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工委作风建设现状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时间:2022-05-20 04:56:00
导语:党工委作风建设现状原因及对策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省直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省直机关分会《关于组织2007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机关工委就“全面加强机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研究”这一调研课题,先后深入到市直机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0场,发出问卷调查表140份,个别访谈150人次。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些年来,通过开展“向机关官僚主义开战”、“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机关效能建设及行风评议”、“党的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市直机关作风总体而言有了明显好转(问卷显示,78%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机关作风建设喜中有忧、不很平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一、主要问题
(一)领导干部、机关干部个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懒——懒惰成性。有的遇事不加思考,不愿开动脑筋,不是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把工作做细做精,把事情办实办好,而是死搬教条、硬抠框框,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胸无大志、得过且过,过一天混一天,混一年算一年(27%的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干部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主观能动性及参谋助手作用得不到发挥,主动找事做、想事做、出点子、求创新者少。
散——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有的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中间一段还溜号;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的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纪律松弛,开会像逛商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庸——八小时内,不注重学习,八小时外,热衷于潇洒。这方面一些领导干部更严重。如,有的单位领导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坐不下,听不进,常常借口忙或有事不参加,有的不仅心得体会、学习小结叫他人,甚至连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述职述廉报告也让他人;有的忙应酬忙潇洒,不注重修养。久而久之,思想素质低下,组织观念淡薄,能力不强,业务不精,品行欠佳,德才平庸,缺乏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甚至腐化堕落。
满——一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守字当头,满足于守:守摊子、守位子、守帽子。二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官职不大,架子不小,个头不大,嗓门不小,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群众对基层,动辄发号司令,口气粗的吓人;有的执法缺乏人性化,讲关系不讲制度,任意曲解政策规定,有的行政行为随意性大。如创业竞赛招商引资,到有关部门办证报项目,谁引进的项目都要雁过拔毛分一半,有的还讲“就是爹娘来了,都得给一半”(项目分给他了,办事非常顺利,否则,就故意拖延)。
虚——一是功底不扎实。底气不足、水平不够,心里发虚,处理问题、办理业务没有把握、缺乏信心。二是作风不扎实。有的弄虚作假,好大喜功,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满足于造声势、搞形式;有的热衷于轰动效应,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搞花架子,报喜不报忧(35%的民调认为机关中存在心浮气躁、好大喜功、作风不务实);有的怕触及问题和矛盾,不能主动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部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工作人员上班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玩游戏,坐机关、混日子,对如何开拓工作新局面,不肯动脑筋,不愿闯新路。
(二)机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会议报告多——一是会议报告多,让人难以招架。如,机关每月一次的辅导报告会,十来个人的单位,每次也要五六个人参加会议,造成有的单位不得不请下属企业派员替会;二是什么会议都重要,都要主要领导参加,让基层应接不暇,且会议长,质量差。到会领导人人讲、重复讲,照搬照抄、没有新意、缺乏创意,讲官话大话套话的多,讲领导自己的话少。基层反映,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文渎主义!
2、材料报表多——一些单位,事无巨细,都要基层报送材料,以至于办公室疲于应付。据反映,有的办公室一年要写十几、二十万字的材料。不少单位只为自己考虑,不为基层着想,通知下得晚,材料要得急,上午通知下午要,基层只好弄虚作假,应付了事,办公室主任在单位中被叫作“应付主任”;还有的同一个内容的材料(报表),同一个单位不同科室要一个一个报,一个一个给。基层质问:为什么单位内部不能资源共享、资料共享?
3、检查评比多——近年来,机关检查评比太多太滥了,基层难以应对,有的一天要接受几个检查,许多检查内容大同小异,如党建、精神文明、行风评议、综合治理、平安创建等,完全可以合并进行,以减少基层负担;另外,许多检查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走马观花、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和典型,应当怎样处理、怎样推广,没人关注(42%的民调最不满意机关组织评比、检查、达标活动多,办实事少)。
4、扯皮推诿多——本位主义、以部门利益为重,互相扯皮推诿,欠协调(29%的民调认为机关的办事效率不高的表现是办事拖拉、互相推诿)。明明属本部门办的事情推给其他部门办,本部门能马上办的事情不急办、快办,特别是“中梗阻”问题仍很突出,互相“踢皮球”;有的部门办事服务态度生硬(一次性告知做得不好,等基层单位材料备好送去又有新的要求,打电话请教话还未讲完就给放掉,态度傲慢)。在个别执法窗口,服务对象问如何填表时,工作人员不作任何解释,却反问:“你哪个字不认识?”这不仅是作风问题,而且是污辱人格!
