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投资改进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09 09:51:00
导语:环境投资改进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近期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考察学习等形式,认真总结了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查找了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软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做了初步分析研究。
一、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和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软环境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措施来抓。20*年县委、县政府把软环境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并提为推动全县快速发展的三大战略来推动;20*年提出了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县的工作目标;20*年以来又以建立新平台、创建新机制、树立新形象的“三新”目标作为软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工作氛围。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思想先行,软环境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通过全面的安排部署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重视软环境、关注软环境、保护软环境的思想氛围。各级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普通群众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关心全县的软环境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二)坚持从严查处,软环境整治的力度日益加大。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软环境硬做”、“硬环境不足用软环境来补”的要求,紧紧围绕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收费多、培训多、检查多”等问题,开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让基层满意”主题活动,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整治了一批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形成了一种“谁破坏软环境,谁就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声势,对各种不良行为和做法特别是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连续3年开展了千人评议机关活动,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主代表、软环境建设监督员等分类为县级机关评议打分,对评议排名靠后的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实行责任考核,区分责任,视考核结果给予班子主要领导和成员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处理,并限期整改,有力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县经济110投诉中心,强化对违法乱纪、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的查处力度,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及经济投诉方面的问题。20*年至20*年底共查处受理175件,今年1-10月受理投诉28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投资者和企业比较满意。
(三)坚持标本兼治,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日益健全。近年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四项制度:即“绿卡”服务制度、涉企检查、涉企培训工作制度、收费公示制度和社会评议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减少了影响软环境建设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建立以投资项目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一办两中心”工作格局,推动了软环境的不断改善。20*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事项8680件,扎口收费4411万元,其中办理各类项目批文899件,外资项目124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了各类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坚持开拓创新,软环境建设的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我们注重在提升软环境建设的水平上下功夫:一是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的功能,同时开始筹建新的行政服务中心。三是加强首问负责制、一次投诉查实警告,两次投诉查实待岗制等制度。四是狠抓为企业服务延伸、拓展,重点开展企业集中年检,制定了企业集中年检“八不准”制度。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进行规范管理。今年7月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已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有29个(其中行政审批部门24个),设立服务窗口31个,进驻中心事项148项。
二、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几年来,我县软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具体表现为,土地政策调整,有效投入不足,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企业融资渠道窄,制约了一批企业上规模、上台阶的进程;政府公共财政压力较大,调控手段不足等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的优化步伐。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行为在回潮,收费多、弹性大、办证难、效率低、信誉差、环境乱的现象时有发生。投资环境与新一轮创业要求,与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与投资者的呼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全县软环境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破解的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政策打折,信用缺失。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受“硬环境”、“大环境”的影响,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政策不落实、政策难兑现,政策落实大打折扣。如土地出让政策、规费收取政策、税收奖励、引资奖励等政策和承诺落实不到位。有的政策执行过程不透明、不公开、不公平、弹性大,一些投资者找到了领导,部分必须交纳的规费可以少交或者不交;一些部门按最高标准向企业收费,如果企业找了领导或者与收费者协调,收费标准就可以下降。个别垄断性经营单位基础设施建设造价预算偏高,透明度偏低,企业普遍反映强烈。少数单位“利”字当先,对本单位有利的政策执行,不利的就变形,随意曲解政策。有的搬“上级”规定、“条条”规定,出现政策截流,政策梗阻现象。一些镇或部门对投资者乱承诺,不兑现。项目落户后,后续服务不到位,给外来投资者产生“笑脸迎客、关门宰客”的感觉,甚至少数投资者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招商引资政策难兑现,我县对招商引资有贡献者制定了奖励政策,但奖励兑现难,挫伤了招商者的积极性。以上诸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部门对投资者的信用缺失,影响了投资环境建设。
