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格局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8 09:28:00
导语:民政工作格局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民政工作新旧模式不断磨擦、冲撞,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领域、更大的范围去研究分析民政工作,搞“大民政”。“大民政”,就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客观要求,打破传统民政工作的思维定势,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稳定出发,研究问题,开展工作。
一
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需要用“大民政”观念去对待。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要求尽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民政部门不仅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而且有责任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逐步摆脱了“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将大量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推向了社会。建立和培育适应形势需要的社会中介组织载体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下,殡仪馆、公墓等行业却在努力维持甚至是强化垄断经营,这既不利于民政事业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将全部进入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环境与退伍军人行政指令性安置的计划经济模式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我市现有福利设施的落后状况,给民政部门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下岗和失业职工不断增多,而且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民政部门开展社会救助、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环境的任务越来越重。
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民主政治建设和机构改革。19*年村委会换届直选的全面推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政治已经在基层起步。我市村委会换届直选工作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如何推动其它三个民主的配套运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在城市,抓好社区建设和街居组织建设,更好地担负起城市管理的重任,已成为民政部门的紧迫任务。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小政府、大社会”成为必然趋势,中介组织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尽快转变职能,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紧要问题。转变职能就是要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抓宏观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监督与经营服务的分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正处于转轨时期,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社会、部门内部间的利益冲突日趋激烈。
从部门间的关系看,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实现,大量由政府掌管的事务性工作走向社会,民政部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边缘角色又重新回到了管理社会的重要位置。19*年,国务院对民政部门职能做了调整,新增了救灾、民办非单位管理和社区建设等业务,民政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得到了强化和扩充。而这种强化和扩充,必然涉及到其它部门间的职能和利益调整。
从部门与社会的关系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促使许多部门职能回归社会。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变,把条条部门手中的部分权力下放给社区和街居组织。开展社区建设,不仅涉及民政部门的利益,更涉及到其它有关部门的自身利益。目前,大多数社会团体都是主管部门行使权力、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中介组织,就必须使它们完全独立,这又会牵涉到相关部门的利益。
从部门内部看,民政部门的一些业务改革,在推动有关事权向社会回归的同时,会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利益。民政部门既要积极开展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提供决策依据,又要扎实稳妥实施,妥善处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财政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正在转向依靠财政、税收等宏观手段。费税改革实施后,国家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国家有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但同时,大量的收费项目被取消之后,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收入比例将会相对下降,一些靠“费”支撑的工作资金来源必将发生重大变化。民政部门依靠“费”而开展的优待统筹、五保统筹等社会保障工作,首当其冲要受到冲击和影响,必须尽快想对策、找出路。财政金融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原有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在这种调整过程中,谁的争取工作做得充分,谁就会在资金分配中处于有利位置。民政工作范围和对象的不断扩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民政部门必须积极调整策略,争取更多的资金发展民政事业。
总之,当前民政工作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管理对象、范围、性质和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牢固树立大民政工作观念,自觉地将民政工作融入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以更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工作内容扩展、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优化的大民政工作格局,为全市民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矗
二
构筑大民政工作格局,需要一个过程。近期,要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为导向,确定重点,集中突破,尽快确立大民政的基本框架,为民政工作的发展确定基调和方向。
(一)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为重点,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在城市,要大力开展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本质是民主自治。从城市管理现状看,社区建设要分三步走:一是对现有社区组织实行民主化改革,全面推行民主直选,逐步消除其行政色彩;二是发挥街居组织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与社区成员的联系,增进社区成员间的沟通,使之成为整合社区成员的主体;三是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实行简政放权,实现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在农村,要进一步搞好村民自治。要以依法建立健全镇政府规范化制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三个体系,全面保障和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为主体,通过正确确立三者的地位和实现三者权力的分割联动,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村级组织运作体系;二是以镇政府依法监督为主题,通过按时因事建立有关机构、依法督导村级“四民主”规范运作等形式,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体系。三是以理顺镇村管理体制为主旨,通过明确镇政府与村委会的相互关系及应承担的责任,建立健全健康有效的村级管理指导体系。
