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双拥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8 09:13:00

导语:民政局双拥工程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政局双拥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市辖荣成、文登、乳山和环翠三市一区,人口250万,辖区内驻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团级以上单位35个。

我市双拥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光荣的传统。早在1*4年,即在延安发起双拥运动的第二年,我市的文登就被胶东军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19*年,文登市晒字镇宋家庄村在全国率先发起了军民共建活动,被载入了《中国军事大辞典》和《中国革命史大辞典》,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称之为“军民共建第一村”。80年代,我市所管辖的三市一区(原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和老*市)多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或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县(市)称号。进入90年代,全国开展“创城”活动后,我市先后于19*年、19*年和*年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所辖的三市一区也先后于19*年、19*年和19*年全部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市(区)”称号,实现了全市双拥工作“一片红”三连冠。

我市自*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之后,全市党政军民进一步端正思想,摆正大局与荣誉,工作与荣誉、军政军民团结与荣誉三个关系,立足于改革、发展、稳定和国防建设的大局,更加珍惜军政军民团结和军民情谊,不但做到了双拥活动热情不减、斗志不降、工作不停,而且决心树更高标准、花更大气力、定更强措施,力争再次摘桂全国双拥模范城。近两年来特别是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开展“双四好”活动以来,我们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充分利用“双四好”这一有效载体,在夯实三个基储实现三个突破和搞好三个延伸方面狠下功夫,使我市的双拥工作进步于百尺竿头,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的台阶,新的世纪又有了新的起色。

一、把双拥工作当作世纪工程,夯实基础,聚积后劲。

新的形势面前,全市党政军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双拥工作不仅仅是互相关心,共做好事,更重要的是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是一项宏大的世纪工程,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同心报国意识,在国家民族利益的旗帜下,把军民共筑海防长城之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夯实了双拥工作的思想、感情和群众三个基矗

(一)靠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打牢双拥工作的思想基矗我们以宣传、民政、教育等部门和驻军部队为骨干,建立健全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大力实施了全民国防教育工程。首先,加大了教育载体的规划建设。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修整充实了50多处教育基地。其中投资4400多万元,修建了甲午战争博物馆和甲午海战馆;投资500多万元,在省级风景名胜区伟德山将120多名荣成籍将军的个人简介和题词刻在碑上,建起了“将军碑廊”,使人们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仰慕先辈,受到教育熏陶。为支持部队搞好国防教育,扩大宣传教育面,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下发通知,于今年6月1日正式将辖区内所有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向现役军人开放。其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为提高教育效果,我们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各有侧重,采取不同教育形式、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全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初中以上学校增设军事训练课。学校与驻*军联合成立的*少年海军军校,被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先进少年军校”称号。第三,抓典型、树样板。我们先后总结并大力宣传推广了“全国拥军模范”于肖兰、“爱民模范”段志军和“拥军家庭”潘文海等三十多个军地拥爱的先进典型,大大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效果,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军民高涨的爱国拥军热情。全市130多处军事设施得到了有效保护,无一处人为损坏,征兵工作年年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没有发生一起责任退兵事故。20*年8月1日,150多名出租车司机自愿组成“拥军车队”,冒雨举行“拥军车队”成立仪式,承诺免费在市区内为军人服务。我市的国防教育工程在*年度被省民政厅评为优质双拥工程。

(二)靠统一有力的组织领导,打牢双拥工作的感情基矗实践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双拥工作起源于军民的鱼水深情,发展仍要依赖这一真挚的感情基矗因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不重视抓双拥工作的班子不是合格的班子,不认真抓双拥工作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不热心干双拥工作的市民不是好市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团结。全市各级党政军“一把手”都把抓好双拥工作作为任期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做到了“四个亲自”:即亲自进行双拥工作发动,亲自部署双拥工作任务,亲自组织重大双拥活动,亲自出面为驻军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因特殊原因而出现的军地磨擦,军地双方都能在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富民与保国、义与利、讲感情与讲原则关系的基础上,始终做到大局面前讲原则,利益面前头讲风格,困难面前讲奉献,矛盾面前讲友谊,互拥互爱,互让互谅,使鱼水情谊不断得到升华。

(三)靠扎实有效的军民共建,打牢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矗双拥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在基层,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在基层,大量的双拥活动要在基层开展,基层群众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矗因此,近几年来,我们把注意力和工作重心投向基层,按照“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继续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开阔思路,拓展领域,提高层次,进一步夯实了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矗一是共建单位的队伍不断壮大。二是共建的范围不断拓展。三是内容不断创新。四是共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五是共建效果更加明显。全市军地1200多个参加军民共建的单位中,有630多个地方单位被评为县以上文明单位,142个驻军连队被评为团级上先进单位。

二、适应双拥工作重心的转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近年来,我们从配合部队战备训练出发,抓住了科技大练兵、随军家属安置和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三个环节,加大气力,重点攻关,实现了双拥工作的新突破。

