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19 03:24:00

导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践与思考

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这是党在新时期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工作”的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调查研究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基础上,深入地开展基层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努力把握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规律,取得新认识,探索新路子,提出新方法。现将有关研究阐述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近年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1.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作为监督对象,受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片面认为监督就是挑毛病,有损于领导形象,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够强,有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对广大干部群众来说,存在与己无关,不了解内情,无法监督的心理;作为监督部门,也有思想顾虑,存在怕“穿小鞋”,遭受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的心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

2.监督职责不够明晰。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还不是十分明确和具体,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不强,出现问题追究责任的依据不足。有的责任追究制度的惩戒措施和办法也不够具体,选人用人的权力和责任未能实现完全统一,监督效果不十分明确。比如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部长和具体工作人员各应负哪些具体责任,缺乏具体的规定。再比如,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问题来信来访,哪些由组织部门调查核实,哪些由纪检等执法执纪部门来完成,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各监督渠道和监督形式未能在整体上形成合力。

3.监督手段比较单一。目前,组织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查处手段,仅局限于发文件、靠制度,在查处中只能通过谈话、查阅资料获取证据,不像执法执纪部门有办案的硬性措施和办法。尤其在对一把手选人用人监督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手段。

4.监督查处的有关规定比较笼统。主要是缺乏权威性、操作性较强的查处细则,不易查处。有的制度只规定了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做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但是这种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哪些问题给予批评教育,哪些问题给予纪律处分,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制度很难落到实处。监督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5.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配套。调查研究中我们感到,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总体上看,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现有的一些制度在细节和操作环节上,也存在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如实行党委常委会或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讨论干部,对用人决策失误如何合理认定责任和进行责任追究,还没有做出进一步说明。

二、建议和对策

组织部门如何做好对同级党委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除了积极介入,联合参与,全程监督外,关键是要选准切入点,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1、做好新形势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必须在监督方法上取得新突破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长期以来,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方面,往往重视对干部推荐、考察、决定等环节和程序的监督,忽视任前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策法规方面的思想教育,疏于对领导干部任后的跟踪问效和监督管理。这样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监督方法上实现由事中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并重方面转变。

一是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事前监督。《干部任用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因此,搞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必须强化对《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通过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监督对象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庸俗作风,增强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从而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实施事前监督,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强化监督意识。注意克服“选拔任用是党委的事,监督管理是部门的事”、“选拔任用是硬指标,监督管理是软任务”等模糊认识,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对工作的促进”、“监督就是对事业的尽职”、“监督就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监督就是失职,不善于监督就是不称职”的思想观念。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党委重视抓监督,一把手亲自抓监督,分管领导大力抓监督,各级党委层层抓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要把干部选拔任用环节作为重点,实施事中监督。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契机,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动态中实施最有效的监督。重点要建立以下两项制度:其一,要前移关口,强化任前监督,建立调整干部提前审查和任后备案制度。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前,要将调整方案报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说明本次干部任用中的推荐、考察、酝酿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由干部监督机构审查后,给予能否上会讨论任免的答复。对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肃性。其二,要主动介入,现场直接参与。在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前,干部任免机构将会议召开时间、干部任免方案等有关材料提交干部监督机构。干部监督机构审查后,根据本次干部调整的人员数量、范围,提出是否列席会议的意见。列席会议时,要了解和掌握参加会议人数、讨论意见、投票表决结果等内容,并对无记名投票、计票过程进行监督,对会议记录进行核实。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干部监督机构有权建议暂缓做出任免决定。

三是要把回访考察作为经常性工作,实施事后监督。实施经常性考察,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主要渠道,也是强化对领导干部任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搞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必须延伸监督触角,跟踪考察问效。领导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干部监督机构要回过头来进行一次考察,主要看所提拔的干部适应岗位情况、工作进入角色情况、群众认可程度以及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视情节轻重,及时进行谈话、诫勉等组织处理。要通过回访考察,认真分析和总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

2、做好新形势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必须在监督渠道上取得新突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干部监督主体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必须改变单一由组织部门监督为主的状况,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监督、自下而上监督、横向监督和自我监督的网络监督渠道,努力增强监督合力。比如通过听汇报、检查、考察、参加任免会议等形式实施自上而下的监督;通过信访举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自下而上的监督;通过联席会议、信息传递等形式实施横向监督;通过遵守道德法规、提高思想觉悟、开展自我批评等形式实施自我监督。但实践中我们感到,搞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关键要发挥好监督主渠道的作用。要明确主渠道的监督职责,树立监督权威,搞好协调配合,做到职责明晰,任务具体。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有关干部监督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并负责对下业务指导;检查《干部任用条例》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纠正和处理;干部监督机构负责人参加本部门研究讨论干部任用会议,对同级干部机构提出的拟提任干部进行协审。执纪、执法和信访等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性质和职能,在职责范围内行使监督权。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对干部任用中违纪的党员干部立案调查、处理,并与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沟通情况;司法机关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犯罪行为进行立案检察、诉讼惩治,向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传递有关信息。搞好干部监督工作,还必须强化监督主体的职能,适当提高干部监督机构的地位。干部监督机构要有一些调查方面的强制措施和手段,使监督工作有深度、有力度,监督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做好新形势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必须在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加强推荐提名环节监督制度建设。干部推荐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推荐提名环节监督制度建设,是搞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核心。因此建立健全民主推荐提名机制,严把推荐提名关,要从制度上确保推荐提名的准确性。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前的一定时间内,对拟选任的空缺职位、岗位要求、任职条件、选拔方式等向社会公布,使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避免暗箱操作。要完善民主推荐制,把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和法定环节,适当扩大参与人员的范围,不断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领导干部向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必须写出署名书面推荐材料,客观公正地提出推荐理由和使用建议。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积极探索实行民主测评和推荐结果公开制度,将民主测评和推荐情况适度向干部本人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有效发挥其激励和约束干部作用。要健全后备干部差额提名制度。在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坚持从后备干部队伍中差额提名,不是后备干部的原则上不得提名。

