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志愿者队伍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4 05:22:00

导语:民防志愿者队伍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防志愿者队伍调研报告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类抗击风险的能力大大加强,但人类知识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避免风险,反而因工业化的来临及市场经济的确立,许多风险在范围程度和发生的频率上不是在缩小而是被放大,且一些风险还以不同于以往的面目呈现出来。面对这些普遍化的风险与许多复杂化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是不够的。在社会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调动各种资源,让多种力量发生聚合作用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而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建立的一支在职业之外的志愿者队伍,因志愿精神的感召下而聚合在一起,他们不受法律强制、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了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他们的行动表明,各种民间资源,无论是对长期弱势群体(贫困群体)还是对暂时弱势群体(地震、雪灾、台风等自然或社会突发事件中的灾民等),以及对其他需要支援的群体所提供的帮助,都具有独特价值,在促进社会公平、平衡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冲突、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互助互爱的良好环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民防作为为社会提供民生安全服务的重要部门,在自身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应发动社会力量,组建民防志愿者(所谓民防志愿者: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民防公益事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队伍,这是社会关注、百姓受益的一项公益事业,是用社会志愿者无私永恒的力量,来充实保障民生安全服务的伟大事业。也是当前和今后几年各级人防部门要认真思考,并下大力气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立足于当前我省民防发展的实际及本人有限的认识,我以为我们应着重在如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民防志愿服务理念,提高群众对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认知和参与度

志愿者组织被称为在政府(第一部门)、经济与财政组织(第二部门)以外的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成熟程度的标志。

近年来我省发展民防志愿服务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民众对民防志愿服务有了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对志愿服务的价值有了广泛的认同,才能有效地激励更多的社会成员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民防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民众参与民防志愿服务的愿望和行动也才能持久。

这几年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较大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的迅速提升,以及国家赋予人防部门“两防”一体化的职能,为开展民防志愿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开展民防志愿者队伍建设是民防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与国际民防接轨的正确选择。我省各地各级人防部门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防志愿活动,使得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一定程度上在个别地区扎了根,为推动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声势和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民众为民众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将是人防部门一项紧迫的工作。为此,我们应制定民防志愿者宣传总体规划,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讲座、墙报、文艺汇演、宣传队等方式方法,分阶段、有重点地向公众介绍民防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意义、相关知识等,提高公众知晓率,宣传民防志愿精神,传播民防志愿服务理念,提升民众对民防志愿服务的科学认知水平,凝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动员能力,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民防志愿服务,力求使参与民防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和自觉行动。

二、建立健全民防志愿者管理机构并明确相应职责,为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目前我省各级人防部门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志愿者逐级管理体制,我们应在《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框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防各级部门的主体作用,并依托当地的志愿者协会和有关部门,积极发展培育民防志愿者队伍,形成完备的管理体制,规范各级民防志愿者管理职能,使志愿者队伍得到有效支持、管理和发展,为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引导。从而发挥组织体制上的优势,并转化为对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直接贡献。

首先,省、市、县(区、市)要建立“志愿者管理机构”,可以设在指挥系统或民防协会,配备必要的管理者,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专门的日常经费,以进行日常的业务运转。街道、社区要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分队由相关人员兼任负责人。在建立健全机构的基础上,要赋予各级“志愿者管理机构”相应的职责。省一级要建立和完善民防志愿服务法律体系、加速制定民防志愿服务的有关政策,使志愿者工作有章可循。尤其要注意研究如何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法规,切实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市一级主要提出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具体办法及其他相关政策,组织志愿管理者的培训,开展跨区的民防救灾活动和民防志愿者学术交流,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督促、检查。县(区、市)一级应立足于基层,服务社区,为完成民防救灾任务提出具体建议;进行防灾的宣传教育和对志愿者的培训;组织志愿者参加民防的救灾活动;开展适合区域民防特点的公益活动;维护民防志愿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志愿者参加必要的民防学术交流活动,探索新时期民防志愿者工作的新途径。街道(乡镇)民防志愿者服务队应开展日常工作,制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组织志愿者参加社区的救援活动;为开展民防志愿活动提供场所、实施和其他必要条件;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任务。各社区(村)民防志愿服务小分队应详实掌握本社区的地理、人员、交通等实际情况;弄清灾害事故隐患和重点目标的分布情况,并做好预防和紧急救援工作。

