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15 10:58:00
导语:农村青年现状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状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给我省农村青年工作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团省委青农部组织了本次农村青年现状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遍布长春、白城、四平等三市,农安、洮北等六县(区),回收有效问卷927份,回收率达到92.7%,共召开座谈会6次,个别走访20人,调查对象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
现状
一、思想政治积极,能够用理性的态度面对社会
调研中感到,我省大部分农村青年在政治观念上相对以前的那种盲从、狂热和偏执,逐步变为理性、务实。我省农村青年思想政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社会问题。
当代农村青年处于个性养成之中,由于知识素养的提高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拓,大部分农村青年表现出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热情,对社会问题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愿望。
表一:您认为当前社会最严峻的问题是?
从表一可以看出,跟农村经济有关的社会问题获得关注率最高,这说明经济活动在农村青年生活中很重要,已成为农村青年证明自身价值的一个主要领域,也是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农村青年对经济问题极为关注,表明他们放弃了社会生活泛政治化的倾向,经济利益的获取与个人事业的成功成为农村青年的主要奋斗目标,这就在逻辑思维上出现了由国家发展向个人发展到个人发展向国家发展的位移。出现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农村青年放弃了对国家的责任,这只是为国效力途径上的差异,并且他们认为后一种途径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客观效果更好,对国家和个人而言是双赢。
2、法制意识增强。
本次受调查的青年大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受惠者,文化素质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民主意识苏醒,自主意识增强,鉴别力和自控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当被问及“当您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后,您首先想到的是”时,选择“找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请求解决的”占29.03%,选择“找法院打官司讨回公道”的占25.73,选择“自己单独与对方解决”和“找几个朋友帮忙”的占6.15%。这说明两点:一是我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措施和排解措施比较得力,有超过50%的农村青年遵循在法律范围内通过正常途径积极解决问题的原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已经对农村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农村青年的民主意识逐渐被唤醒,通过选举来实现当家做主的权利将日益成为农村青年的共识;二是法制观念普遍确立,农村青年大都寻求法律的、非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但农村普法教育仍需进一步强化,确保农村青年通过合法的渠道保障权益、解决问题。
3、对基层团组织期望和要求提高。
农村基层团组织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我们党的看法,并最终形成他们的政治取向。
表二:共青团组织对您是否有吸引力?
从以上几项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有着光荣的历史,对当代青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随着社会生活经济化程度的加深,如果团组织不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将逐渐失去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目前团员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部分团员青年能够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在青年中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相反还有一部分团员青年团员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不参加团的活动,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三是青年对团组织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当代青年不仅需要一些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更需要团组织为其提供发家致富的资金、政策、培训、维权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
二、直面知识经济的挑战,渴望高质量的学习文化生活
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将科技和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分课题来进行研究,根据回收的问卷情况看,我省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不少青年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
1、求知欲望强烈。
有56.17%的受调查者表示对现有的教育程度不满意,80.13%的受调查者愿意继续接受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省高校较多,加之这些年推行的对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各地人才来吉工作,本地农村青年也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省的产业层次在逐步提升,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三是高校的扩招逐渐形成了一个素质较高的待业人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次受调查的农村青年中小学学历为8.44%,初中学历为29.53%,高中和中专学历为43.25%,高中以上学历为18.78%,总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高中以上学历拥有者比例偏低,这与我省农村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低学历青年如不加强学习,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岗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压力和发展的要求成为激发农村青年学习的最直接动机。以学历为表征的素质正日益成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如表五所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希望重返课堂,农村成人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表五:如果您继续学习主要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
2、学以致用目的性明显。
