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道德现状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2-05-15 11:07:00
导语:共青团道德现状调研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赢得了青年便赢得了未来;在党的*报告中他明确地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全面了解分析我市青年道德状况,我们深入到*市邮政局、热电一厂、*师范学院等部分企业、高校,通过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就公民道德相关内容,对近千名20-35岁的青年进行了调查。组织开展了我市青年公民道德状况的专题调研活动,我们力图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为共青团组织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基础素材和理论依据。
一、*青年公民道德观现状
调查显示: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我市的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市青年的公民道德水准整体处于提升状态,但是,由于新旧体制的转轨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市青年的公民道德观现状的某些层面令人堪忧。
1、多数青年在观念上认同社会主流文化所提倡的公德观念,但缺乏自律意识
本次调查表明,尽管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但从道德认知的角度来看,社会主流文化的公德观念在广大青年道德观念的变化中仍居主导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继承和发扬。多数青年在道德认知上与社会的要求基本一致,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向往理想的道德境界。本次问卷调查所列的14种社会现象,如“交通路口闯红灯”、“在文物古迹上涂抹”、“在禁烟场所吸烟”、“随地吐痰或者乱扔果皮”、“购物不排队”等行为,有平均为98%的青年认为是不文明或不道德行为。而对“给老弱病残和儿童让座”、“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等优良道德规范均持肯定态度,认为是文明行为并应大力提倡的青年平均占到80%。从道德行为测试的结果看,有88.6%的青年能够主动给老弱病残和儿童让座,有61.8%的青年在夜间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也不闯红灯,有85%的青年能够在没有管理人员时不随地吐痰,有平均为61.45%的青年在办公室、体育场和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果皮。
但也有一部分青年存在着认知水平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其行为往往依外部约束力的大小而定,自律性不强,公德习惯仍然处于养成之中。比如: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有3.9%的青年对没有座位的老弱病残和儿童“闭上眼睛装没看见”;有高达16%的青年“别人不让,我也不让”。在夜间仍然有38.2%的青年闯红灯;在公共场所没有管理人员时,有22.3%的青年吸烟。
2、助人为乐的品德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正义感有所增强,但仍有近半数的青年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多数*青年人际信任度有所降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年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和参与社会公益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比例明显提高,社会动员和组织机制进一步健全。比如:近年来,希望工程虽然已经放慢发展直至结束,但仍然有70%的青年为希望工程捐过款;为贫困地区捐献过衣物的青年合计达到88.2%;为本单位有困难的同事捐款捐物的青年使计为82.9%。
另一方面,近年来青年的正义感也有所增强。在看见小偷在偷别人的东西时,表示“立即告诉被偷者”的青年为23.9%,表示“等小偷走了以后再告诉被偷者”的青年为13.6%,而装作没看见的青年仅为12.6%。但是仍然有部分青年见义勇为的精神明显缺乏,表示敢于“当场抓住小偷”的青年仅为13.7%。尤其是看见歹徒持力行凶时,有6.8%的青年“围观看热闹”,有12.2%的青年“装作没的看见”,“绕道跑开”的青年为6.7%,持消极取向的青年合计为25.7%。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青年对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有所减弱,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大多数青年在主观上都愿意帮助另人,但同时又对别人的帮助表示出相当程度的不信任。在问卷中,当问及“您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把自己的物品托给陌生人看管?”时,青年回答“绝不交给陌生人看管(完全不信任)”的占45.01%,回答“交给别人,但不放心(部分不信任)”的占32.1%,回答“完全放心交人看管(完全信任)”的只占9%。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中这种人际关系信任度的减弱正在呈蔓延趋势。据我们在不同职业青年群体中测试,对陌生人持完全不信任和部分不信任态度青年的比例之和,均接近或超过70%。
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处在养成之中,传统职业道德趋于弱化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认识明确,评价积极,信念增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的关系认识明确,有93.1%青年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另有65.8%的青年不同意“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职业道德滑坡”的观点。二是能够自觉地把职业道德遵守与本单位发展联系起来看待。有90.7%的青年认为“遵守职业道德会提高本单位声誉”。三是职业责任感、信誉意识和服务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处在养成之中,不稳定性明显。
职业责任感是衡量青年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查中,有42.2%的青年表示当自已的利益低于和自已工作实绩相当的人时,“要加倍努力工作,争取超过他”,另有73.2%的青年表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地感,不会受同事消极情绪的影响”。从总体上的看,青年的职业责任感有所增强,尤其是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依然强劲。
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信誉意识正在青年中逐步形成。调查中有59.8%的青年认为工作为人不能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事”和有损于自已名誉的事”;有63.9%的青年表示不能因为“同事关系不和,工作上就拒绝合作”;有89%的青年认为“竞争也要讲职业道德、讲信誉”。
恪尽职守,诚实守信,服务至上,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如果您的服务对象态度粗暴时”,有57.6%的青年表示“不计较对方态度,耐心解释”,超过半数。
分析以上调查数据,*青年的职业道德水平呈积极发展态势,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念仍处在养成之中。尤其是道德信念还很不稳定,对外部约束力的依赖性依然较大,这应成为今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4、家庭伦理观念发生新变化,家庭责任感在新形势下有所弱化
调查显示,传统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婚姻价值观念已经受到新的生育观念的强烈冲击。有48.8%的青年对自愿不育的现象持赞同态度,另有41%的青年持无所谓态度,仅有10.2%的青年明确表示反对这种行为。这充分说明当代青年对于这种反传统的丁克家庭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与理解。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对婚姻家庭情感的重视超过了对家庭责任感的重视。在夫妻感情发生危机时,共有75%的青年不愿意“委屈求全”,而是选择“离婚”。广大青年逐步摆脱“从一而终”的旧观念的束缚,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部分青年家庭责任感下降。
在随机访谈中,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度程增强趋势。对未婚同居现象给予理解与赞同的占45.1%。分层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年越倾向于对婚前性行为作肯定的评价。