三、采用分层次、跨建制多种组建办法,不断壮大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队伍

要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把那些真正热心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人士吸纳到民防志愿者队伍中来。组建民防志愿者队伍要充分考虑其在推动民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动志愿者素质提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社会功能,通过吸纳社会公众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提升志愿者素质,使社会公众普遍受益。目前我省各地组建的人防志愿者队伍,分布在社区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属于民防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起步阶段,要想让民防志愿者队伍确实发挥更广泛的作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应,应进行普遍性的、跨行业的、分层次的、跨建制的队伍组建。普遍性的民防志愿者队伍。在社区、乡村、企事业单位或某一领域、行业,集中组织动员所属人员自愿成为民防志愿者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工种性质编成相应的民防志愿者队伍,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快速地发动和调动他们参加民防行动,开展自救互救,挽救更多的生命财产。特定时期发挥特定作用的民防志愿者队伍。在有关专业领域、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有选择地重点动员相关人员进行跨建制组建队伍,并由省、市、县(区、市)各级民防部门统一集中使用,主要用于解决民防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担负一般人不能担负的民防活动,遂行普通民众不能完成的民防任务。社会人员加入的志愿者队伍。广开门路,通过广泛性的社会宣传动员,积极吸收更多的城市和农村人员加入民防志愿者队伍。善于资源共享。在原有社会志愿者组织的基础上,经协商并得到志愿者同意后,赋予相应的民防志愿服务内容,民防志愿管理组织提供必要的训练和保障条件,平时备用,战时拉出,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

四、加强民防志愿者的业务培训,为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要把服务意识、服务精神、服务能力作为志愿者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服务效果作为检验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标准。民防志愿者队伍要想成为一支素质高、行动快、能遂行民防各种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的队伍,必需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加深对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岗位情况的了解,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培训工作中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应科学地分析志愿者的培训需求,建立志愿者培训档案,注重志愿者素质、志愿者工作变动情况和培训历史等内容的记载,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方向,了解受训志愿者的现状,分析个人优缺点;同时要从服务对象着手分析不同对象的需求和现状;要从组织的角度着眼于组织发展的长期需要。二是设计好培训计划。在制定计划前,要对志愿者培训有个整体思考。制定一份规范、详细且实用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三是培训要有针对性。根据训练的基本目标与性质,因地、因人、因机构展开培训。可采用讲课、小组讨论、技巧示范、实地参观、个案研究等训练方法。

五、不断完善民防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促进民防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让志愿者得到激励,并表彰他们的优秀者。既可以弘扬志愿服务事业,又能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坚定长期奉献社会的意愿。只有这样,志愿服务事业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在志愿者组织中推行服务标准制度、制定民防志愿者服务标准手册,以服务标准为准绳,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譬如按《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累计时间,达到规定就给予“一至五星志愿者”的认定或授予奖章、志愿者荣誉称号;开展评选“十佳民防志愿者”、“优秀民防志愿者”、“爱心市民”等活动,为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纪念章,在志愿者生日或加入志愿者周年纪念日发慰问信、慰问短信等来关心、鼓励志愿者。可从六个方面给予激励:一是荣誉型激励。大到上级颁发“杰出民防志愿者”、“民防志愿者金奖”,小到基层颁发“优秀民防志愿者奖励”等。二是回馈型激励。让志愿者的服务可以获得社会回报。如“服务转换”的激励方式,通过各种服务活动发掘志愿者的潜能,一旦单位或者企业有相应的职位、岗位、工作机会,优先考虑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三是自我价值型激励。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可以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自身的作用,从而影响自我评价的改变。四是自我成就性激励。志愿者的热情、真诚付出在得到他人肯定后,易产生成功感。志愿组织应重视志愿服务的自我成就激励,对于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效果,采取各种方式承认和肯定。五是自我发展性激励。志愿者在参与志愿组织后,通过参与服务,提高交际能力、应对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正式团体的领袖能力等,并将这些能力应用到职业生涯中,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六是自我愉悦型激励。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又进一步产生长期坚持进行志愿服务的热情。所以,推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是奉献精神,但是维系志愿者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则是快乐激励。随着我省民防事业的发展,民防志愿服务必然会越来越兴旺发达,探索更加富有活力的外向激励机制和自我激励机制,吸引广大志愿者参与民防志愿服务,搞好民防志愿服务,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