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互联网状况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5-15 11:09:00

导语:共青团互联网状况调查与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共青团互联网状况调查与研究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1996年,*市几乎与全国同步开通了互联网业务。当时,*的网民只有80多人,但短短的几年中,网民以几何级数递增,目前在电信部门注册的网民已近100万人。而*网站的发展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电信部门保守估计,*的WWW站点数已超过*个。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中的青少年开始接触使用互联网,WWW站点数为595550个,上网计算机数升至3089万,在我国7950万网民(居世界第二位)中18~35岁的青年占85%。18岁以下的占24%,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个比例,*约有7万青少年有上网经验,这个数字占*市15~35岁青少年总数(25.5万)的27.5%,尽管相对人数较少,但是绝对数字已经足以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了。

就像电视等媒介普及初期一样,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状况以及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此次调研采取抽样调查、座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调研的目的决定了调研地点需要在使用网络比例较高的地区开展。根据实地调查的可能性,本次调查研究的城区样本为朝阳、南关、宽城、二道、绿园五个城区的6所学校的21个班级。调查对象为我市5个城区小学6年级、初中2年级和高中2年级的278名的中、小学生,其中261名中、小学生接受了本次调查,在这261名学生当中,有181名学生接触过互联网,占调查总人数的69.3%,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人数为80名。我们把使用过互联网并且能够回答有关互联网问题的称为学生网络用户,以下的问题就是针对这181名学生网络用户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的。

一、*市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1、用户性别:在181名学生网络用户中,男生占53.6%,女生占46.4%,相差7.2%。这说明男生、女生在使用互联网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互联网并不是男生的“专利”,男、女之间的比例差距正在逐渐减少。

2、用户比例:调查中发现,在181名学生网络用户中,高中生的比例最高,占40.3%,然后是初中生和小学生,比例分别占32.6%和27.1%。按年级来看,仍然是高中生比例最高,在93名高中生中有73人接触过互联网,比例为78.5%,其次是初中生、小学生。在83名初中生中59人是学生网络用户,在91名小学生中49人是学生网络用户,其比例分别为71.1%、53.8%。从统计数字来看,总的趋势是年级越高,学生网络用户比例越高。

3、父母的文化程度:在181名学生网络用户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只占6.7%,“高中及中专”的占44.4%,“大专”的占23.1%,“大学及大学以上”的占25.8%,这说明父母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子女的上网情况,即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

4、电脑与互联网资源占有率:在对家庭拥有电脑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网络用户中50.8%的家庭拥有电脑,其中联网的占58.9%。这表明电脑进入普通家庭已是大势所趋。

5、学生网络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在被调查的对象中,63.6%的用户从*年和2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这说明被调查的学生网络用户“网龄”并不是太长,上网的中、小学生大多数“网龄”都在2年以下,这是因为我国互联网在近两三年内才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小学生接触互联网时间不长,“网龄”达到3、4年以上的只占15.9%。

6、学生网络用户上网地点:一般集中在四个地方,最多是在网吧,其次是自己家里,第三是父母或他人办公室,最后才是学校。所占比例分别是:46.6%、32.5%、17.8%和3.1%。

7、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显示,学生网络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3天,每天的上网时间小于5个小时。37.6%的用户认为自己的上网时间“正好”,认为“太多了”的用户仅为9.6%,而52.8%的用户认为时间“太少了”,即对上网时间不满足。进一步分析表明,网龄越大的人上网的时间越长。

8、学生网络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在调查中,我们请学生网络用户自由填写他们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数目不超过6个。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共列出77个网站或网址。其中,67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新浪”,64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搜狐”,54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网易”,29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央视国际网站”,23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雅虎”,19人次经常使用的网站是“炎黄在线”和“首都在线”。经过统计发现,学生网络用户中的大多数使用成人网站或网址,此次调查发现仅有1%的学生网络用户提到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开设的门户网站?“毛毛先锋网”,“毛毛先锋网”是提到最多的儿童网站,但列出此网站的也不超过5人次。

9、学生网络用户获得互联网知识的来源:调查发现,31.2%的学生网络用户是从父母、亲戚、同学或朋友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的,22.2%的学生网络用户是从电视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的,19.8%的学生网络用户是从报纸和杂志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的,17.8%的学生网络用户是从电脑书籍那里获得互联网知识的,而依靠学校电脑课程所占的比例最少,仅9.0%。

10、学生网络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功能:现在的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功能方面并不乐观,26.9%的学生网络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查找信息功能,这在所有的功能中占据首位。虽然网上“最重要的资源肯定是信息”在学生网络用户中一样适用,但是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状况仍然令人堪忧,聊天和玩游戏分别占22.9%和19.6%。可喜的是,另有8.5%的学生网络用户使用了网络的高级功能--制作个人主页。

11、使用电子邮件(E-mail)情况:互联网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从调查中所搜集的数据看,有62.6%的人拥有自己的“伊妹儿”,使用频率还较高。

