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入党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4-07 05:55:00
导语:中学生入党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培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以中组部及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意见》为指导,按照“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要求,积极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大力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做好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党员发展工作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根本动因
从客观现实上看,*有党员7864名,其中农村、社区党员4947名,60岁以上1738人,占3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385人,占48%。农村、社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异常突出。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常年游离于农村基层组织之外,无法教育和培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偏少、年龄偏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另据统计,全县3所完中、8所初中、1所职中有在校学生1.3万人,每年毕业返乡学生4000余人。如果提前介入,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无疑为农村、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找到了一股源头活水。
从形势要求上看,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是发展青年党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保持党的肌体富于青春与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从而保证党的事业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青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党正是拥有了最为可靠、牢固的青年群众基础,事业才蓬勃发展。中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广大中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事关党的千秋大业的兴衰成败。积极培养他们中的积极分子,源源不断地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员队伍,不仅为基层组织培养了后备力量和输送了新鲜“血液”,而且将有效改善全县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学生成长上看,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符合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在校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20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是培养教育的理想阶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及时把他们当中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仅需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当代高中学生生活成长在一个急剧变革和发展的年代,他们目睹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业绩,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理想选择和价值判断上存在以下特点: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存在片面性;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社会共同理想的体认还缺乏一致性;崇尚先进,认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缺乏知行合一的自觉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功利,追求实用性;思想活跃,敢想敢说,但分析问题缺乏科学性;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但有时缺乏坚韧性。从心理和年龄角度分析,他们处在思想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但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他们的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促使其内因作正向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二、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建好业余党校团校
为保证工作规范推进,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学校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发展壮大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由校党(团)组织负责人专门负责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为县两所完全中学配备了专职党支部书记,形成了组织部抓总、所在地党委主抓、教育局党委指导和学校党支部负责的三级组织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态势,为规范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中学业余党(团)校为主阵地,先后在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建立了业余党校,8所初级中学建立了业余团校,多方入手,做到党(团)校组织机构、活动场所、教学计划、教师队伍、党课教材、制度建设“六落实”。在生源建设上,根据自愿报名、团委审核和校党支部审批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上进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党(团)校学习。在师资力量上,通过建立“师资库”和专、兼、骋等办法,在县委党校教师、学校政史党员教师和乡土人才中确定了一批相对固定的教员。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学员登记、上课考勤、培训纪实、结业考核“四项制度”,同时实行“一表一卡一证”管理方式:“一表”即学员登记表,对学生参加党(团)校学习的时间、课时及毕业后去向逐一登记;“一卡”即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登记卡,对课程内容、考核结果等予以登记,存入学生个人档案;“一证”即党团校结业证,凡出勤率在90%以上、学习满40课时的学生,经测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2、结合实际,加强党的知识教育
一是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紧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主线,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党章、党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为重点,把党的基本理论、党史常识、国情、省情、县情、乡情、时事政治等内容教育作为普遍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初中侧重社会发展规律、党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高中侧重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育,系统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党章》和县情、乡情教育;职中侧重加强入党程序、条件教育及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县情、乡情教育;根据各党团校农村学生比例,还适当增加农村主导产业技术内容的教育。
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在具体教育手段上,除采取理论教学,尽量考虑中学生特点,选用他们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听取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观看电教片,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等主题演讲会、座谈辩论会等;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优秀基层干部的楷模万里春家乡、全国劳模高远章的产业园及县黄姜、烤烟、蚕桑三大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自然完成对党从认识、了解到热爱、向往的飞跃,促使他们结合家乡建设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3、规范程序,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锻炼工作。
一是规范推优程序。对取得党(团)校学习结业证的学生,经班主任和校团组织推荐后,学校党支部派教师党员谈话,动员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由学校党支部按照“积极、慎重”的原则,通过在全班同学和任课老师中调查,经支部大会讨论后作为培养对象,公示无问题的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
二是健全培养制度。完善联系人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确定党员教师1至2人作为联系培养人,联系人定期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做到包教育、包培养、保成熟。规范建档制度。对已列为积极分子培养的学生,组织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登记表》,学校支部对培养对象的表现情况进行季度综合鉴定。这些材料连同其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卡”、“证”等材料一起进入学生档案。学生升入高校或毕业返乡后,学校党支部及时将学生档案材料移交相应党组织,形成工作链条,保持培养的连续性。建立跟踪培养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注意加强与其中学毕业后所在党组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
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入党积极分子,还通过组织参加党内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首先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锻炼。有意识地把“两好一强”(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学校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班委等岗位上担任学生干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为别人服务,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学生干部工作中,体验党员标准,增强党性观念。其次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锻炼。在“学雷锋活动月”、创文明班级、帮扶贫困学生、主题教育、素质竞赛等活动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和完成任务中增强组织纪律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次是在党组织活动中锻炼。对重点培养对象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支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让他们体验党员的条件、标准和管理规范,为其从思想上入党做好准备。
4、严格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四不发展”,即入党申请未满一年的不发展,考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师生意见分歧大的不发展,党员、支委意见不一致的不发展。重点把好发展关和审批关。坚持实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制、党员发展讨论表决制、党员发展公示制“三项制度”。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主推荐,将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在支部大会讨论党员发展时,实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确定是否发展。对拟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和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
三、初步成效
三年来,全县已有536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10名中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7名中学生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初步改善了全县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
1、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促进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更多的学生在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后,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家乡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争做好学上进的模范,不仅提升了学校党建的整体工作水平,还有效促进了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
2、为高校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渴求进步的学生了解党、熟悉党、热爱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升入高校的学生,已有80余人被选入校、系、班干部行列。
3、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同时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了一批党员和后备干部。近年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回乡后,经过基层组织的再培养,有268人发展为党员,86人被当选为村两委会委员。
三、几点思考
加强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因此,只有从整体上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建工作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抓好自身建设,才能在群众中有向心力。如果学校党组织松松垮垮、软弱涣散,不仅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势必影响党的形象。一要抓好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吸引力与战斗力,引发核心效应。二要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共产党员值得他们学习,起到榜样效应。三要抓好发展优秀教师的入党工作,切实解决和纠正非党员教师存在的“本人不是党员,没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抵触情绪和学生存在的“连老师都不是党员,入党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倾向。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断改进培养教育方式方法。中学生思想活跃,因此要在党校培训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生动活泼,讲究实效。如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东演变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问题、东西方文化冲撞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的传承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大潮中多元价值的判断问题、当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问题等,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组织他们研究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3、重视党建带团建工作,做好“推优”工作。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和改进团的基层建设,牢固树立“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将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努力构建广泛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把最广泛的团员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积极培养其中的优秀分子作党的发展对象,理顺“推优”工作渠道,把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推荐给党组织。
4、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培养提高和逐步成长的关系。对优秀高中学生的培养,要在遵循他们成长一般规律的同时,充分把握其特殊性,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二是处理好培养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培养工作的依靠力量的关系。培养优秀高中生使他们成长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一部分优秀分子加入党的组织,这是培育工作的基本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重视与高校党组织和地方基层党组织培养的衔接,保持培养的连续性。
- 上一篇:公路投融资体制思考论文
- 下一篇:企业资本运营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