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老年人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5-18 09:16:00

导语:城乡老年人生活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乡老年人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如何?有何新变化新需求?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对开展老龄工作有何影响?就此,我采取城乡结合和试卷问答为主的方法进行了调查与探索。

调查对象是环翠区和文登市城区3个办事处和好中差3个基层镇中的27个村,问卷重点调查300人,其中女性177人,男性123人;55—59岁准老年人33人,60—69岁的181人,70岁以上的86人,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11%,60.3%,28.7%;文化程度高中以上62人,初中78人,小学83人,小学以下7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0.6%,26%,27.7%,25.7%。

一、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及参与情况

1、书报学习类。能经常读书阅报的老年人10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能经常看电视的289人,占96.3%,平均每天占用的时间约1.5小时。老年人关注的内容依次为:新闻、保健健身、法律和文化生活。在新闻类节目中老年人对军事、政治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并对历史人物和革命战争片十分感兴趣。老人们认为通过这类活动获取了新知识,增加了生活乐趣,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表露出老年人较高的政治觉悟、爱国热情及其怀旧情结。同时,老年人认为目前存在着有组织的活动少、阅读的书目来源少、相应之间的交流少的“三少”问题。

2、娱乐活动类。经常参与棋牌等以娱乐为主活动的有107人,占35.6%,日均占用时间约2小时。

3、健身活动类。能经常参与健身活动的老年人119人,占39.7%;日均占用的时间约2小时。老年人喜欢的项目与其需要的运动量、技巧、性别、年龄相关,依次为太极类(包括太极拳、剑、扇)、操类、木兰类、舞类、球类。各类项目中,65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偏好太极类且练习的时间长;木兰类、舞类以女性老年人为主,年龄结构低龄化;操类因简单易学有自由性,且动作要求不严见效快,为大众性健身项目,为初学者、刚刚加入健身队伍的准老年人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喜欢。

4、老年旅游。被调查老年人群中,有外出旅游经历的123人,占41%,累计外出旅游453人次,其中外游3次以上的62人,占有旅游经历的50.4%。组织形式:集体组织的258人次,子女携助的116人次,老年人独自的79人次,分别占57%,25.6%,17.4%。资金来源:集体资助为主的217人次,子女资助为主的112人次,老年个人为主的124人次,分别占47.9%,24.7%,27.4%。可以看出由子女携助与老年人独自旅游的人次较集体组织的低14个百分点,而资金方面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资助高于集体资助的4.2个百分点。组织方面集体占优势,资金方面个人有潜力。

5、文艺类。所调查的单位共建立老年同乐处5处,并以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为主,43%的老年人认为应加强老年戏剧组织建设。

问卷调查的人群中,已参加老年大学(学校)的23人,占7.6%,要求强化老年教育或强烈要求上老年大学的139人,占46%,认为参加有困难或不知道有老年大学(学校)的28人,占9.3%。53%的老年人认为所在单位组织老年人学习不经常,但9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教育活动。老年人想学习的科目有法律、国内国际形势、卫生保舰实用技术、绘画书法等。

二、显著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城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增长较快,并呈现较显著的三大特点。

1、老年人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84%的老年人认为,精神生活充实、心情愉快是提高生活情趣,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2、精神生活需求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外出旅游成为新热点。问卷调查的300名老年人普遍认为外出旅游是丰富老年精神生活的一个新领域,并将有大的发展。二是老年人有较强的参与老年大学(学校),接受再学习再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欲望。

3、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与所在单位老龄工作开展的好坏、增强老年人抵制迷信邪教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作用。调查的10个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搞的好的村,均为全市(市、区)全镇(办事处)老龄工作的先进单位,老年人均无参与“”邪教组织,并且大部分是“倡导科学,反对邪教”的积极分子。

(二)城乡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出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在精神生活的层次、丰富程度、覆盖面和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城乡差别大。农村老年人仍以麻将、扑克等娱乐类活动为主,部分老年人将日常体力劳动与健身活动等同起来,部分老年人在参与活动时存有“不好意思”等思想障碍。读书看报、健身活动、外出旅游、参与老年大学等方面农村老年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率明显低于城区。

2、现有组织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市及各市区老年体协与老龄工作部门相互独立,两个组织的配合及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两个部门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与相互间的联系,缺乏统一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等,工作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理想,老年人活动场所、器材等硬件建设成为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这次调查较客观地反映出当前我市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面对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突出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在老龄工作的位置。首先,要提高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领域、层次性和整体性的认识。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是老龄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六个老有”的总体工作目标中有充分的体现,可以说“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都涉及到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内容。比如说老有所为,虽然在形式上是老年人自身知识技能体能的继续开发,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相关,但就老年人自身而言,老年人参与的主要目的和收获是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是精神生活享受的高层境界。因此,要建立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大概念、大框架,拓宽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领域和涉及面。其次,要增强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具有推动老龄工作巨大作用的再认识。当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由于受生理、心理、居住分散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组织观念差、参与意识弱的特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健身和老年文艺活动,把分散的老年人吸引到一起,使老年人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强化老年人集体协作精神;通过组织老年人共同读书阅报和学习,既使老年人增加了知识,又为老年人相互谈心和感情交流提供了机会;通过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等活动,既使老年人看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开阔了眼界,又调节了老年人的情绪,增加了生活情趣。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成为激发老年群体活力,培养活跃的老年群体,为开展老龄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的一个有效的启动点;成为提高老年人思想境界、增加抵制迷信邪教等不健康思想侵蚀能力和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因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工作方针,在开展基层老龄工作中,当前要把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强化组织网络建设,形成齐抓共管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强大合力。健全的组织是做好工作的基矗针对老龄及老年体协组织在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工作中,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且两者与老年群体的要求相比,组织力量较弱的现状,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好老龄与老年体协相结合的文章,探索新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大老龄”的工作格局,使两股细绳拧成一根大绳,使加强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的指导思想更鲜明,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措施更得力,构筑起一个坚实的组织基矗

(三)强化设施建设,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矗要努力提高基层各级领导的认识,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采劝政府出一块、社会捐助补一块、个人拿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要紧紧把握装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这一难得的机遇,推动基层老年设施升级上档。力争利用2至3年的时间,农村普及老年基础设施“一室一潮(老年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相配套,配备各类学习资料、必要的娱乐工具和活动器材等。在城区要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时重点协调解决好当前各单位各自为政、独立门头、人为地把老年人分开的现象,积极提倡以老年人居住区域为依据,建设节俭型、合作化、区域化的老年活动场所,提高老年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四)强化措施引导,推动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健康发展。首先,可以从满足老年人日益追求健康长寿的强烈愿望着手,紧贴各个层次老年人的需要,因势利导,多项目多形式地开展老年健身活动,建立“活动普及、培训提高、比赛引导”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年推广3至4个文体项目,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要加快老年大学(学校)建设,逐步放宽入学条件,打破以老年人的身份、所在单位、管辖范围等条块分割的局限,按照就地就近、灵活办学的原则,扩大招生面。同时,在农村要以老年活动室为阵地,经常举办老年人思想交流会、谈心会,引导老年人自我学习教育提高,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再教育再提高的精神需要。三是要积极研究开发老年旅游、老有所为等与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有关的新领域、新课题,强化集体组织引导与服务,积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