二、原因分析
(一)机制层面的原因:
1、用人机制方面的原因。一是定编不合理。定编没有根据各单位职能转变的情况合理调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单位(经贸委、司法局)编制过多,造成人浮于事,而有的单位人员太少,经常加班加点,颇有怨言。二是导向欠公平。少数基层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仍存在不正之风,个别领导的意见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造成有的干部好大喜功不务实,忙于应酬拉关系,一些真正有个性、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不一定得以重用,而是一些能力一般、平时会走近领导、吹吹拍拍、弄虚作假的人得到提拔。三是用人不科学。突出表现是一岗定终身,如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同一职级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机关干部大有人在。让人看不到希望,感不到压力,死水一塘,无法激发人的职业热情、工作激情,造成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思想僵化。
2、奖惩机制方面的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许多单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如,奖励力度不大,仅限公务员年终绩效考评优秀等次的奖励。而有的虽然连年评为优秀,但因为工资“到顶”了,工资没增加、提拔没有份,导致一些干部对是否评上优秀持无所谓态度,“评优评先”爱要不要,可有可无,工作热情无法调动,激励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尤其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缺少制约和惩戒的手段,或有制度,却不敢动真格。机关中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仍然存在,无法遏制。
3、监督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的监督乏力,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严重缺位,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受监督、不敢监督、不好监督的状况。一级抓一级的机制没有形成,单位一把手对副职、班子成员监督不力,副职对二层监管不力,二层对科员监管不力,甚至长期出于没人管的状态,至于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更是形同虚设了。由于监督管理不严格,领导带头没做好,机关作风自然好不到哪里了。
(二)机关干部个人层面的原因:
宗旨意识淡薄。有的同志不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更忘记了组织的培养、同志的帮助、人民的养育,仿佛成长进步完全是他个人的“功劳”;有的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个人利益多,讲服务群众少,更有甚者,把应该做的工作,当成额外的付出;有的讲部门利益多,讲全局观念少。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对前来办事的同志不是满腔热忱,优质服务,而是变服务为施恩,变公仆为主人。
学习意识淡薄。为拿到文凭而学习的多,为提高素质而学习的少;为应付而学习的多,为工作而学习的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机关作风建设新要求。有的同志尤其是一些领导同志把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当作硬任务,而把读书学习、理论武装看作软指标;有的同志把娱乐活动当成享受,而把读书学习视同受罪,非但没有兴趣,而且不情愿,集体组织的学习尚且经常“请假”,更不用说自觉抓紧学习、坚持学习了。
奉献意识淡薄。比工作少,比利益多;比付出少,比回报多;比奉献少,比升迁多;机关干部的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奉献精神缺失。比如,由于没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不是甘于奉献,没有把奉献精神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里,体现在各种考验面前。又如,由于不是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工作,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自然不会对工作有热心、有激情,而总是眼高手低,不专心,不认真,敷衍塞责,不能努力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
三、建议与对策
我们认为,机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重点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突出四个“要点”以治标。
1、强化“支撑点”。作风是综合素质、理想信念的表现。良好的作风,要靠优良的综合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支撑。而提高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加强学习和教育。学习不仅向书本学,而且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学,才能丰富知识、提升素质。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有这样一句名言:“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加强学习、刻苦学习。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才能提高领导干部、机关干部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作风。
2、找准“切入点”。机关作风问题表现不尽相同、程度有轻有重。但发展下去,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则是一样的。因此,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应当见微知著、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抓出成效。我们以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不能就作风抓作风,“单打一”地进行,又不能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开展,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道理很简单,作风与意识,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作风反映意识,意识决定作风。不可想象,一个作风不好的党员干部会有强烈的为民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对待群众像对待父母一样,怎么会高高在上、在群众面前耍官腔、摆架子呢?怎么会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感情冷若冰霜呢?又怎么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愧对人民给我们的优厚俸禄呢?简而言之,只有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增强了,机关作风才会真正随之而好起来。
