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伤害事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5 11:09:00
导语:学校伤害事件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中小学校园伤害事件屡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目前吉林省中小学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来自于校园内部,另一方面来自于校园外部。
一、校园内部伤害事件的主要特征
1、偶发事件频率较高。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因为磕磕碰碰这样的小事发生口角,导致动手打架。这样的情况一般比较好控制,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后果。中学生在酒后或者情绪出现极大反差时也常常故意找茬打仗,发泄自己的情绪。
2、由个人矛盾引发群殴。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发生的较多。有的学校曾发生因个别较有“影响”的学生之间产生摩擦,导致两个班级大打出手的事件。甚至演变为有目的、有组织的斗殴活动,仿效影视剧中黑社会火拼的场面,“甩点”到校园外进行。这种情况在学校影响非常恶劣,后果较为严重,而且由于参与人数多,场面不好控制,追究责任难度很大。
3、“校园霸王"成为害群之马。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都有一个学生们心中的“老大”,并细分为“学校老大”、“年级老大”和“班级老大”,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女老大”。其中多为单亲家庭学生。在他们身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追随者,形成一定势力,经常以索要钱物、“摆事”等目的欺负同学,这些害群之马对其它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一个学校在这方面形成风气后,长时间很难彻底改变。
4、“很多伤害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女生”。这一点不光在中学体现的较为明显,而且在一部分小学为女生打架也屡见不鲜。
5、伤害事件发生有其规律性。小学高年级的校园伤害事件的高发区集中在每学年下学期,尤其是毕业前夕。中学校园伤害事件一般多集中在春季烦躁期间和期末考试压力较大期间,长春市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仅开学初的一个月就发生6起打仗事件。调查中发现,越是经济条件落后地区、管理水平较差的学校,校园伤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就越高、后果就越严重。校园内部的伤害事件常常极易被社会闲散人员利用控制。
二、校园外部的伤害事件给学生带来严重影响
1、校门口的“小混混”多为“老面孔”。在学校曾有劣迹的辍学、毕业的学生由于对学校的情况比较熟悉,和本校的学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常勾结一些在校学生、社会青年集聚到学校附近,像上班一样,活动时间规律性很强。一些“小混混”聚集在校园门口还有想接近女同学的目的,甚至还有社会青年对小学女生不轨事件的发生。有些带有团伙性质,成员也相对稳定。
2、“三厅一吧”(台球厅、录像厅、游戏厅和网吧)成为不良少年的聚集地。这些地方已成为不良少年集聚的场所,很多伤害事件就发生在其间或附近。
3、在“贵族学校”发生频率较高。这些学校学生家庭条件大多数较好,所以更能吸引一些以索要钱物为目的的“社会人”聚集。勒索学生钱物事件多发生于新学期开学、节假日过后,对象多为穿戴较好的学生。
三、诱发校园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
1、个人方面,表现为学生青春期萌动,不理智,做事不计后果;表现欲强,盲目模仿;贪图享乐,不能正确对待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差距。
2、学校方面,部分小学采取“开放式教学”后,管理不力,社会闲散人员乘机混入学校,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心里承受能力,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导致学生通过其它方式进行发泄。
3、家庭方面,表现为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学生产生唯我独尊畸形心理;部分家长素质较低,对学生行为习惯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学校,每年都有素质较低的学生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和老师或别的同学发生纠纷,不分青红皂白冲进校园殴打他人的现象发生。
4、社会方面,网吧、游戏厅大量存在于学校周遍,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新闻媒体追求社会兴奋点,对教师管教学生过严做法过分渲染,使教师不敢严管学生,责任意识淡漠造成“5〈2”现象发生(学校5天的教育效果不如2天的家庭教育)。某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过分渲染暴力色情场面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 上一篇: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文
- 下一篇:情感教育素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