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互动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13 08:50:00

导语: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互动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互动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管理职能逐渐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社区党建亦随之成为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鉴于此,各地在社区党建方面均强化了管理,推出了不少新举措。但少数地方在强化党管力度的同时,潜意识中将社区党建当成了党组织单方面的事情,凭空订方案,闭门拿措施,不征求居民意见,不寻求居民协同,忽略作为社区主体的居民的存在,以致于出现了一些社区党建工作“一头热”,且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的有效推进。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此类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上下同欲者胜”,应将社区党组织的意志迅速统一到社区居民意志中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就理论角度而言——社会学认为,组织与它的公众之间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公众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受到组织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公众因此而产生的共同或类似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又对组织的利益和目标具有影响力和制约力。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是组织与公众形成有效关系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说,在实施社区党建的过程中,党组织也必须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主动寻求居民合作的基础上,与社区居民保持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实践角度而言——其一,社区居民有互动需求。近年来,广大社区居民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公益心日益增强,守望互助的社区意识和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也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产生了参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动的强烈需求。其二,社区党组织有互动需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做好社区党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但凡事包办的“全能政府”模式已不能适应社区服务的新要求,没有社区群众参与的管理显得缺乏生机与活力,且将社区居民拒于“门”外的做法使得群众意志无法体现,容易脱离群众。所以说,社区党组织也需要寻求与社区居民群众的互动。

如何才能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呢?海安县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构建社区互动新格局。

1、转变观念,奠定互动“基调”

要实现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首先必须要强化社区党组织自身观念的转变,摒弃“官本位”意识,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心系群众的“服务者”角色,变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为上下互动的携手合作。要不断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网络,强化对社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健全社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制度,强化社区党员干部的集中学习;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自学能力,强化平时的自我学习和教育。在社区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灌输“民本”思想,使居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真正成为社区党员干部评判自身工作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群众意愿,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维护居民群众利益,形成一种关心群众、体贴群众,以群众意愿为中心、以群众力量为依托的社区党建新理念、新风尚,这是实现互动的前提。

2、构建组织,明确互动“身份”

每一个居民个体的意愿和行为是分散的,只有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来集中体现,才能形成合力。所以说,必须尽快为社区群众参与互动提供组织条件,以明确“身份”。一是强化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的基层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相结合,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的社区组织体系。以海安为例,县委组织部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强化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借助全体居民的力量开展面向社区老弱病残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仅去年一年,各社区就为2040人办理了下岗失业优惠证,为500多人介绍就业,为397户低保对象解决了温饱问题。二是强化联合组织建设。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邀请驻区单位(即以群体形式出现的社区居民)参加,组建社区党建联合工作组织,并明确规定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优化组合社区资源,充分挖掘社区潜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调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新机制。海安县在“四河七岸”河道整治、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均采取了与驻区单位、居民代表共建联席会议的方式,共同探讨,多方求证,兼顾全县大局、驻区单位、居民个体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了多赢局面。三是强化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协等群团组织,通过它们的作用,将居民意志充分体现到社区党建工作中。另外,在为居民群众提供组织“身份”的同时,应积极健全和细化党的组织体系,为居民组织与党组织的互动提供方便。在这方面,海安的“楼院党支部”建设颇具特色,在推进党的监督管理进楼院,推进党的教育活动进楼院的同时,强化“楼院党支部”与社区群众组织的“对接”功能,为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更微观、更具体地参与社区党建提供了便利。

3、设计制度,规范互动“动作”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互动应是一个规范有序的过程,只有坚持“制度先行”,才能确保互动行为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这可以通过三“双”制度来实现。一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建立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定期联系的制度,利用驻区单位的物质条件,集中社区居民开展活动;利用驻区单位的人才优势,拓宽社区管理人员的选拔渠道。二是建立双重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设计进行硬性规定,在对社区党组织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及评先评优时,听取和征求驻区单位意见;对驻区单位争先创优工作进行考核时,征求街道、居民区意见;对社区内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先奖优时,街道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兼听双方的意见。三是建立双重管理制度。制定与社区管理制度相对应的自治组织活动制度,使社区居民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同时,能够通过相应制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近年来,海安按照三“双”制度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社区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牵涉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双方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党组织互动的有效施行。

4、创新载体,提供互动“平台”

内容必须要由一定的形式来承载。要实现互动,必须从所处的区域优势出发,依靠社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设社区阵地,开展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个互动“平台”。可实行“三步走”:第一步是摸清情况。社区党组织定期深入居民区、居民点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更新台帐内容,实现动态管理,并据此调整和创新活动载体。第二步是建好阵地。强化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建设,落实“两室”(图书阅览室、居民文化室)和“两栏”(公共阅报样、宣传教育栏),同时加强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站的建设,为互动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第三步是创出特色。围绕工作重点,结合社区社情,开展特色鲜明的互动活动。在海安,为调动驻区单位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党组织结合海安实际,与驻区单位联合开展了社区党建“四联四共”特色活动,即:思想工作联做,共树文明新风;党工社团联抓,共谋经济发展;服务阵地联办,共建公益事业;人文环境联建,共创现代社区。通过互动式的联合行动,产生了强大的合力,在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为止,全县街道社区拥有集体资产已达到1.3亿元,年收入1200多万元。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出色,在“四联四共”活动中排演的社区龙舞已经走向全国,海安也因此被国家授予“中国龙舞之乡”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