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4 05:08:00

导语: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调研报告

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不仅反映了旅游业的国际地位,更重要地反映了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态势,它既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密切相关,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企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重要因素。对此,业界的认识是不够统一和清晰的,远远没有做到“知彼知己”。

一、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入境旅游的经济总量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并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国内旅游也以世界最大的市场规模飞速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后,随着假日旅游的迅速崛起,更加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很不够,一些标志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指标还很弱小,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业现阶段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这也正是我们与世界旅游强国的主要差距所在。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总体上可从三个方面概括其发展程度和水平:一是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够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在较低水平;二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旅游经济产出总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基本上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的旅游大国形象,被一致认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是与我国的其它服务行业相比,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外开放程度高、运营机制比较市场化,是现实服务贸易创汇的大户,这是对外开放的有关敏感行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上述发展状况,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程中的发展和走势。

二、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这里所说的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从中国国情和旅游业特点归纳的,不是针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泛泛而言的,也是其他国家一般所不具备的或不够明显的。

1、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富有较高的吸引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有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这方面,我国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品位,繁多的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品种齐全、选择性多的旅游产品,如观光型、度假型、生态型、体验型旅游产品,以及一些专项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些地域狭小、旅游资源类型单一的国家或地区所不具有的优势;目前,我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如甘肃敦煌、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四川九寨沟、西北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江南水乡古镇等,长期保持了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王牌旅游产品。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目前正在启动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大西部地区,将成为今后国际市场上的新卖点。

2、旅游基础设施规模初具,产业要素较为齐备,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自*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各方面对旅游业投入的加大,我国旅游业结束了改革开放之初的设施落后状态,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铁路客运提速提质,航空运力不断提升,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其它配套性要素得到较快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好的生产体系,不仅旅游接待、经营和服务可达到较大的量,而且相当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已达到较高水平,可以生产满足旅游者较高档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例如,我国拥有大批在硬件和软件上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档次旅游住宿设施,有成千上万家的旅行社,一大批旅游景点被评定了等级,旅游交通工具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在长江营运的一批游轮已经依照国际标准评定了星级。在我国从“复关”转为“入世”的19**年,我国旅游饭店已达3720座(其中,星级饭店有*座),旅行社有3826家,到我国入世以后的20**年末,全国星级饭店就达到*座,旅行社11552家。我国旅游产业要素的这一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在WTO的发展中国家成员中是为数不多的,应该说具备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条件。

3、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国旅游业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是一条中国特色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发展道路和经验。它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门别类地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一般来说,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在旅游发展中将做这样的分工:旅游业在发展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旅游投资、产品开发、市场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在这一发展模式的指导下,90年代中期以后,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地方旅游管理的法规规章,研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导向性投入和地方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研究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快解决或缓解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大大缩短了依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解决旅游业发展条件的时间进程,确保了我国旅游业持久地保持旺盛发展势头。

4、对外开放有相当的基础,具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在国内众多的服务业中,旅游业属于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不仅利用外资和引进国际管理经验较多,对国际市场也更为贴近和了解,而且一些旅游企业直接跟外国企业合资经营,有些实力较强的旅游企业还走出了国门,直接进行跨国经营,这是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所不能比拟的。与WTO的发展中国家成员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开放程度和发展水平也属于比较高的,包括开放的领域和开放的幅度,在90年代中后期,我国饭店市场对外商投资方式已基本没有限制。在当时每年的旅游统计中,对包括独资在内的外商投资饭店都有明确的统计,不仅允许外资饭店可聘用外国管理人员,而且允许外商在华成立饭店管理公司,直接输出饭店管理技术和人员;旅行社领域已准许外商前来合资,而且不限定总体数量和成立的地域。这种开放状况是超前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因此,旅游业对于进一步开放也就具有相当的承受力。此外,我国旅游业还有一个竞争的优势,就是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已有一些旅游企业(主要是旅行社)进行跨国经营,尽管它们在规模、数量和实力上与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有很大区别,但是毕竟迈出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一步。

5、客源市场规模巨大,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重要两翼。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有一个其它国家所不具有的很大优势,那就是港、澳、台和华侨市场。由于它们与祖国内地之间与生俱来的千丝万缕的经济、文化和血脉联系,一直成为我入境旅游的主体性的客源,以20**年为例,全国入境旅游总人数为979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只有*万人次,而港、澳、台同胞却占了*%,这一优势和特色将是永久的。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大国,随着各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高,旅华的观光、商务、会展、修学、度假等各种类型的境外旅游者将会持续增加;在出境旅游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制约,我国现阶段虽然实行有计划、有组织和适度发展的政策,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我国人口的基数很大,出境游人数*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这种势头仍将比较长期地保持下去。因此,WTO的大部分成员对我国出境游市场都怀有充分的兴趣。目前,我们采取的政策是不允许境外旅行商参与这个市场的经营,目的不是为了保持我国旅游企业的垄断地位,而在于加快培养其在这一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国内旅游虽不属于旅游服务贸易的范畴,但与其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作为数以亿人次计的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在我国旅游业遇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时,如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等,都发挥了减缓冲击、救急救市的作用,旅游企业通过“以国内补入境”的方式,对挽救因入境旅游大幅度滑坡带来的市场危机发挥了化险为夷的作用,这方面与周边国家相比是非常明显的。国内旅游对于出境旅游来说,则是潜在的客源和后续的市场,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内市场的规模最终决定着未来出境市场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国内旅游的规模巨大,因此,也就决定了对出境游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19**年的年度报告,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国际旅游者,旅游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5%和6.7%,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将成为名列世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在国内旅游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近于饱和状态,亚洲等将成为发展最快的地区,届时,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人数之比将保持在10:1,旅游消费比例将保持在3或4:1的水平。可以预见,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

