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书记创新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5 11:47:00
导语:共青团书记创新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报告中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共青团组织要落实这一要求,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必须在工作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转换,必须不断思考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问题。
一、团的工作社会化的内涵
《辞海》对社会化有两种解释,一是“教化”,即个体通过交互活动和学习技能而适应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成为社会一员的过程,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变化过程;另一种解释是“普遍化”。这里所讲的社会化指的是“普遍化”,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遍化。团的工作社会化即用社会化路,建立新型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它的核心是创新共青团工作理念,推进团的工作方式社会化。本质上是团组织在保持自身性质、职能不变的情况下,面对社会变革,主动自我调适的过程。作为团组织与其生存其间的外在环境互动的社会化,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和能量;二是按照社会运作的一般特点,及时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运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三是通过工作有效地影响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团的工作社会化思路就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作舞台,动员社会力量,服务社会进步。也就是充分认识团组织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给团的工作定位,贴近社会需求,获得工作题目,确立工作格局;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强化社会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实现工作目标,促进自身发展;通过教育、团结、带领和服务青少年,组织青少年服务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团的社会化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正在由一个整体性社会走向多样性社会。伴随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步伐,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也急剧加速流动,社会成员由过去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变为“社会人”。以青年人为工作对象的共青团必须使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社会的多样性,适应青年群体的多样性,适应青年个体“社会人”的特点。
党的先进理论是为共青团发展提供理性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不竭源泉,团的社会化也同样有其理论上的依据。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与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广大青年乃至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这些联系,才能促进共青团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团的事业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的观点来看,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改革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发展的青年对团的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团组织自身封闭的、单一的传统工作模式之间的矛盾。因此,团组织要面对现实,承认现状,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积极推进工作方式社会化。再者,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来看,其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共青团要切实践行“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前社会大环境和青年需求在纵向上发生了大跨度的变化,在横向上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拓展,这就要求团组织要勇于跳出旧框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社会、青年和团的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以社会作舞台,拓展团的工作,走出一条社会化的新路。
三、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推动团的工作社会化
建立一套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是社会化思路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将共青团工作的运作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运作衔接,借助社会大系统的运作来推进、加快共青团工作的运转,就必须积极进行机制创新。创新团的工作机制意味着要积极吸纳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一切成功经营运作方式的合理内核,对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项目运作、工作布局和物质依托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创新,推动团的工作与社会生活贴得更紧,与青年及社会的需求扣得更实,将团的工作融入企业行为、社会行为、政府行为,为团的工作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广泛的外在保障。
(一)组织动员机制要实现“行政化”向“社会化”的逐步转变
同志在“5.31”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以说,共青团作为人民团体,最大的工作资源就是广泛的青年群众基础,最大的活力就是植根于青年群众之中,最能体现团的性质的工作就是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引导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学习同志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青团作为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必须向社会回归,克服和避免行政化倾向,从工作方法到工作资源、工作渠道,尽可能地向社会化靠拢。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工作网络的社会化和工作结构的社会开放度;另一方面要从观念变革入手,注重柔性动员机制与刚性动员机制的有机结合。
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从根本上克服行政化的思维定势和作法,引入现代公关策划意识,借鉴企业整合营销理念,从公关战略角度进行策划和包装,合理运用和发挥组织优势,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扩大活动、项目在社会和青年中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动员力。二是树立经营意识。设计、开展活动要借用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树立经营观念,钻研经营之道,把握全局,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精心运作,努力使工作跳出传统模式,克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等缺陷。三是树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的意识。适应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在组织动员方式上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选择。要积极研究和借鉴柔性管理原理,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的工作原则,加强引导性、激励性动员工作。
(二)操作机制要实现“活动主导”向“项目主导”的逐步转变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作为一门学科在进行发展和研究。在这门学科中,将社会组织分为项目主导型组织和非项目主导型组织两种,项目主导型组织如咨询服务公司、工程建设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非常需要项目管理,因为它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对于非项目主导型组织,如产品生产型企业、商业零售业、国家政府机关、群团组织、服务行业、科研机构等,项目管理的重要程度显得就稍微弱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类组织不需要项目管理,恰恰相反,这类组织仍然有比较大量的工作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运作的,例如在生产型企业中的新产品研发、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政府部门市政项目的实施、群团组织专项活动的开展、商业零售业组织的市场推广活动等均是典型的项目,这些工作的成功与否对于组织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虽然属于非项目主导型组织,但同样要借用项目管理的概念,在操作机制上实现“项目主导”。把操作机制由驾轻就熟的“活动主导”向“项目主导”转变,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应是工作意识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团的工作必须跳出传统模式,按照科学、严谨、高效的原则组织服务和设计开展工作。要科学认识项目制,把握其服务主体确定性、工作目标明确性、资源配置高效性、机制运作科学性、物质存在可视性、事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总体特征,借用企业运营中常用的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把握全局,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精心运作,钻研“经营”之道,深究育人之理,选好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培育管理人才。
(三)协调机制要实现“行政主导”向“政策主导”的转变
“依托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建设的根本经验。在建设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过程中,非但不能仅仅立足于自身的力量,相反必须更加主动地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这里强调的非但不是要减少协调,相反必须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仅仅依靠行政权威、体制性力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必须实现由行政推动向政策推动的转变。
要坚持“依托党建带团建”的团建工作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政有关政策,借势生威,借威开路,推动发展共青团事业。要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事务宏观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围绕青年学习、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积极推进青年立法进程和青年政策的制订。要积极承担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能,努力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部署之中,逐步形成广泛联系的、网络状的青年工作框架,将团的工作融入社会行为、政府行为。要在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建立稳定经常的协调机制,努力把共青团工作摆上党政的工作日程。
(四)发展机制要实现从“外部支撑”向“内部支撑”转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它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共青团有很大的政治、社会、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团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开发利用好团的一切资源,努力使这些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增强自身造血机能,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要确立“大资源”的观念,实施“大品牌”战略,坚定“大经营”理念,追求“大效益”目标,综合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特别是在筹措团的工作经费上,要改变过去搞活动拉赞助、靠财政过日子的状况,逐步转向依托财政、社会、团办实业等多种渠道筹措工作经费,聚合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开发青年资源,善于把无形的资源变成有形的资产。
要增强资源科学共享意识,改变团内资源存在的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效益。
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雏鹰训练基地、青少年活动营地等文化教育设施,是共青团重要的育人基地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依托,也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面向社会,大胆吸引资金,积极稳妥地走引资、合资、合作建设的路子,强化工作物质依托,推动共青团事业持续发展。
-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研究论文
- 下一篇:青年工作者创新思维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