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考

时间:2022-04-03 08:19:00

导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农业节水列入其中,可见节水农业的重要性。随着我区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用水与工业、生活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用水紧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生活保水、工业限水、农业让水的情况,由此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充分合理地利用海岛珍贵的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保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不断推进“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这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海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农业种植业的用水条件与种植结构现状

(一)农业用水条件

我区现有耕地面积12.46万亩,其中水田8.68万亩(不包括临城),20*年水稻种植面积在50010亩,一亩单季晚稻用水量在600方左右,种植水稻年总用水量为3000万方,其中需要水库蓄水灌溉的约为1500万方,占全区农业总水库蓄水用量2850万方的52.6%。全区总蓄水量6128万方,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省的四分之一,农业遭受旱灾的频率较高,靠天收成的现象较为严重。随着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20*年,很多乡镇出现了农业生产给生活和工业生产让水的情况,使农业生产大面积受旱减产。为此,加快“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二)农业种植结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区进行水田种植结构调整,水稻从早晚稻二季逐步改成单季晚稻,水稻复种面积从1990年的23.5万亩减少到20*年的5万亩。目前,全区已调整了34660亩,占现有86783亩水田的39.93%,通过“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每年可节省农业用水为250万立方左右。

种植结构由单一种植水稻为主逐步调整成水稻、蔬菜瓜果、旱粮等多种种植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加大对“水改旱”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

1、蔬菜瓜果:蔬菜瓜果是我区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20*年复种面积为9.25万亩,产量14万吨。形成了以白泉、马岙、双桥、盐仓等乡镇街道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到20*年全区共建成省、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34只、面积16520亩,但全区每年还需要从外地调入蔬菜瓜果1.5万吨左右。随着连岛大桥的即将开通,港口工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区的外来人口将大量增加,到“十一五”末,预计我区蔬菜瓜果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7万吨以上,优质无公害蔬菜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2、旱粮:旱粮是我区传统的种植作物,20*年全区种植面积为4.3万亩,其中玉米0.68万亩、番薯0、98万亩、大豆1.1万亩、蚕(豌)豆0.94万亩、大小麦0、06万亩。据市粮食局提供资料,我市2006年从市外调入玉米2.8万吨、大豆2.5万吨、进口大豆62万吨。因此,发展旱粮生产是我区“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3、水果: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现在水田种植水果10000亩,其中葡萄2000亩、梨2000亩、桃1000亩、柑桔及香柚5000亩。本地外畈涂地富含微量元素,生产的葡萄、柑桔、香柚口味上佳,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优质水果呈供不应求状态,因此优质葡萄、柑桔等水果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花卉苗木: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900亩。随着我市生态建设的推进,打造“海上花园城市”的实施,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5、牧草:我区现种植黑麦草等牧草3500亩左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白鹅、羊、牛奶等食草动物及其动物副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草食畜牧业将呈较快发展趋势,牧草种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制约我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区农业“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用水已大幅度减少,但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速度缓慢。

全区14个涉农乡镇(街道),从82年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几次的适当调整和完善,目前有家庭承包经营户5.11万户,承包水田面积8.68万亩。经过几十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20*年底止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16万亩,涉及流出土地承包经营户1.92万户。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五种形式,即转包、出租、互换、代耕、转让,主要是以转包和出租这两种形式为主,占全区总流转面积的93.78%。近几年来,我区通过政策引导,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根据我区目前的土地种植现状还需要再作努力,从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流转周期的短期化。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期限普遍较短,据调查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内的面积占70%。由于流转周期的短期化,容易产生短期行为,维持现状,这样就不能在土地上有好的效益回报,无法进入再投入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于是出现小打小闹,缺乏投资意识和规模效益意识。

二是流转手续私自化。在土地承包权流转之中,手续不规范,表现为私下流转的多、口头协议的多、书面协议的少等。由于存在随意性,自由化程度较高,一旦双方有争议,容易发生纠纷,隐患着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流转面积分散化。全区2.16万亩的水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17.31%,共有3428户经营,户均经营6.3亩,最多面积的经营户也只有300亩。出现小面积种植、小范围经营、分散化耕作现象,形成不了连片成块、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经营的格局,造成种植成本增大、效益下降、积极性不高,因此起不了典型示范,推广经验,更带动不了其他农户的致富。

