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党支部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2 04:01:00
导语:党建党支部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我街道个别村居党员队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族化”、“派系化”现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活跃或是待开发的村居,由于受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驱使,出现发展党员向本家族成员倾斜的现象,其实质是以发展党员之名,行政治、经济资源垄断之实,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
“家族化”,即村中的大多数党员同属一个姓氏、家族,或者大多数党员之间存在亲戚、血缘关系;“派系化”,即村中由于居住环境、利益纠葛等原因形成几个派系,而大多数党员仅属于其中的一个派系。
党员队伍“家族化”、“派系化”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员发展工作不正规。少数村居党支部书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个人势力,维护家族亲朋的小集团利益,在发展新党员时,以亲疏关系决定发展对象,不考虑发展对象的个人素质和群众威信,从而使党员队伍成为清一色的“自己人”,或者让“自己人”在党员队伍中占绝对多数。二是党员教育管理不正常。由于少数村居党组织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导致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部分党员为了维护自己的不正当利益而抱成团伙,形成派系。
村居党员队伍的“家族化”、“派系化”,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导致了该村党员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据调查个别村党员发展呈急剧下降趋势,上几年还出现6、7年没有发展一个党员的村居。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中某一村党员平均年龄达56岁之高。造成这些原因的村党组织不发展党员,怕发展党员,重要原因就是怕“新党员”抢了自己的位子,疑虑重重,怕危及小集团利益。即便是发展党员,也往往只发展自己家族成员,非家族成员就会受到排斥。由于党员家族垄断,非利益集团的人选在党员大会上很难通过表决。有些村年青人入党申请书上交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见组织回音,极大地挫伤了年青人的积极性。严重的是某村20多个党员中有6个是有亲族关系的。这种党员发展“出必吾家”,以人论事,以人划届的现象,忽视和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群众不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极大地削弱了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
二是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严重削弱。党一直以来,在人民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光辉形象,这是共产党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共同努力铸就的。但由于党员队伍存在的“家族化”、“派系化”现象,使得少数党员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出现退坡,作风散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根本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党员甚至连一名普通老百姓的素质都不如,更谈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了。这些都不同程度削弱了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威信,使少数群众产生信任危机。
三是党支部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居党员的集体荣誉感弱化。一些村由于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加上党的宣传阵地、载体作用不够突出,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形式结合也不紧密,造成部分群众对党的事业,党的工作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甚至少数党员对党的要求、党的知识一知半解,很少参与组织生活,游离在组织之外,有的甚至连党费都不交,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副其实的“下岗”党员。由于党组织生活贫乏单调,党员管理涣散,客观上弱化了部分村居党员的集体荣誉感,部分党员的言行也逐渐以普通群众的标准来自我衡量和认可,有的甚至连普通群众都不如。严重损害了党员形象。
为了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机制建设,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真正把立场坚定、思想进步、文化素质高、群众可信度高的同志吸纳进党组织,针对某些村居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发展程序不规范、素质把关不严、长期未发展、家族化倾向严重等弊端,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措施:
一、严把党员入口关。
发展优秀党员,必须加大党员发展对象的考查把关力度,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在党员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
根据发展党员的现状,我街道积极探索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新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采取公开报名,公推优选,动态管理等方式。要求有意愿加入党组织,并提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以上的同志公开报名,再由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对报名对象进行分别推荐,党内党外推荐都较集中的同志方可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经公推优选产生的入党积极分子街道予以建档,实行跟踪管理,并将街道党校作为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常设机构和责任单位,制定出具体的培训方案,每季度对入党积极分子集中教育培训一次。各村党支部也落实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培养,条件一旦成熟及时吸收其入党。二是街道党工委每年将各村居入党积极分子的空缺人数进行公示,要求各村居通过公推优选及时加以补充。对原先已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定期进行考核,对那些表现较差,离入党条件差距较大的及时予以淘汰。对于3年内未被发展为党员的,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自动取消,需重新参加公推优选。三是对在本村因派性矛盾、支部家族化或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特殊优秀人员无法入党的,经街道党工委同意后,可向街道党组织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新机制能提高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源头上优化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完善和规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形成正确的发展党员导向,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
加大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力度,提高党员的威信,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党性观念和综合素质。作为党员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比如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因此,各党支部要注重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可利用街道党校、各村居远程教育网点等载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广大农村党员,使农村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观念,打好农村党员提高威信的基础。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建立团结和谐、威信高的村班子,合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健全党员处理的有关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力度。
一是村居党支部要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引导党员群众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更高威信的农村党员推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并利用压担子的形式加以培养,以防后继乏人。二是组织生活要不断完善。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利用村居党员活动室,通过召开党建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学习会等形式,增强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党员的团结,压下农村党员日趋家族化、派系化的势头,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三是要畅通党员队伍的“出口关”。街道严格村居党支部的“”制度,对村党支部每月开展的党员活动要求有场所、有记录、有一定时间,街道党工委不定期进行检查。规范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注重表彰一批党性观念强,致富、带富能力强、在工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对少数履行义务不好,在党员中拉帮结派、损害群众利益、民主评议较差的党员采取专人帮教、领导谈心、群众监督的方式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工作,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及时进行严肃处理。该清退的决不手软,坚决杜绝农村党员队伍的“家族化”、“派系化”现象,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试行有关发展党员的制度。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村居党支部中试行发展党员工作“回避+干预”制度,规范村主要干部亲属入党工作,致力于从制度上杜绝党员队伍的家族化、派系化现象。
明确规定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干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回避对象主要是村主要干部的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如有亲属要求入党,村主要干部必须主动向组织说明并进行回避,不得做入党介绍人,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影响发展党员过程。同时,实行街道党工委干预制度。村主要干部在任期间,一般不得发展其亲属入党,确需发展的,街道党工委要实行工作干预。干预包括考察、公示和审批三个方面。村主要干部亲属被确定为培养对象前,须报街道党工委审查,由街道党工委考察认定其是否具备培养条件,并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街道党工委在审批村主要干部亲属入党时,严格把关,执行标准,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群众不认可的,予以“投票否决”。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在摸索实践中调整思路,与时俱进,总结提高,持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党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成为主流,并不断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 上一篇:旅游业发展问题解决论文
- 下一篇:农村村委选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