二是要加强考察考核环节监督制度建设。全面实行考察预告制,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在考察前,要通过张榜公布、召开会议、新闻媒体等形式,将考察组组成情况、考察时间及联系方式、考察对象的简要情况等,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或工作单位公布,为广大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方便,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考察写实制度,考察组要对考察干部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证,界定责任。同时针对考察对象不易主动向组织上说明存在“带病”的共性问题,在考察中,拟增设考察组向考察对象询问是否有需要向组织说明的问题程序,并填写记录单,由考察对象签字,凡是存在违纪违法足以影响任职问题而没有如实向组织说明的,一经发现,从严查处。要实行干部实绩考核制。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问抓问责、重绩重效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操作体系和奖惩激励约束体系,尽量减少考核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要通过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潜绩考核与显绩考核的有机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把那些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素质优良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提高干部选任质量。要大力推行全面考察制。对人选考察要全面深入,不仅要考察工作圈,也要考察生活圈、社交圈。不仅要考察八小时以内,也要考察八小时以外,不仅要考察政绩,还要考察廉政情况。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组织部门应事先征求和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纪检监察机关对拟提拔人选在廉洁自律等方面是否有问题、群众举报反映的重要问题是否属实,应提出明确意见,并在一定时限内给予书面回复。同时,要及时与审计、信访、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沟通情况,注意了解考察对象遵纪守法情况,使干部考察工作更加深入全面。

三是要加强讨论决定环节监督制度建设。讨论决定是干部选任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和扩大党委内部民主,进行集体决策,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推行下级党委讨论干部事前事后报告和审查监督制,下级党委在形成干部调整动议、研究干部之前,都要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报告。经审查批准后,下级党委方能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讨论干部。下级党委在干部讨论决定后和拟提拔重用干部公示后,要及时将讨论任用公示结果上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制。党委(党组)要做到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要严格遵守集体领导的各项制度,不得搞临时动议,不得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班子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客观公正地对干部进行评价。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要实行党委(党组)会讨论干部票决制,与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等方式,对干部拟任人选进行表决。表决必须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方能形成决定。如有异议,可由二分之一以上的成员同意进行复议。正职领导干部拟用人选在党委会讨论通过后,要交全委会进行无记名票决。要坚持讨论干部记实制。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会议记录,记录要如实反映讨论任免干部事项、讨论情况、集体决定等。会议记录要有专人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是要加强干部任职环节监督制度建设。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全部实行任前公示,并认真做好信访举报的受理工作。对公示中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核实了解,对存在影响任职问题的不予任用或缓任。坚持任前谈话制,对拟提拔任用和调整职务的干部,由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和纪检、组织部门根据新职位的特点,从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指出干部的缺点、不足和应该注意的方面,予以提醒告诫,督促改正。要实行任职试用期制,新提职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对实行试用期的干部,试用期满后,要对其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认真考核。考核胜任现职的予以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用职务。

5、做好新形势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必须在检查和惩处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检查的形式要全方位、立体化。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监督制度,对检查的内容、方法、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检查要做到“三结合”,即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逐级检查和交叉检查相结合。

二是检查的内容要多角度、深层次。做到“四清四查四看”,即把历次研究干部时间、人数搞清,查阅会议记录及表决情况,看是否按规定讨论决定干部;把领导干部配备底数搞清,查阅有关干部职数文件,看有无超职高配干部的问题;把被提拔干部的基本情况搞清,抽查本人档案,看任职条件是否具备;把干部队伍情况搞清,查阅干部名册和有关资料,看交流、回避制度执行情况。

三是检查结果要勤梳理、多问效。对检查结果要跟踪问效,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一次检查前要心中有数,熟练掌握被检单位干部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保证检查工作有针对性;每一次检查时,都要对上次检查整改情况一并进行检查,督促落实;每一次检查后都要对检查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分析和梳理,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来改进工作。四是案件查处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人用人问题,多数出现在领导干部身上,查处时也往往涉及到领导干部本人,难度比较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领导干部特别是上级领导对案件查处的态度尤为重要。因此,组织部门要建立案件查处制度,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一经发现要迅速立案调查。同时还要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推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向纵深开

展。

三、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发挥职能权威。干部监督工作因其任务的特殊性,在管理体制上应体现与其他工作明显不同的特点。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在机构设置上,要名副其实的设立干部监督机关,实现工作专业化。(2)改变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独立行使职权。其工作人员的任免要有特殊程序,由上级干部监督机关批准,享受一定工作特权,使他们能大胆开展工作,不为本地本单位的权力和关系所左右。(3)集中规范权力,实现高效运作。将现在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干部监督、检察机关的反贪污受贿、渎职

侦查和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职能抽取出来,归并到干部监督机关,强化其工作职能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明确监督权限,切实下监一级,并授予一定的纠正权。(4)除独立履行检查、纠正、处理工作职能外,干部监督机关还要负责指导本地本单位的干部任免、管理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二是要加强上级党委对干部选任的监督,把干部选任监督作为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三是要加强警示教育,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尤其是要抓住反面典型举一反三,总结教训,进行教育,在组织系统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