(二)服务滞后,效率偏低。一是思想解放不够。部分机关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服务意识不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有的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僵化管死的手段多,放开搞活的办法少。二是工作措施不力,抓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同志对软环境建设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就走样。少数部门领导工作不主动,对交办事项办理不力,一转了之。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部门不能正确对待评议,与群众打交道多的说得罪人多,与群众打交道少的又说群众不了解,找出种种理由,强调客观。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作风漂浮,患得患失,缺乏“宗旨”意识,缺乏与时俱进,主动服务的思想。服务不主动,不热情,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不积极为基层和投资者排忧解难;有些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中敷衍塞责,欺上满下,从中作梗;一些管理部门干部在岗不勤、工作松懈,工作人员岗位意识不强,上班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现象仍有发生。四是办事效率不高。投资者、企业到部门办理审批事项,能一次告知的不一次告知,审批手续与办事程序裁而不减。如某局项目建设审批涉及招投标、安监、质监、监管4个内设部门,建设单位必须领4次表格、向4个部门提供基本相同材料,办事人员不了解,工作人员未说清楚,要多次跑才能办成(此事上半年已作了调整)。执行政策简单生硬,死抱政策条文不放,还美其名曰“依法行政,按规定办,按程序办”。办事事项没有进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办事效率比中心窗口办事效率低。有些部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形同虚设,办事办不成,咨询讲不清,还要到部门去咨询、办理,“两头跑”、“来回跑”现象经常发生。软环境建设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不良势头。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项目推进方面,相关手续办理时间长,缺乏工作的灵活性;综合验收工作协调不够,还不能一揽子为企业解决问题。在审批服务方面,很多部门前置审批过多,尚未做到窗口前置,综合受理,企业和群众不满意。在行政收费方面,反映大、投诉多,特别是少数部门借企业年检强制收取服务费等,已经成为我县软环境建设的痼疾和顽症。
(三)执法随意,处罚偏重。一些职能部门和单位包括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以本部门利益为重,重罚款、重收费,轻监督,重执法、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如有的部门对企业监管严格,发现一点问题,立即处罚,为确保处罚到位,垂直管理部门普遍加强了与市有关部门的联动,使问题上移,增加协调的工作难度;还有的执法人员执法随意性大,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一些部门还将一些事业性收费作为强制性收费,外来投资者、企业必须交纳,企业对此不满意;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随意到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如有一部门干部到企业检查非要见法人代表,约好时间后又不去检查,企业对此类名目繁多的检查十分反感和无奈。
(四)氛围不浓,观念落后。一是社会舆论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投资者的舆论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软环境优劣,投资者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很多时候投资者没有正常渠道在公开场合评价政府行为,因而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做起反面宣传。人文环境建设不到位,以致人的观念上的“劣势”掩盖了人文环境整体上的“优势”。市民素质问题上存在不良倾向:一是小富即安,自我满足;二是“大局意识不强”,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涉及自身利益时,不从大局考虑,只看眼前利益;三是对优化环境不理解,认为政府是为外人赚钱服务,进而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排斥异已;四是信用缺失,在公共信用社会约束力较弱的情况下,市民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交通环境秩序混乱,特别是城区,车辆行驶无序,行人、行车缺少安全感。
纵观我县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说明我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处理力度不到位。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主要受不可控因素的限制。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大环境的影响和我县公共财政压力,出台的政策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一是体现在各镇土地出让政策、税收奖励政策等落实不到位。政府与投资者签订的土地出让优惠协议或承诺,因上交规费标准提高,给农民的补偿标准提高,而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低于调整后的标准,政策难兑现,土地使用权证拿不下来,造成政府信用缺失。各镇给予投资者的税收奖励政策,由于镇财政压力,答应和承诺给投资者的奖励迟迟不能兑现或者部分兑现,也造成政府的信用缺失的又一因素。二是由于公用财政压力大,一些部门预算或经费不足,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重收费、重处罚现象。如工商局在内资企业年检过程中将全年收取的费用,一次性收取,费用标准由50元提高到2000、3000元不等。其原因是市里核定的经费与部门实际需要的经费缺口大,地方政府财政安排不足。部门只有采取重收费,搭车收费的方式,解决自身经费的不足,其后果既增加了企业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形象。三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罚款标准等大多由上级主管部门的条条控制,县里缺乏自主权。
主观原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部门的利益。一是观念落后,部门职能服务不到位。一些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主仆关系错位、全局与部门利益错位、管理和服务职能错位。职能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各种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罚款权等,能给部门带来利益,却也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二是部分机关作风不实,干部作风漂浮。一年一度的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力度不大,有的前期好一点,后期坚持不下去,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切实转变服务型政府的氛围不浓。三是部分职能部门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不大。对自己的干部队伍的管理,存在督察检查失之于松,问题处理失之于软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采取过硬措施,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因此,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不能有松一口气、歇一下脚的想法,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以任何理由阻碍全县软环境建设的进程。
三、外地软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招商引资则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现在各地发展形势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地都力争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把握主动,抢得先机,在这一过程中,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力求优而又优。目前,提出要建设全国一流软环境的城市就有十余个。就我省而言,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欠发达的苏北县市,还是亟待崛起的苏中地区,都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来抓,从这个意义上讲,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关键、抓机遇、抓发展,就是抓生产力和竞争力,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惠和利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各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赴如皋、张家港、山东、苏北滨海等地参观考察,最近我们调研组又专门赴江宁、江阴参观学习。在学习他们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软环境建设的经验,通过学习外地经验给我们诸多启示。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我们认为外地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服务员、裁判员,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精简、高效,尽一切所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不少地方提出,要通过软环境建设推动政府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型,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型。从外地发展的历程来看,资本在流向低成本区域的同时,也流向了那些环境美、服务优的地方。良好的投资环境就如同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可以吸引来“金凤凰”。软环境好坏有连锁反应,投资者若是“一朝被蛇咬”,不仅会“一走了之”,还会“现声说法”,打消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念头,相反,投资环境好,投资者就是一面旗帜,必将引来更多“金凤凰”。因此,加强软环境建设,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优化环境、招商引资的必然要求。
