想觉悟高,有爱民之心和服务之心就行。实际上对社会工作不仅要有朴实的感情,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好社会工作。从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社会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扶持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群众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诚信度,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担心,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协调解决的依据不足。从制度上来看,对如何规范、管理、监督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职业制度缺乏;如何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互惠互利、群众满意”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四、对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社工人才队伍素质。制定专门的社工人才培养规划,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加快高校、职业院校的社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社会工作的人才需求相应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人才增量的来源。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密集的单位,组织人才进入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人才培训,并向这些机构适当注入教育培训资源,提高他们培养社工人才的能力。同时,依托各级人才培训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党校、职教中心等培训阵地,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大力推进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教育网络,积极组织现有从事五领域的社工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短、中、长期培训教育,以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救民于水火水平。

2、明确专业社工队伍的要求和公共服务标准,推广社工资格认证制度。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被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民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民政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加强民政五个领域社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五个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加快制订一系列民政急需、社会适用的标准,使民政管理、行业服务更加规范,为民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提供标准支撑和技术依据。同时,要借鉴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关于社工职业管理的办法,尽快在人事、劳动两个部门探索社工作为新兴职业的社工从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民政部门的社团办加强对社工的注册、年审和行业管理。

3、成立管理机构,依托社团管理社工。按照“政府主导、社团运作、社会各界共建”的思路,管理社工工作。建立完善地方财政投入社会工作经费的保障机制和维护社会工作人才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由政府在公共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主导扶持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确保社会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由依法注册成立的公益社团作为社工服务机构,招募社工、使用社工、管理社工;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逐步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社会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社工事业发展。

4、建立社会工作机制,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要求,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社工人才评价应注重层次性,形成包括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的人才体系,疏通社工人才成长的通道。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双重激励的原则,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工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优秀社工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建立多元化的社工人才引进机制。以社会服务机构重点,制定政策措施,完善基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以岗位为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人才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推进社工人才职业化。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充实社工人才队伍,改善社工人才结构。建立灵活的社工人才使用机制。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充实民政系统五领域工作人员,配齐专门的社会工作力量。结合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工商、税务、就业、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通过社区、农村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聚集社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