二、我市青年公民道德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青年道德观念的变化,有着复杂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双重属性中的负效应,极易在青年中诱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其它不正确道德意识的滋长蔓延;
2、在经济变迁时期,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彻底革除,与新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建立健全,容易出现道德无序现象;
3、伦理道德的教育滞后,青年的道德水平下降;
4、缺乏正面引导,对青年的道德取向产生消极影响;
5、青年的可塑性很强,加上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的弱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确定,易受外界左右等。此外,在市场化、功利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下,道德本身反应迟钝,在既往的价值体系中运转欠灵。
三、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导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给共青团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就业方式和社会经济利益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结合专题调研的情况,我认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公民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正面教育为主,学校、家庭、社会和团队组织要齐抓共管,坚持不懈地大力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从根本上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道德信念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和团队组织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由于青少年知识面较窄,辨别判断能力不强,道德困惑较多,所以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必须从正面教育入手。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陶冶青少年,培养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思想和品德,培育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和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广阔胸怀,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祖国、对社会、对自身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2、坚持实践育人的基本途径,广泛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道德实践中充分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单方面地生硬灌输的方法,这种靠枯燥的说教来“包打天下”的做法,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它极大地妨碍了青少年自觉自愿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形成,违背了自主学习论等教育理论。自主学习论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与现代学习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理论,它要求学习者首先使自己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体,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它还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通过道德实践,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道德素质。
因此,我们要抓住实践这个基本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品德,使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完成,达到让青少年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体会,求得提高的目的。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青少年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德。使青少年在不同场合和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充分体验:在家庭,如何遵守家庭道德,成为一名好子女,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学校,如何遵守学校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在工作单位,如何遵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培养他们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的品质;在社会,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名优秀青少年,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利用心理疏导,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大力加强青少年的人格教育,积极探索道德教育的新形式
人格培养是最基本的道德培养,也就是使一个人具有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因此,必须配备专业心理学教师,发挥心理疏导解疑释惑、维护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的作用,运用建立和谐民主的谈话气氛、倾听、疏导、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学方法,帮助青少年解疑释惑,养成正确的自我观和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在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4、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作用,将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集体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青少年的社会化离不开集体,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除了靠家庭、学校、社会外,还要靠他们自己的集体,即通过团队组织将他们组织起来,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使他们从小在集体中学习当家作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各级团队组织要充分发挥贴近青少年和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优势,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青少年实际,丰富和完善道德教育内容,真正使团队组织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课堂,实践的阵地,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摇篮。
5、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标本兼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行法制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护法的自觉性,积极与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仅仅加强法制教育,仅仅依靠法律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法律所规范约束的行为范围远比道德的窄,因此,还必须运用道德教育、依靠道德的力量去引导、约束青少年的行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法制教育可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道德教育是治本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二者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最佳实效,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 上一篇:教案设计素质教育论文
- 下一篇:远程教育开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