2、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切实推动政府角色转变。通过加强软环境建设,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许多地方提出“千难万难,不让群众为难,不让投资者为难”的服务宗旨,把过去的“群众围着政府转、政府围着部门转”变成了“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山东昌乐提出“展示政府形象的窗口、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转变机关作风的平台、政府行政的快速通道”的软环境建设目标。不少地区通过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施阳光操作,让企业、老百姓知道,项目怎么跑、事情怎么办,真正让过去复杂、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明了起来,达到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行政成本、群众满意的目的。
3、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推动政府作风转变。外地经验表明,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和运作好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将各部门收费权纳入中心,公开透明,并且收益全部进入财政账户,对收支的监督将更加方便、有效,真实实现还权于政府、还钱于财政,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务必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软环境建设工作,扫除思想认识障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要清醒地对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下决心进行整改;务必要真心实意地从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实现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创新创优。
四、我县软环境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争创最佳投资环境县,打造投资洼地,全面改善和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软环境建设涉及面广,工作范围大,要求标准高。为此,今后,我们要抓住突出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大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信誉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一)以争创最佳投资环境县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软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今后一段时间,我县软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信誉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目标来推进。
优质的服务环境,就是要围绕实现公开行政、有限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审批高效、执法规范、服务优质”这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对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大力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不法行为,逐步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规范行政执法建设。三是建立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监督评价制度,对干部在软环境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奖励;对被投诉、影响较坏的予以惩戒,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亲商、便商、富商的优质服务环境。
公正的政策环境,就是要围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学好政策、完善政策、兑现政策”这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组织各进驻行政中心的窗口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把各行业、各系统的各条政策、各个精神领悟深、领悟透,联系溧水实际,加强对接,增强今后服务企业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对已出台的土地出让、规费减免、税收奖励、投资引荐奖励、绿卡持有者优惠待遇等政策,进行必要的梳理完善,该增加的增加,该删减的删减,做到政策公开透明。三是在兑现政策上,要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县内企业县外企业同等对待、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兑现执行政策的公开透明规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
诚信的信用环境,就是要围绕“信用溧水”这一目标,突出打造“信用政府、可信企业、诚信公民”这三个关键要求,大力推进“信用溧水”工程建设。一是高举政府信用这一大旗,抓好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建设督促各行政审批和服务单位,改进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带头严格守诺守信,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督促机关干部带头讲求诚信,规范办事,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二是推进以严守各种合同、契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企业评选、信用企业认证、建立诚信企业档案等办法,鼓励现有企业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中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三是推进以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信用建设,通过新闻媒体,开辟“信用问题大家谈”专栏、专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宣传诚信典型,增强公民诚信意识,打造信用溧水品牌。
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围绕打造“亲商、爱商、敬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这一目标,突出抓好教育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敢于抵制、共同维护”这三个关键节点,具体来讲:一是要通过广泛发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融入到维护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工作的大局中来,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争做软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切实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谐。二是鼓励群众对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行为要敢于抵制,敢于举报,坚决刹住歪风邪气,维护社会正气。三是通过群众的支持、参与,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相关发展环境,处处维护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溧水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大跨越提供保证。