(二)以行政区划为重点,为经济发展的合理布局创造条件。*年,市委、市政府了制定威海2006年提前实现现代化的10个发展指标,涉及到行政区划的就有两个: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人口比重。而我市行政区划工作已经明显滞后。要尽快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威海市行政区划工作规划》,抓好贯彻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进行市区镇和县城中心镇的镇改办事处和村改居工作,不断增加非农人口比重,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搞好中心镇建设规划,对人口少、实力差的镇进行合并,成立中心镇,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三)以社会福利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僵化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打破国家垄断社会福利的局面,利用政策引导和简化办事程序等方式,鼓励社会兴办社会福利设施,走多元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要对现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进行大胆改革,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增强福利事业的活力。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从传统的小范围特定救济对象的局限中扩展出来,承担起全局性的救助工作,发挥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托底”功能。要按照“救”、“助”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强化政府“救”的功能的同时,积极推进“助”的社会化,使两者相辅相成。
(四)以培育和管理为重点,推动民间组织管理健康发展。要在登记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选择地引导和培育民间组织的发展,使之更多地承担起社会事务性工作,为其提供更大的运作空间。要规范管理,淡化民间组织的行政化和“官办”色彩,使之成为真正的“民间”组织。
(五)以优抚和安置为重点,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要把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放在首位。要尽快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行群众优待金县级统筹,进一步拓宽统筹渠道。要积极探索实行财政扶持、社会统筹、个人缴纳相结合的方式,为享受医疗补助的优抚对象开办医疗保险,逐步形成政府、群众、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优抚医疗制度。在安置工作上,要在指令性择优安置的基础上,大胆研究进行安置工作改革。要加强军休所的设施配套和管理服务,解决军休干部老有所教的问题。在双拥工作上,要紧紧围绕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威海特色的双拥活动,不断把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三
构筑大民政工作格局,是对传统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当前,作为起步阶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基储促落实、抓规范上,努力为构筑大民政工作格局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一)要打牢基矗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大民政工作格局要求树立大民政工作观念。要尽快跳出传统民政工作的思维定势,树立起适合大民政工作要求的大改革、大服务、大协调、大发展的思想观念。要从促进改革的大局出发,舍得放弃一些部门利益,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促进派。
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要彻底改变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做好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要坚决剥离,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从改革婚姻协会、殡葬协会、福利企业协会入手,逐步把有关职能分离给协会和中介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调研、制定政策、推广典型、搞好检查指导和宏观管理上来。
进一步建立、完善新的工作机制。要尽快形成“民政主导、各方配合、中介运作、群众参与”的新机制。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大民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以灵活的方式与各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形成有统有分、高度协调的管理运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社会事务与服务中的作用,让它们承担起更多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上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超前意识和总揽大局的能力。要在继续抓好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为民政工作的正确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矗要建立健全工作网络。要结合市、县、乡机构改革,进一步充实民政干部队伍,在全市形成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贯通、反应灵敏的工作网络,确保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执行与落实。
(二)要务求落实。抓落实是民政工作的生命和灵魂。
抓好基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制度,加强联系、沟通,加强指导。要关心、支持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开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要适时对基层民政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增长业务知识。要经常组织基层干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丰富工作方法,推动基层民政工作稳步健康发展。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标准要求,规定完成时限,目标到岗,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即将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工作,要及时进行督查。要量化标准、明确要求,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对正在开展的工作,要定期调度、经常检查,确保有序运转。对即将结束的工作,要按照制定的目标要求和达标标准,严格进行检查验收。
建立结果评价制度。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已经结束的工作,要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不同等次。对达到优秀等次的,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对完成不合格的,要在帮助、批评的同时,责令限时改正;对逾期完不成任务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要依法规范。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的加快主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依法行政遇到新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转变已经不能适应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习惯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社会事务,提高行政效率。要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既有权又有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加强执法监督。要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内部监督。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做到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要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责任,具体到人。要认真组织民政执法大检查,确保执法检查的质量。
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工作讲程序、办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保证机关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干部管理有关制度,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干好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 上一篇:民政局电脑票市场调研报告
- 下一篇:世纪德育发展论文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