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的思考及设想

时间:2022-05-14 09:33:00

导语:信访工作的思考及设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访工作的思考及设想

信访工作作为一项庞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其作用在我国现阶段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我县的情况也不例外,由于历史遗留的诸多原因,在过去的几年中,信访案件呈现出高发和集中上访诸多的突出特点。经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工作,信访案件总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信访秩序明显得到好转,信访工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缓解社会矛盾的功效。下面就本人分管全县信访工作的经历,浅谈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带来的思考、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做好信访工作,解释疏导是前提

当前,群众在信访中提出的问题,既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有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两者兼有。无论是哪种情况,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的进程,必然会触及到部分群众的利益,一些群众因为心理不平衡而上访,这就要求我们要理顺上访者的情绪,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做好信访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们从近年来的信访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务必抓好信访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信访工作,不仅讲在口头上,更表现在行动上,还亲自参与信访问题的处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包案处理疑难信访问题,切实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其效果不仅仅在于领导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在于更高的层面上起到了领导示范的带头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全县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信访工作,制度创新是保障

近年来,我县政法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多种形式为载体的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使全县的信访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不仅得以建立,更是从基层到行业,到部门得到落实,并逐步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效果,已体现出了创新机制带来的实惠,信访案件无论从趋势上还是总体数量上都得到了缓解和化解。

(四)做好信访工作,抓好落实是保证

从近年来我县信访工作的整体来看,抓好落实才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县曾面临过群众集体访居高不下,进京上访的人数和次数创高峰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并组织各乡镇、部门开展了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潜在的不稳定问题和苗头隐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县委书记亲自过问并多次专题听取信访工作开展情况,还在县委全委会上强调,要求全力抓好信访工作,并经县委常委会研究,以“两办”文件形式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跟踪督查,使信访案件不仅得到切实解决,更是得到有效控制。

二、信访工作带来的思考

几年来,通过采取“法制宣传到位、人员教育到位、预防措施到位、解决问题到位”的措施,使信访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信访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信访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是对已发信访案件的处理上,相关部门,特别是个别涉案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能推则推、能拖就拖,应付了事,使简单的上访问题复杂化,有的不仅未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反而将矛盾激化,导致越级上访,甚至非正常进京上访。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的就是因为个别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耐心、缺乏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所导致的;也可以说是由于个别人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致使上访人的初访逐步演变成重复访、缠访、闹访,直至非正常进京上访的。这样的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不仅值得去反思,更是值得去改变现状,这是治标之策。

二是要在预防环节上做好文章。部分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未能在“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的基础上,树立“信访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解决好已经发生的信访问题,更是要在源头上做好防控文章,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群众上访案件的大量发生,使信访案件逐步得到减少,还可以快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体现出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而且还可以节省信访工作资源,大大降低信访工作的成本,这是治本之策。

三、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一是坚持重心下移,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做到信息灵、情况明,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组织建设,确保信访稳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好组织建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信访工作走向标本兼治的良性轨道。

二是注重把握预防排查、调处化解、解决问题这三个关键环节。首先建立健全反映灵敏、处置及时的预防体系,有效地把可能上访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群众的对立情绪;其次注重及时调解,尽可能避免纠纷,减少上访,及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再就是解决问题要切实做到“五个一批”,即:对群众诉求合情合理合法应该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批;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宣传政策,讲清道理,解释疏导一批;对一些涉及政策性问题的,拿到桌面上研究一批;对一些无理上访户,给予明确定性,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息诉息访一批;对个别无理缠访闹访并经说服教育仍继续一意孤行的,依法综合治理一批。

三是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本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化解社会突出矛盾为主线,强化防范和处置意识,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不断完善并创新机制。即:建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之间,各系统以及各部门之间统一协调、相互配合、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防范和处置信访工作网络体系,切实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效率,尽最大努力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初访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重复访、缠访案件的发生;控制和杜绝闹访、无理访现象的滋生蔓延。通过建立大信访格局,使群众气有处出、苦有处诉、问题有地方得到求决。

四是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应加强对信访干部自身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较强的洞察能力的信访干部队伍。其次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切实解决好信访部门人员编制短缺的问题,改变与工作不相适应的超负荷运作的工作格局,并将信访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优先保障其有足够的经费,使信访部门的主要领导能从繁忙的公务交际中解脱出来,安心研究业务工作,不断提高调处信访工作的能力,减少和缓解给社会、给各级领导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说这种投入与产出是有可比性的,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最直接的,其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也会是双赢的。再就是要在对待信访干部的使用问题上应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即:在调入环节上,要优先将需培养的后备干部调入到信访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使其在这种特殊复杂的环境下获得快速应变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调入安排领导干部问题上要从重点培养的角度出发予以配备;在干部的使用环节上,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业绩突出的信访干部到领导岗位任职;在调出环节上,要在信访部门工作并有贡献的领导干部适时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通过建立并实施这种长效机制,不仅可以促使信访工作有专人去干,有责任去干,更使干的人有心情去干,还能逐步形成争着进信访,抢着干信访,而干的人又有奔头,走时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使用良性循环的特殊环境,使信访部门不仅能成为解决百姓纷争的部门,联系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同时也能成为培养锻炼提拔干部的摇篮。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及建议

我县在开展信访工作中,遇到了个别重复多次进京上访案件,虽说他们的户籍在我县,但案件却不属我县管辖,尽管我们根据“属地管理”的信访原则,将上访人员接回并做当事人的息访工作,但由于没有管辖权,又无权调度,尽管信访工作人员费尽了心机,磨破嘴皮,可上访人一旦提出涉及实质性的信访事宜,我们却无从根本上解答其问题,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上访人无法接受。由于上访人的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导致重复上访案件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使“属地管理”不仅在信访工作实践中无用武之地,更形同虚设,而且还大量消耗、浪费了有限的信访资源。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上级机关能否打破“属地管理”的局限性,从解决问题入手,本着“谁发案、谁负责”的原则,将事涉部门列为第一责任人,从进京接人到息访全程都由事涉部门负责处理。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信访问题,防止推诿扯皮,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信访资源,同时更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信访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