12、学生网络用户上网聊天情况:调查发现,聊天室因其轻松、愉快,而吸引了众多的聊天爱好者,经常上网聊天的学生网络用户所占比例最高,占29.4%,偶尔聊天的占37.8%,根本不去聊天的占32.8%。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聊天也能学到一些知识,那就是如何隐藏自己,网上称为“隐身”。9.7%的学生网络用户在BBS上经常发言,偶尔发言或只看不发言的占36.9%,根本不去或很少去的占53.4%。

13、上网的主要困难:调查问卷列出14项“上网的主要困难”请被调查者选择,其选项不限。统计显示:上网最大的困难是“学习太紧张,没时间上网”,其所占的比例最高,为17.1%,其它困难依次为:“没有电脑”、“传输速度太慢”、“经常掉线、占线,不易进入”、“感兴趣的站点或信息太少”、“要找的东西总是找不到”、“费用太高”、“病毒太多”、“电脑不够好”、“老师不赞成使用互联网”、“中文信息太少”、“电脑还没有上网”、“技术上太难”、“对网络不感兴趣”等13项。

14、上网费用的来源:有60%的学生回答是“用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支付网费的,有14.9%的学生网络用户是“向父母索要”的,而剩余的25.1%则选择了“其它”,由统计数据可以隐约感到,上网费用来源的背后,可能存在着某些让人无法预料的问题。

15、使用互联网是否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调查反映:明确表示对学习没有影响的占63.5%,有一些影响的占33.1%,有很大影响的仅占3.4%。应该说明,这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考查互联网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的标准,我们也可以看出,互联网使用并没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互联网通常可以满足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时代潮流等,这也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16、使用互联网前后的人际关系对比情况:社会上通常的看法是互联网的使用将减少人际交流。但通过本次调查,不敢和社会的这一看法苟同,在调查“使用互联网前后的人际关系”对比情况时,从统计出的结果来看,互联网的使用减少人际交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53.8%的学生网络用户选择了“增加了朋友和同学间的交往”,选择“减少了人际交流,淡化了人际关系”的仅仅占2.9%,其余的43.3%则选择了“没有变化”。

17、互联网使用与中、小学生的大众媒介接触:在互联网使用是否影响了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使用的调查中显示,接触互联网后,使用传统媒体的次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的次数比以前减少了很多。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小学生的媒介需求。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看出,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已经是一种趋势,用禁止与限制的办法是不行的,我们不但不应该阻止,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使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并加以正确引导。

二、*市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认知的不足、家庭引导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守旧和学生自护意识的缺乏,青少年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

(一)社会因素。1、互联网基础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程度不够。在回答“互联网通常被人们称为第几媒体”的问题中,被调查的181名学生网络用户中只有22.1%的学生答案是正确的(即互联网是第四媒体),正确率是很低的。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网络宣传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加以正确引导,社会、学校、家庭并没有系统、全面、规范地宣传电脑的基础知识,这是造成中、小学生对互联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基本原因之一。2、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少,网上内容陈旧,信息良莠不齐。黄色网站、网上黑色信息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摧残。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缺少相应的法律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二)家庭因素。1、经济困难型。在调查中发现有49.2%的学生家庭没有电脑,近一步统计发现,这些学生家庭多数是月收入在1000元至*元之间的工薪阶层。2、漠不关心型。学生家长们关心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外活动并不看重,家长不知道子女上网的达到18.9%。3、完全限制型。大多数家长通过不同的方式管理或限制青少年使用网络,“完全限制”在调查“父母对你的上网态度”中占了15.7%。

(三)学校因素。1、学校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的学习太紧张,没有充足的时间接触互联网,限制了网络知识的普及。2、老师并不赞成学生使用互联网,调查问卷还反映学生上网的主要困难中有5.9%的学生答案是“老师不赞成使用互联网”。3、中、小学开设微机课的很少,微机配备也不是很齐全,同时微机室没有完全对学生开放。由于费用相对较高,现在学校微机室连接互联网的很少。据调查统计,在回答“获得互联网知识的来源”中,学校在几种途径中占的比例最低,仅为9%。4、目前相关的中小学信息网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行政管理、对外宣传、新闻传送、教师备课”等方面是,而极大地忽视了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中小学教育网站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

(四)个人因素。1、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受到强烈冲击。青少年因其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反叛心理和追求新奇思想的影响,极容易被各类反面思想所误导,从而丧失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最终导致政治观念淡化。2、网络道德意识出现弱化现象。青少年在难辨是非真伪或受不良信息诱导的情况下会毫无防备地受到身心侵害。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并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3、青少年群体对高超计算机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过度崇拜,会导致忽视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现象。

三、做好*市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的建议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青少年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社会、家庭、学校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增强青少年的学习功效。

(一)重视社会教育功能。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信息透明度。社会各界都应该认识到宣传互联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加强网络教育。2、积极建立能够满足青少年各方面需求的网站,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网德”教育,引导青少年用好网络。3、加强立法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二)注意家庭教育引导。1、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利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助。2、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3、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引导孩子学会交往,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三)转变学校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有力冲击和挑战。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并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充分发挥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研究表明,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自控力强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自控力弱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体验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调查受时间、地域、人数、规模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由以上研究和分析仍然可以看出,目前,我市中、小学生网络教育的观念、模式和方法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青少年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中、小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用先进的前沿技术、科学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