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局控制与防范经济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4 08:08:00
导语:监察局控制与防范经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作为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部门
一项重要审计类别。如何控制与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也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由于审计结论的不实和对被审责任人评价的不恰当,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损失:(1)导致党和政府用人不当。(2)伤害好干部的积极性,姑息偷懒渎职,纵容违法犯罪。(3)影响审计机关的信誉和形象。所以我们应有效控制与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如何才能控制与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加强审计环境的治理。审计环境是审计人员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环境。要有效控制与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须要从多方面治理审计环境。(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致使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无法真正发挥审计的法律规范作用,同时相应增加审计风险。如有些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在处理处罚上引用文件就很少,只能依据1987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第九条款作出处罚,但是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生产性资金与非生产性资金区分很难,处罚依据不能说特别准确;再如《现金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购买物品现金支付现额与现在物价水平已相差很远,一千元的现金支付现额已远远不适实际。同时审计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有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审计风险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2)审计领导体制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独立性是客观公正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但是由于审计机关在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而在行政上受本级政府领导,致使地方审计机关受到地方行政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加强审计独立性,就要逐步理顺我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克服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要在法规上限制党政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预。(3)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高”的人才偏少。有时,在审计大型复杂的单位时较为困难,甚至对一些新知识是现学现用很不适应;在查证事实上也欠深欠细,有些帐外费用及潜污事实,只根据被审计人或被审计单位书面材料来充当证据,出具审计报告难免形成风险。所以要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认识风险事件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敦促审计人员始终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客观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
二、加强审计工作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要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强化政策观念,依法开展审计。依法审计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必要手段。主要是(1)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审计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审到位。(2)突出审计重点,严格程序。①要在审计内容上要紧紧围绕委托书的要求以及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抓住被审责任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展开审计,对重大问题及重要情况进行重点审计。注意利用被审单位已有的预算执行审计或财务审计的结果。准确地抓住重点并查深查透,就可以保证审计质量。②严格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不能强调时间紧、任务重就简化审计程序。首先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在审前要全面收集被审计单位包括内部控制、基本概况、相关年度的财务会计资料、资产保管、有关制度等相关资料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述职报告、目标下达与完成情况以及需要参考的其他资料。其次,严格书面承诺制度,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以避免虚假财务信息资料和人为因素干扰影响审计结果的正确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最后,严格审计取证和证据审核工作,审计人员在取证时要注意对证明材料从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正确性、充分性及有用性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判断和鉴定,审计组长进行复核时,应判断有关取证材料反映的事实和情节是否清楚和确凿。(3)客观评价,谨慎作好审计结论。①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对问题不能单看表面现象,要注意有无潜亏和短期行为,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②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要有针对性。审计评价必须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对于审计证据不足、性质不明或政策法规不明确的事项可不作评价,对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在界定离任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时,必须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的界限;评价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时,应分清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上期与本期的界限,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与科学性。
总之,只有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内部管理,取得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且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注意运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经济状况和经营业绩,审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防范。
- 上一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