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09 08:31:00
导语: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几点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业协会是企业利益的代表,是市场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保护企业利益和行业安全、促进行业自律和行业发展、维护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提高社会自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政企分开是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政企分开不仅是改革行业协会管理体制中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发展行业协会的基本条件。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就不需要行业协会这个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环节,也就失去了行业协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真正分开了,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行业协会才真正具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开。政企分开的最后一道障碍,也是最难突破的一道障碍,即国有资产出资人能否到位。由于出资人不到位,企业投资、资产调整要由政府审批,企业选用经营者也要由政府审批,政企仍然不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政府的附属物。目前减少政府行政审批搞得“轰轰烈烈”,减少行政审批的百分比在各地都很高,但上述对企业的审批还是取消不了,主要原因就是出资人不到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出资人到位,出资人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投资、资产重组、选择经营者、决定收入分配等决策权,就可以取消上述对企业的行政审批。董事会是政企分开的一道屏障,出资人不到位,董事会撤销或虚设,政企就不能分开。国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集中各部门原有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加以整合并逐步撤销行政管理职能,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通过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委托,达到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目的。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不再管理国有企业,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政府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通过政资分开,达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国有企业和政府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既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也不是资本纽带关系,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与其它所有制企业一样,共同处于公平竞争环境之下。国有企业也就真正需要行业协会,并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企分开是行业协会改革的突破口,政企不分,企业仍然在政府的指挥棒下运作,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仍然是浅薄和有限的。
二、政府从直接管理转为加强监督是行业协会改革的重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应该是企业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只要符合社会团体登记条件,经过民政部门的合法登记,就应该拥有自主管理的权力。企业改革是从政企分开开始的,行业协会的改革也必须从政社分开开始。只有政社分开,才能把行业协会由官办改为民办,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利益,才能形成行业协会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所以,实行政社分开,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变为放开限制,加强监督,是行业协会改革的重点。
提出并实施政社分开,实际上是要求政府放弃直接管理行业协会,转变为加强监督。放弃直接管理的同时,要放开对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多种限制。例如中国行业协会不准吸收外资企业参加。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希望参加中国行业协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得到行业信息,这也是一种国民待遇。不能参加,就逼迫外资企业自行组织行业协会,或者将外国的行业协会引入中国。因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又如限制行业协会的会费收费办法,最高收费标准是20OO元,既使是对于具有上千亿资产和上千亿销售额的大企业,会费也只能收按此标准收取。行业协会经费不够,是可以高用创收来解决的。但是,都搞创收就可能失去行业协会的非盈利性质,或者偏移了代表企业、为企业服务的方向。再如对于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即使组织得再好,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只要没有愿意接受管它的主管部门,就不予登记等。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计划经济奉行直接管理,却忽视监督,而市场经济奉行放开限制,却非常重视依法监督。对企业是这样,对社会团体也是这样,对市场和社会的各种责任主体都是这样。所以,对行业协会是放开还是限制,两种观念、两种政策,将出现两种发展前景。限制加管理,是计划经济的“特权”在延续;放开加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的最佳途径。
放开限制,并不是说究竟要取消多少限制,而是讲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取消直接管理,取消各种限制就会出乱子,问题是要加强依法监督。政府在放开限制的同时,应制定一系列制度来强化监督。如行业协会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会员自愿加入与退出制度等;制定违反法律法规的惩戒制度,如违反登记条例、竞争规则、价格制度等,以及出现欺诈行为的惩戒制度,甚至取消登记,移交司法机关。合法的放开搞活,一切活动都应是自主的自由的。依法惩戒取缔,使违法者无法生存下去,这正是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的权力和职能。
三、从官办转为民办是行业协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官办的行业协会,不仅由政府出面组建,而且行业协会的领导人员主要是从政府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主要是政府退下来或政府精简下来的公务人员。所以,政府行政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占据着协会工作的主导地位,甚至还有残留不少计划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就是行业协会逐步由官办转变为半官半民,最后真正转变为民办。行业协会的领导人员由官员为主转变为企业家为主,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由行政人员为主转变为社会招聘的和企业派出的专业人员为主。这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从政府调过来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有加强与政府联系的优势。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转变工作力式和工作作风。行业协会是代表企业利益的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思路,要从企业的立场出发和企业的利益出发。在企业家看到行业协会真正代表企业利益所起的作用,争相竞选协会领导职务,竞相主导行业协会工作的时候,行业协会就真正成为企业自愿参加的民办组织了。
四、扩大成员企业覆盖面并为之服务是行业协会发展的关键
行业协会是行业企业的组织,应该代表行业企业的利益。据调查,很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覆盖面太小,只占行业企业的一小部分,覆盖面比较大的,也只是行业企业的20%~30%(指全国性行业协会)。有些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只有国有企业,有些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只有大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许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都被排除在外,其代表性较差。要真正代表行业企业的利益,并能起到行业自律的作用,就必须扩大会员企业的覆盖面。
要扩大会员企业的覆盖面,吸收行业的多数企业参加行业协会,就必须提高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凝聚力,而凝聚力来自于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这就是说,行业协会必须为企业办实事,让企业看到实惠,看到行业协会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时候可能只要办好一件事,就会产生很大的凝聚力。例如,办好一桩反倾销应诉案件,取得胜诉;办好一个行业博览会,并取得扩大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效果;向政府争取到一项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多数行业企业受益,等等。
行业协会不只是国有企业的行业协会,而是全行业企业的协会,是行业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混合经济企业的协会,是境内享有国民待遇的所有合法企业的行业协会。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非国有制经济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行业非国有企业所占数量已经超过国有企业。行业协会不是国有企业的代表,不能只代表国有企业,要面向全行业企业,才能真正成为行业企业的代表。
同时,行业协会要得到健康的发展,还必须加大对企业服务的力度。行业协会的定位是代表企业的利益,促进行业发展,并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在新的形势下,为企业服务应从企业内部转向为市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改制等是企业自己的事,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力量给予咨询服务。行业协会的主业要转向市场,为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可以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与政府执法部门相配合,即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业协会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对国外行业和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为企业安全提供服务。行业协会还应营造必要的市场环境,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向政府反映行业的问题,争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为行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
- 上一篇: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意见
- 下一篇: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