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农村青年踏上了漫漫的求索道路。53.27%的受调查青年对接受与现在所从事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表示了浓厚的兴趣,21.67%的青年正在接受相关的短期技术培训,“学以致用”、“艺多不压身”是农村青年的普遍观点。与此相对应,对于农技部门推出的新技术,敢第一个尝试的只占25.67%,“先看看别人使用的效果再说的”占47.88%,这说明我省农村青年还缺乏一些冒险和尝试精神。
3、渴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一个标志。尽管我省农村物质文明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业余文化生活总体状况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仍显得单调和贫乏,这从以下几组数据便可看出。如选择“村里有文化站或图书室”的为23.53%,选择“村里或村附近有体育活动场所”的为29.45%,而选择村里有青少年活动室的仅为9.47%。为数不多的文化体育设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使用频率不高,文化室变为会议室,篮球场变为晒粮场,不少活动场所已经名存实亡。因为缺乏必要的活动设施和活动空间,所以当被问及“在您或您家庭的文化活动中,您认为哪几种活动最重要”时,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广播(61.32%)、读书看报(55.56%)、体育锻炼(28.52%),由此可见农村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上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形式单一,交流对象范围也很窄,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日益成为农村青年的渴求。
三、就业选择多元化,自身素质尚需提高
由于近几年我省大力倡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极大的改变了农村的就业结构,农村青年在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显现出农村青年不从农的整体特征。务工、经商、从农的多元选择表明农村青年在职业选择上有较高的自由度,协调好青年择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前提。
1、农村青年就业不从农。
受调查的青年中,专业从事农业者15.4%,本职工作是其他行业,兼职从事农业者55.7%。与此相对应,农业收入并不是农村青年的主要收入来源,20%农村青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3.2%,50%的农村青年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7.4%,农业正在成为大多数农村青年的副业,除了一张户口簿还维系着他们的农民身份,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离农业越来越远。
据调查,目前我省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村青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心希望在土地上创业者,这部分人大多是农业院校毕业生或部分素质较高的有志青年;学历较低,就业困难,无奈从事农业者;部分原乡镇企业职工和手工艺者,因为企业减员或收入减少,转而不得不从事农业者。除第一部分是主动之外,其他均是被动从事农业者,客观上也就影响了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农业的整体效益。
2、农村青年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还不相适应。
近年来我省提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我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着力建设好具有吉林特色的高效创新型农业。发展创新型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土地、资金、政策、人才等多方面要素。目前我省务农青年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集中创造了条件;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定资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政策上也给予了相当的倾斜。我省农业发展具备了土地、资金、政策三方面的要素,如表六所示,目前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农业人才资源的匮乏,必然使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
表六:吉林农村青年文化程度
四、现代生活方式占主流地位,但传统习俗仍有一定的影响
我省农村青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城市青年,他们比较多的受到传统“闯关东”思想的影响,显得不想赚小钱和小富即安;相对于外地农村青年,他们又具备东北人的豪爽,不乏闯劲和实干。他们的生活和消费观念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吉林农村生活的一个映影。
1、现代的婚恋观占据主导地位。
一个时期的青年婚恋观受制于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各种社会观念的缩影。由于近年来我省外出务工青年较多,传统的以社会家庭利益为重的婚姻模式的影响日渐式微,农村青年在决定婚姻时当事人的意见占主导地位。受调查的农村青年中只有2.03%是家庭包办婚姻,其它均是各种形式的自由恋爱,但家长的意见对他们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龄期已经到来,一种新的婚姻模式正在逐渐形成。传统的婚姻模式是“娶媳妇”或“招女婿”,然而当男女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时,双方商定的婚姻模式既不同于“娶媳妇”,也不同于“招女婿”,两家都设新房,轮流住。如果男女双方都在镇上工作,那么在镇上还要买房。当小夫妻过二人世界时,就是典型的核心家庭,当他们与父母住时,又变为主干家庭。
2、顺应市场经济的理性消费观念。
青年的消费观是指青年在消费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对青年的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尽管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并没有列举类似的选项,但在几次座谈会上不少农村青年都就此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这说明如何消费是农村青年生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从座谈中可以看到,当代农村青年大多能够勤俭持家,消费日趋理性。相对于前几年不少青年盲目追求名牌的举动,如今的青年更学会全面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而对于在城市青年中日渐升温的超前消费,农村青年中鲜有响应。
思考与探索
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村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广泛参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广大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建设条线上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农村共青团工作要紧握时代脉搏,不断加强工作研究,保证农村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
首先要解决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定位问题,确定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工作空间,以便使农村团的工作方式和农村青年的分布相适应;其次要解决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资源配置问题,以便使基层团的工作能力与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再次是共青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思想,尤其是团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与农村青年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1、构建新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