(二)以行政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转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软环境建设的工作水平。建设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实际效果。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权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要以行政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为目标,重点在服务到位上出实招、硬招,切实把软环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强化能进则进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中心运作的如何关键要看是否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此,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能进服务中心受理审批的项目必须进行政服务中心审批,进入的审批项目必须充分,不留“尾巴”。要坚决防止中心批大项目、单位批小项目,中心收小钱、单位收大钱的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充分授权的原则,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各部门对设在中心的服务窗口要充分授权,授予中心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办理权限,具体包括对受理事项即办件、答复件、补办件、上报件行使审批决定权;对办理事项的承诺件、联合件行使预审处置权;对急需办理的事项行使先审批再报告的特别处置权;对不属窗口受理的事项具有协调答复权。行政审批专用章要与部门公章具有同等效力,避免“两头办理、体外循环”。要彻底改变以前“人人审核,事事把关,层层签字”的做法,保证中心有人点头、有人办事,做到既受理又办理,既依法又高效。各进驻中心的部门单位不论在中心有多少窗口和审批事项,只能一个人分管,不能多头负责,不能让窗口工作人员多头请示,保证“即办项目当场办理,承诺项目限期办理”,保证中心各项服务高效协调到位。
三是按照选优配强的要求,选派好窗口工作人员。要围绕“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这一目标,按照“素质高、年龄轻、业务熟、能力强、并能熟练掌握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原则推选优秀人员进入中心工作,特别要把部门的后备干部选配到中心窗口实践锻炼。对已派人员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调整。同时要通过开展“最佳服务单位”、“流动红旗窗口”、“文明服务标兵”等活动,引导中心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摆正位置,做好服务。
四是创新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一是高效运行,便民审批。首先,要实行“六公开”和“六项制度”,即按照“进一个门办好、收规定费办成、按承诺日办结”的要求,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分别审批,统一收费,统一考核”的运作方式。运行机制是:严格实行“六公开”和“六项制度”。“六公开”就是要对办理事项公开审批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依据、公开所需提供的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和公开收费标准及依据。“六项制度”,就是要对办理事项实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和统一扎口收费制。其次,对具体事项办理审批实行“六类事项办理制”,具体是:即办事项直接办理制、一般事项承诺办理制、联合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补办事项补充办理制、退回事项认定制等,以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中心运转高效有序。同时要建立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网上咨询、网上查询、表格下载,网上申报业务,为投资者、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功能。二是完善机制,规范执法。首先,要健全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在中心设立纪检监察室,与经济110投诉中心合署办公,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以任何借口拖延或阻碍进驻中心。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抱着部门利益不放,以种种理由抵制改革、干扰中心正常工作的行为,要根据有关党纪政纪追究责任,严肃查处,绝不宽容。要健全软环境建设评议和监督机制。继续开展和改进千人评议机关活动,突出重点部门和行业,突出软环境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集中评议最优和最差单位,公开评议企业、群众意见大的部门负责人。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加大治乱减负的推进力度。实行行政机关及其执法单位到企业检查备案制度、联合检查制度、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乱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国家和省市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县政府自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一律取消。禁止以创收为目的的罚款行为和向企业索要赞助、摊派费用、强制培训、摊派报刊等增加企业负担的“乱摊派”行为。
(三)以强化工作奖惩为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一是与工作实绩考核挂钩。制定详细的考核奖惩管理办法,每年从各部门实绩考核中拿出一定分值,由组织部和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考核。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的考勤,每月开展一次流动“红旗窗口、服务明星”的评比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最佳”、“最差”窗口和工作人员的评议活动。将各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向社会公示,县软办组织服务对象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最佳”窗口和工作人员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要从平时明查暗访、信访投诉查实、查处以及曝光的案例中选择典型,经县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最差”窗口和工作人员,在新闻媒体曝光,并追究其本人及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二是强化部门内部考评机制。各部门都要研究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并做到奖惩分明,将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三是实行公务人员职务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制。制定出台公务人员职务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公务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行政征收管理、行政检查管理、行政强制执行等工作中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依法严肃处理。四是实行连带责任制。对有违法违纪行为者,一经查实,不仅处理具体当事人,而且将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调离工作岗位或离岗培训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以构建协调、高效、有力的运行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软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细致地做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总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为软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软环境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对传统行政审批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对机关原有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对原有的审批方式和操作程序进行调整,建立起新的与中心运作制度和程序相衔接的、畅通高效的审批方式。正确协调和处理好前方与后方的关系,杜绝“上通下不通,明通暗不通,原则通具体不通”等现象,以各单位协调有序的运转来保证窗口的优质高效服务,把服务中心建成得民心、顺民意、方便群众办事得“民心工程”,建成凝聚和展现政府形象的“亮点工程”,建成促进廉政勤政的“阳光工程”。要把联合审批事项由“串连式”审批改为“并联式”审批,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三是确保公共财政必需的支出到位。在认真梳理审核的基础上,县财政要给予相关单位部门必要的人员及工作运转经费,实现各项审批、执法、收费等工作良性循环。
- 上一篇:企业党组织争创活动讲话
- 下一篇:基层党内选举制度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