我国旅游经济总量虽在世界排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这一总量,是由成千上万个旅游企业单位汇总而成的,就单个旅游企业的实力和产出来说,效率和竞争力仍然比较低下,而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既反映在旅游投资、旅游收入、旅游出口、安置就业、旅游税收等占国家总份额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具体一些旅游企业的发展开拓能力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宏观环境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体制、市场秩序、管理制度等,也有一些旅游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旅游业的这种现实发展状况,就决定了市场对外开放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否则将对整个产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劣势主要有:

1、粗放型发展的格局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旅游业虽然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仍没有走出粗放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靠成本和质量来竞争,而是仍处在削价竞争、打价格战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的产品多是常规化的产品,特色产品、品牌产品很少;多数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旅游饭店出租率较低,旅行社年终亏损或盈利不多占相当比例,旅游汽车公司每年有很长的淡季和停运期;由于对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旅游企业的优胜劣汰很难与市场规则挂钩,想进入旅游行业经营的很难,经营情况很差的又难以被淘汰出市场。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旅游业的一些宏观指标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以入境旅游为例,20**年入境游客和创汇均排位世界第五,但入境游客人均花费水平仅536美元,明显低于世界前七位(创汇排列)国家的平均水平(742美元)。从我国旅行社的营业利润来看,我国的入境游、国内游的经营也都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我国旅游企业的人均生产力率是比较低的。

2、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很好,但由于缺乏有效和有机的协调机制,限制了发展旅游的整体效益的发挥。例如,国家每年都要开发建设很多大型工程项目,如水利工程、大型桥涵、歌舞剧院、城市设施等,这在发达国家往往都被用来开发旅游,但我国目前对此还缺乏通盘的考虑;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一方面专项经费短缺,难以利用现代传媒大规模促销,另一方面每年各部门对外交往和活动频繁。如果各个部门能够把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作为附带性的活动内容,就可使对外交往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但目前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使这方面的资源受到很大浪费;大型节庆、会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与旅游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些国家已很好地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国现阶段做的还有很大差距;城建、文物、宗教、园林、林业等行业拥有的资源,本来是可以全社会共享的旅游资源,但由于部门割据、相互掣肘,而大大耽误或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民航、铁路、水电气的供应,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上述行业和部门的消费市场,本应该有紧密协作的天然条件,但由于有关行业仍属于垄断经营的体制,在消费旺季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对旅游需求的供应还不能全力支持。上述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了很多优势的发挥。这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表现为:一是在旅游业发展中,市场化的作用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而计划性的、政府行为的很多东西仍在发挥作用;二是相当一些地方的政府和旅游部门发展旅游的思路还是粗放型的,没有更多地从集约化方面考虑问题,这也是由所处的旅游发展阶段决定的;三是在政府部门和各个行业之间尚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

3、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已没有当初的神秘感。我国旅游业要吸引各国旅游者,一是靠旅游产品的独特和品位,二是要靠服务质量作保障。只有使旅游者感到可以放心地前往游览,游览以后觉得游有所值,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回头客,回头客的口碑作用则可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目前,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少地方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简陋,有不少还存在安全隐患,住宿饮食的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向旅游者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服务。以旅游厕所为例,近年来虽然改善很快,但在旅游几大要素中仍是旅游者评价最低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游客将其视之为不能容忍的问题。二是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较低,导游、司机、服务人员等受经济利益的片面驱使,不按照规范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而是对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缺斤短两,随意降低服务质量,欺客宰客,这些情况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旅游者的权益。三是旅游市场秩序较差,旅游企业削价竞争,市场欺诈行为,搞挂靠承包经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损害了守法经营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正常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影响着企业发展,影响着招商引资。

4、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层次较低。我国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品位,但由于规划、策划和开发水平不高,加上资金投入不足,使我国很大一部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资源品位、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乱开乱挖、画蛇添足,不注意景区景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景区的人工化、城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人造景观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很突出,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出科技含量高、对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震撼性产品;导游对一些自然景观的解释多牵强附会,甚至低级化、庸俗化;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直接影响了旅游购物消费水平。

5、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旅游城市以外,我国中西部和新近开发的一些景点景区,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都存在一定问题。普遍存在着新开发的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衔接不好,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供给能力的设计起点较低,接待和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加上由于后续性的资金投入不够,不少景区的接待设施年久失修,老化和毁坏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大削弱了景区接待、容纳游客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假日旅游的飞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难以适应客源大规模扩张的要求,而且也对景区景点的资源保护构成了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也影响了外商及其它渠道投资的积极性。

6、旅游企业缺乏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实力。旅游企业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主体,能否进行跨国经营直接反映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国少数旅行社虽然已经走出去发展,但尚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远没有达到美国运通、日本交通公社等的国际竞争力,而在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救援等其他旅游产业要素方面,则基本上没有迈出跨国经营的步伐,因此,也就在这些方面无从谈起国际市场竞争力。主要原因是:我国一些具有跨国经营基础条件的旅游企业,多为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和发展机制尚没有很好地解决;而一些解决了发展机制问题的旅游企业,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实力和规模。

7、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我国开设旅游专业的大中专院校越来越多,20**年底,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总计**所,旅游专业在校生达34万多人,但由于每年培养出的旅游大中专业学生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地市以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从业人员中的旅游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很小;由于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紧密结合实际,有些毕业生学非所用,有的方面则依然人才缺乏,如日本、韩语等小语种导游人才奇缺;在旅游资源的策划、规划和开发方面,由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实际从事这一工作的主体人群,则是地理、城建、环保等方面的人员;在旅游饭店、旅行社的经营和管理岗位上,从管理者到一般从业者,很多人员也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教育或培训。上述因素,不仅是导致我国旅游服务水平整体比较落后的原因,也是影响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