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党员永葆机制思考

时间:2022-04-07 05:51:00

导语:离退休干部党员永葆机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离退休干部党员永葆机制思考

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对于巩固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员素质,对于老干部党员终身受教育,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先进性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老干部队伍稳定,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促进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省、市委老干局的安排,我们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这个专题,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近年来我县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1、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我们始终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使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明显提高。一是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思路。我们根据中组发(2006)12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1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为目标,理顺体制、整合支部、健全制度、科学管理,努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巩固老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工作思路。二是以老年大学为阵地,坚持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让离退休干部党员随时接受党的最新理论教育、国际国内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三是以老干部党支部为依托,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日常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各支部依据党委年度支部工作责任制目标和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教的方法开展支部活动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采取送学、送资料、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上门和开设流动课堂等多种形式,溶思想教育工作于服务管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的让离退休干部党员人人受教育、长期受教育、终身受教育,努力增强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2、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搭建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为切实把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先进性、创造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我们组织老干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一是在老干部党支部中开展了以“班子好、制度好、三自作用好、队伍建设好和组织党员发挥余热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老干部党支部创建活动。二是在全体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了以“八爱”(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爱学习、爱身体、爱名声)、“四好”(与时俱进政治思想好、勤于锻炼身体状况好、遵守公德社会名声好、乐于奉献发挥余热好)为主要内容的老有所为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三是开展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好建议,好文章评选活动。通过各类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夕阳霞更红,发挥余热作用”的平台,充分调动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积极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支持在职领导、在岗干部工作的政治热情,为维护全县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与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为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制度保障。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来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我们根据12号文件精神,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特点,明确提出了老干部党支部“教育引导,抓好党务,以人为本,搞好服务”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并围绕这个方针来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为规范和方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我们向老干部党支部制发了《老干部党支部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度指导意见》。局党委及各支部依据指导意见,在修订和完善党员学习,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老干部党支部和党建例会及党建工作定期通报工作制度;支部书记、委员联系困难党员和家访谈心制度;离退休干部党员联系党外干部及先进性承诺事项报告制度等等。同时,我们还依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特点,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从12个方面对老干支部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上述各项工作制度,有效的推进了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和先进性承诺活动的开展,凝聚了人心和力量,支部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围绕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这一课题,我们在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新时期,随着领导干部年轻化进程的加快,个别乡镇和部门领导对老干部缺乏感情,思想认识不高,对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投入精力少,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有的单位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不闻不问,支部活动无场所,无资料,无经费,致使活动和学习不能正常的开展;个别乡镇放弃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致使个别老干部党员游历于党组织之外,甚至出现脱党现象,工作十分被动;少数乡镇和部门的领导错误的认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能把老干部的“两费”待遇落实好就不错了,什么政治待遇,慰问都是次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2、工作机制缺活力。一是在机制建设上,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内容空乏,缺乏活力,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二是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将以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党支部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从而出现会上讲的好,实际干不好的现象。三是没有建立起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和经费保障机制,导致有关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体系建设。

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中,党的先进性是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如何保持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障;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人文关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及老干部工作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抓好工作落实。

在构建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为主体的老干部工作方面,我们应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目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和维护老干部队伍稳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这样一个工作思路,着重把握好两个方面的体系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工作体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活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老干部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适合老干部工作现实需要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为建立和完善以离退休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为主的老干部工作新机制提供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

1、理顺体制,明确责任。依据规定和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干部实施宏观管理与乡镇、县直部门直接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即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离退休干部宏观管理,重点负责离休干部和同级退休领导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抓好以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即经费供给单位)则是离退休干部(职工)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的全面落实兑现工作。

2、建立和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领导体制和涉老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提升老干部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以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通过目标考核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更加关心和重视老干部工作。二是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干部提拔任用机制,即在吸收老干部代表参加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及班子主要成员年度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会)的基础上,提拔任用干部时,专题召开所在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民主测评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激发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在职干部共同关心和作好老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提升老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涉老部门相互配合机制,确保离退休干部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涉及老干部工作的组织、老干、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和离退休干部具体管理的责任单位,必须按照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体制、领导体制和工作考核机制及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各级各部门关心老干部,尊重老干部,重视和支持老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领导重视、干部关心、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为全面加强以离退休干部党员为主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提供组织保证和思想政治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机制,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老干局党委是管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应区别于其他党(工)委,着重研究、建立和完善以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以便加强和指导包括其他乡镇和部门党委直接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

1、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把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工作纳入党建例会的主要内容,定期研究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成果。

2、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联系制度和服务群众机制,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要创新载体,不断使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制度化,一是要根据市县安排,积极与乡镇农村支部搞好“三联共建”活动。二是在老干系统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委成员联系老干支部、支部委员会成员联系老干部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联系党外群众、共建“和谐老干部队伍”的“三联共建”活动。三是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中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释疑解惑办实事、解难事活动。通过“三联共建”活动和党内帮扶关爱机制,不断规范老干部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建立和完善党内学习机制,为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精神动力。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更是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学习方式,灵活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要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特点,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形势教育、法律讲座、医疗保健和社会考察五位一体的学习教育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以支部“”为主的各项学习工作制度。要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法活的要求和“严而不死,松而不乱”的原则,积极开展支部学习活动。二是建立“集中辅导、个人自学、定期交流、释疑解惑相结合的学习机制,不断激发离退休干部党员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常学常新,永葆先进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大学教学机制,定期开展理论辅导,政策形势教育、法律讲座、医疗保健知识培训以及党课教育等,让离退休干部党员通过老干部大学教育培训,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更加坚定为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一辈子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建立和完善定期参观考察和县域经济视察机制,让老干部通过视察考察活动,充分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享受改革发展新成果,更好的理解和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更好的建言献策,发挥余热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4、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为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内在动力。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则是激发老干部党员接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把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认真考核。通过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及老干部工作部门联系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组织带领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坚强堡垒。二是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性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先进性承诺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素质,制定离退休干部党员先进性承诺指导意见并建立和完善先进性承诺评价体系。老干部党支部要依据指导意见和评价体系,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好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为离退休干部党员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作用搭建平台。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五个好”老干部党支部创建、“八爱四好”老有所为优秀共产党员评选以及好文章、好建议等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离退休干部党员广泛参与党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参谋和表率作用,努力实现全县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