3、明确“落脚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做样子、图好看,而是为了提升机关形象,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相反,迄今为止,机关干部作风确实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尽管这些问题大多只发生在少数单位的极少数干部身上,但常言说得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羹”。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不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不采取有效措施下狠心治理,就必然会广泛蔓延开来,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要明白只有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机关作风都好起来了,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促进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保证。因此,机关各级党组织应当清醒认识到切实解决好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闽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4、抓住“关键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班子。一方面,组织上要把领导干部的作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实践证明,群众是“主力军”,领导是“领头羊”。不论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示范和引领。这就要求机关各级党组织应当把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通过教育治理,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言行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各项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为此,一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行为;二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力戒奢侈浪费;三要坚持求真务实,力戒漂浮空谈;四要改进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力戒形式主义。一旦领导干部作风好起来了,就能够起到标杆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志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
(二)健全三个“机制”以治本
1、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既要奖优罚劣,更要用优汰劣;既要提倡“能者上庸者下”,更要坚持“优者上差者下”。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科学设计实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包括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及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满意度指标等。
其次,要改进实绩考核方法。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发挥传统考核优势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各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考察和识别干部的实绩。
第三,要加大干部奖惩力度。奖励办法,既可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记三等功、嘉奖、年度评为优秀考核等次、优先提拔重用、提升职级、适当推迟退二线、优先列入上一级后备干部队伍、优先安排到上级党校学习或选派到国外学习培训、优先推荐为国家、省、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人物人选。惩处内容可以有问责、诫勉谈话、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通过健全和完善市管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位子,干成事的有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形成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争朝夕抓落实的局面,营造全市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烈氛围,促进闽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2、建立健全交流机制。针对当前多数机关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干部不思进取、无所用心的状况,应该建立交流机制。不论科级处级,除特殊岗位外,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超过者,既可以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推磨),也可以跨部门跨行业在大机关交流(循环),避免一岗定终身,防止岗位疲劳症。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交流力度,规范建立干部交流和竞争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年轻干部的交流锻炼和全面成长,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还可以加大对表现特别优秀、生活特别困难、工作特别不适应等三种类型的机关单位一般干部的交流力度,采取组织调配的方式,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转换工作岗位。在交流上,一要突出“冷”、“热”部门的交流,突破部门限制,将一些在“冷”部门中长期兢兢业业工作,表现特别优秀的干部交流到待遇相对较好的“热”部门,起到鼓舞激励“冷”部门干部、教育警示“热”部门干部的作用;二要突出专业技术干部的交流,结合干部学历学位清查,对干部的专业技能知识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台帐,有针对性地把专业技术干部交流到对口的单位,起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作用。
3、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坚持哪个单位、哪个部门机关作风建设出了问题,不但要追究当事者责任,而且要追究单位直接领导者的责任;不但要追究分管领导责任,而且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一要建立问责的领导机制。为积极稳妥地做好问责工作,确保问责质量,可以建立由党委、政府、人大和纪委、组织、工委、人事、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在问责工作中的职责,保证问责工作在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要健全问责的监督制度。为增强问责的针对性、计划性,克服问责的随意性、盲目性,必须健全问责的各项监督制度。如,通过健全年度工作考核、重大事项报告、日常工作督察检查、任期工作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监督制度,对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违责情况进行问责。通过健全热线电话、来信来访、行政投诉、明查暗访等制度,对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个人违责行为进行多方面监督,以提高问责效果。
三要完善违责的追究细则。对违责行为实施责任追究,既是问责工作的重点,又是问责工作的难点,也是问责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为使对违责对象的追究不受人为因素干预,必须制定详细的违责追究细则,要结合被问责对象的不同岗位及违责行为的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分别明确相对应的追究方式。追究方式要与年终岗考、评先评优、经济处罚、末位淘汰、组织处理、调整岗位相结合,对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要追究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制定违责追究的保障措施,保证违责对象受到应有的追究,切实维护问责制度的严肃性。
总之,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着重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又要着力在措施上求突破。只要各级机关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机关作风就一定会按照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不断改进,日渐好转。
- 上一篇:作文信息素养教学管理论文
-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