(一)科技拥军有新突破。主要从支持部队科技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建立激励机制三方面入手,为部队科技大练兵提供全力支持。在硬件建设方面,以“四到连”为标准,采取财政拨一块、行业部门补一块和共建单位捐一块的筹资方法,建立了48个“科技拥军示范连”,并以此为模板在全市推广。近年来,全市各级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为驻军赠送了100多台电脑,10万余册书籍,电教设备80多套,建立“拥军书社”2处。在软件建设方面,努力做到“三个共享”。一是与部队共享教学设施。依托各大中专院校、党校、社会办学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师资和科技优势,相继成立了14处高新技术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部队培训官兵1000多人。二是与部队共享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在部分科研信息部门成立了科技拥军信息库,及时把地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提供给部队,使驻威部队团以上单位在地方科研单位的帮助下都建立了自己的微机区域网络。三是与部队共享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了科技专家、学者参与科技拥军活动的积极性,每年有50多名学术专家走进军营,为部队解决科技练兵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在激励机制方面,建立一项基金,开展了一项活动:在全市建立了20万元的科技练兵拔尖人才奖励基金;在全市开展了评寻科技练兵十佳尖子”活动,并利用奖励基金对其进行奖励。科技拥军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驻威部队科技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市的科技拥军工程也被省民政厅列为二○○○年全省二十项优质双拥工程。

(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有新突破。建市以来,全市累计安置随军家属9*名,做到了部队、安置单位和安置对象三满意。市委、市政府把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做为稳军心、固长城的基础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个具体内容,要求各级、各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一安置、二保障、三引导”。一是集中安置。对于每年需安排工作的随军家属或随部队调防的家属,我们采取召开协调会等办法,对随军家属安置要做到"三个同时",即:与军转干部同时接收、同时安排、同时发出报到通知。二是政策保障。先后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中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随军家属的就业权利。1998年,我们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对安置随军家属的企业和随军家属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给予的优惠政策做了详细规定。三是引导随军家属改变就业观念。先后在全市宣传了被省评为“再就业明星”的随军家属于红彬,被授予山东拾十佳好军嫂”称号的海军某部随军家属阎静等工作不需国家操心、家庭不让丈夫分心的先进典型,引导随军家属转变就业观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有新突破。推进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新时期军队加强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积极适应这一要求,大力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一是制订优惠政策。规定,对军队自建住宅房减免各种税费;对为部队提供服务保障的单位和经济实体给予大力支持;对军队系统各单位附设的服务性单位为军队内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部队军官暂无住所的可到地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等。二是在粮油水气暖供应上给予照顾。三是在交通上提供方便。对远离市区的驻军,需要开设公交专线或延伸公交线路的,千方百计给予解决,坚持部队驻扎在那里,公交线路就通到那里。对交通不便的部队干休所,在维修道路的基础上,还专门设立了公交站点。目前,全市90%的驻军连队以上单位都通上了公交车。

三、适应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探索新办法,拓展新领域

一是推动了优抚安置工作向制度化方向延伸。在优待工作中,建立了同步建设机制和医疗保障机制。出台了优待金统筹和发放办法,规定优待标准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确定,使优待水平年年都有大幅度提高,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同步提高。近几年来,全市群众优待款总额和户均优待款每年分别以23%和18.7%的速度递增,*年分别达到5600万元和*元,农村优抚对象人均纯收入绝大多数高于农村平均水平,城镇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平均收入基本持平。另外,通过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市和市区两级又投入630万元,专门用于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城镇烈属、伤残军人的定补标准。在安置工作中,建立了待遇优先机制。对军转干部、转业士官、城镇退伍义务兵实行“三优两不”安置:优先安置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优先安置在效益好的企业,优先安排住房和子女入学;亏损的企业不安置,住房难的单位单位不安置。1999年以来,我们接收的635名团职以下军转干部全部通过竞争途径选择了自己的岗位。

二是推动了拥军工作向法制化延伸。我们把法制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确保双拥工作健康有序、持久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现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靠行政干预办事向靠法规、靠制度办事的转变。在法规建设上,制定出台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12个规范性文件,并把国家、省和市三级出台政策整集汇编成册下发到乡镇和每一个团级单位。在工作方式上,大力开展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援助活动,我们于*年成立了全市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涉军案件法庭和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站,形成了完整的军人军属法律服务体系,以此为阵地,积极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

(三)推动了军地互助工作向社会化延伸。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组织社会各级高举爱国拥军的旗帜,以提高军地“两力”为目标,着力多办一些对军地双方都有实际意义的在事、实事,推动了军地互助工作向社会化延伸。(1)战备训练互助实现社会化。近两年来,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和驻威部队在*先后多次进行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像当年拥军支前一样支援部队训练,先后提供固定和临时训练场地上万亩,支援人力物力折款100多万元,市委书记孙守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曰臣到演习现场慰问。演习区域群众不计人个得失,向部队提供各种工具,送去猪肉、鲜鱼、蔬菜、水果近百吨。部队长钟声琴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演习,*市对部队的支持慰问,配合之好,质量之高,情谊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地方支持部队训练,部队则把厂企职工和学生的军训当成自身建设的一部分,纳入部队训练的总体规划,每年都抽出上百名优秀骨干作教员,进行具体指导,有力地提高了我市干部群众的国防素质。(2)基础设施建设互助实现社会化。驻威部队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去年以来,共投入兵力9.5万人次,车辆机械3千台次,先后参加了市级重点工程建设30余项,在全市绿化植树120万株,建成了5处军民共建林,参加抢险救灾283次,为地方挽回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地方党委、政府也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先后投资近数千万元,为驻军部队建起了15幢爱军楼。(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互助实现了社会化。军地双方从确保一方平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了军警民全社会的联防体系,共保社会稳定。全市建立军警民联合纠察队、应急机动小分队、夜间巡逻队等组织200多个,共破获或协助破获各类治安案件160多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200多名,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各种犯罪,成为维护我市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