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组织创新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2 05:01:00

导语:党建组织创新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组织创新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给新世纪新阶段的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组织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组织工作,要求组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地为党员、干部、人才和基层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公道地对待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公平地选择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努力把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好,把干部使用好,把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来。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组织工作新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体现在组织工作上,就是牢固树立适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组织工作新理念。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更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重视人、关心人、教育人、鼓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主要应打破“就人论人、就组织建设抓组织建设”的思维定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合理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组织工作从人们的神秘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着眼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维护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和政策性,又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从过去“靠人选人”向依靠科学的机制、制度选人用人转变。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实现组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二是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工作应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平衡发展,坚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在谋划组织工作时,把培养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衡量组织工作优劣的标准。创新思维模式,从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组织工作,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谋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用事业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人才,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帮助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工作连贯性、继承性强,要求我们务必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递进性,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确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使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干部队伍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相互促进,提升组织工作的整体效益。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形成人才培育新机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新的机制以造就和提供高素质骨干队伍,是组织工作的基本职责。为此,必须以高层次、高技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和活动环境,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转移。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规范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在干部成长活动环境方面,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实行破解难题销号制,短期能解决的要见效当前,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要有阶段性成效,对于引导干部讲究办法、创新办法,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依靠群众、集中民智,注重结果、紧抓不放,这对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有特殊的培育意义,是进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

探索符合发展实际、享有品牌盛誉、具有综合效能的引才、留才、用才新路子,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研发机构,解决企业在吸纳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外部障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有计划地培训干部,是干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积极探索实践研讨式、案例式、双向互动等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干部党员学习网”的功能,建立全市资源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

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探索干部管理新路径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成效、能够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为此,必须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素质和政绩。做到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坚持执政为民;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得到群众的公认;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重实干、办实事、求实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考察干部的“显绩”,又考察干部的“潜绩”;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部在发展中是否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是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群众公认、专家公认和组织公认有机结合起来,真正选好人、用好人。

通过机制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三个规范”,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应规范。紧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提炼出核心指标。二是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应规范。将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比较规范的意见;对难以量化的内容,融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三是在实绩结果分析运用上应规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注重群众的评价,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研究制定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干部工作中长期规划、任期制实施细则、引咎辞职办法、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双重管理单位干部管理办法,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评价研究,逐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规程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以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明确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建立党委(党组)就基层党建工作定期向上级党委述职、接受评议制度。推广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抓“三级联创”的经验,完善创建标准和考评办法。把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功能、强化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社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提升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工作重点,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领域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在对外来人员中流动党员排摸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流动党员信息库功能,推出优秀外来流动党员户籍迁移等关爱措施。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单建率,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非公企业的党务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由地方党组织出面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稳定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不断深化和拓展流动党员“安家工程”,积极推行“省内联建、省外联管、属地主管、原地协管”的“双联双管”模式,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