无庸讳言,当前全国农村基层团建都面临一定的困难,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共青团组织网络滞后于经济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团建也面临一个调整、巩固、提高的问题。我省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要高于其他省份,农村基层团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大,不少行政村青年持续外流,团组织逐渐失去青年基础。团组织要承担教育引导青年的职责就必须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强化小城镇团委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团组织设置方式,按照“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的原则,创新团建方式,让团旗在每一个团员青年活动的领域高高飘扬。
同时,为满足青年心理归属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团的外围组织建设,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寓教育于服务之中,潜移默化影响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一般青年和团员青年都能感觉到团组织的存在和作用,增强团组织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2、研究新情况,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整个社会呈现出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形式多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的局面,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的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原先的诚实、本份、勤劳已不足以涵盖农村青年的整体特征,发展个性、追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正日益成为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新内容,这无可厚非,但值得警惕的是随之衍生出的虚无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狭隘主义等亚主流的价值观逐渐开始腐蚀部分青年的心灵。例如一些农村青年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漠视国家利益的存在;一些青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对国家发展的方向感到迷惘,甚至淡化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一些青年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小富即满甚至未富先懒。
我省青年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对于他们思想层面上涌动的暗流我们要早加研究,未雨绸缪。农村青年还处于性格养成之中,属于“易感”人群,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帮助他们塑造更完整的人格、形成更科学的价值观。当前主要是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使农村青年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振兴吉林为己任;加强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育,引导农村青年摆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加强“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优秀农村青年群体的宣传与支持,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优化青年的创业环境,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创业行动,激发他们参与改革的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祛除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
3、营造良好的农村青年文化氛围,提高农村青年的生活质量。
我省农村青年的生活水平与城市青年相差不多,但生活质量仍有不小的差距,前文所述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正反映了这个差距的一面。随着工作时间的减少,农村青年出现“有闲化”趋势,如果我们不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农村青年的空余时间,那么腐朽的文化势必趁虚而入,这也是目前少数地区黄赌毒现象抬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青年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本能的渴望,他们有交流、运动、展示和提高自身的愿望,各级团组织有义务为青年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有效的活动载体。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各地举办的“乡村青年文化节”由于节目来自青年、贴近农村生活,深受农村青年的欢迎,已发展成为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精品栏目。实践证明,成功的活动形式要大力推广,使之正常化。不仅团干部要积极参与,还要调动团员青年和一般青年的积极性;不仅依托组织(各级团组织)开展活动,还要依托阵地(青年中心)开展活动。通过扎实稳妥的措施做到阵地有形化、活动正常化,早日形成自成系统、自成特色的我省农村青年文化。
4、协调好服务青年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
农村青年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有创新的激情与勇气,也拥有学习农业新科技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让学有所长、心有所属的农村青年从事农业是吉林农业腾飞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让我省15%左右的农村青年在提高素质的基础上担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服务农村青年纳入到服务大局的轨道中,通过提高青年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村青年参与吉林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要在农村青年中广泛开展“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成长计划”活动,在全省9375个村中挑选出10000名优秀农村青年,建档立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全方位培训和资金政策支持,进行跟踪服务,在经济上将他们发展为每个村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政治上培养成党政后备人才。
- 上一篇:社区建设与青年发展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共青团家庭生活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