同时,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农户较多、利益较广,加上情况复杂,工作有难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缺乏思想重视,引导不够、服务滞后,使土地流转处于农户之间自流状态,严重影响了农业节约用水和种植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区处于海洋季风性气候,每年6月-10月台风、梅雨较多,下雨较为集中,很多田块的排水设施不完善,河床较浅,蓄水能力不强,渠道漏而不畅,不能做到一日暴雨一日排出,严重影响蔬菜瓜果、旱粮的生长。蔬菜瓜果生产的设施跟标准化、无公害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现在只有蔬菜基地进行沟、渠、路配套建设。多数地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化,由于农业的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存在,积极性难以调动。虽然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在加大,设施也在不断地改善,但也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所以,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化,农业的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阻碍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速度。

(三)农技术力量不足、农民素质偏低。

“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科技含量的高低,现在我区的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现有的农技人员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的棉粮油干部,正处于转型阶段,所以不能很好地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全面指导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同时,农业的从业人员老龄化,目前从事农业一产的“50”以上年龄占绝大多数,“50”以下的人员多数都转移到二、三产业,这是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标志,目的是让人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这点无可置疑。但目前从农的“50”以上人员普遍存在文化不高、观念不新、思想保守,很难吸收农业科技知识,无法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匹配。

(四)扶持奖励政策力度不够。

虽然我区今年出台了扶持土地流转、加快“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的专项农业政策,规定对流转20亩以上种植蔬菜、旱粮的三年补助100元,冬季种植小油菜在20亩以上的补助每亩40元。这跟上级政府对种植水稻的补助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08年国家、省对2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的各种补贴加起来每亩有120元,还可以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所以农户对种植旱粮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在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水改旱”作为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逐步缓解工农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矛盾。区政府制定了2008年至2010年“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的发展区域规划,3年内全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面积2、5万亩。

(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因此,加快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种植经营,是我区进行“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让农民从根本上真正感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土地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宝贵资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可以没有农村和农民,但不可能没有农业,就我区而言如何做好农业这块土地文章,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要从目前的农业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农业生产力去思考、去探讨,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做活、做好、做透;二是要从抛荒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去利用它、开发它,从中变废为宝;三是要从墨守成规的分散经营或挨家挨户的经营中去解放出来,去相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四是要从农业这个产业或有或无的存在上解放出来,要名其份、正其身、给其位;五是要从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旧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新的种植观念和现代机械化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只要我们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我们有能力把先人留下的这块宝贵资源利用得更好。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从目前来看,只有在2006年9月的时候浙江省出台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但对弃耕抛荒的行为处置力度还不够强。所以,建议省级对该办法予以完善,对这种不良行为予以更有力的制止、打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律层面设置“高压线”,建立起保护好土地资源的长效机制。

3、以创新的思维,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转变观念,制订法规的基础上,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做活做好这块资源文章。要把这块土地资源利用好,提高其产出率,发挥出最大效率,必须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入手做活流转。具体的形式是:“流转有偿、集中经营、市场运作”,就是将目前分包给农户的空闲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有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回收,将土地相对集中起来,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农业公司或合作社农场主进行市场化运作,由农业公司支付给村经济合作社的土地租赁费,再由村经济合作社将租赁费支付给农户。但这个形式的运作需要把握好五个环节。

第一、在工作层面上。树立起政府工作就是引导和服务的理念。一是从政府层面,需要出台这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从农业主管部门层面,需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好在种植规划上、技术上、品种上、人才培训上、机械化推广上全程指导服务,为其参谋,竭尽全力,点击好这块键盘。三是从乡镇政府和村级层面,主要是要解决田从哪里来的问题,做好土地的回笼工作,动田不动册的档案建立、租赁协议的签订、租赁费的发放以及前期的宣传发动等工作。做到“知者献其谋、能者献其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在工作方法上。其一是做到“先攻堡垒、后占阵地,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做好经营权流转工作。其二是建立以区政府牵头、农林局、乡镇及村负总责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方案制订、组织实施和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

第三、在市场运作上。组建农业经营公司(或合作社),将回笼的土地统一经营或租赁,并向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企业性质为私有制。公司或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和享受利益,完全进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第四、在资金落实上。主要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区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特别是解决银行贷款问题。因为农业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购置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的固定资金和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入资金会很大,需要信贷资金的注入。另一方面需要农业公司组成人员的自身投入,以此来落实资金,确保公司的生产能正常运行。

第五、在人员组成上。主要是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目前将这个农业项目直接提交给市场,可能会出现社会有关人士不感兴趣。工商界人士由于效益不高、回报不丰厚更不感兴趣。农民自身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没有能力承接。所以,目前只能是政府牵头,可以有农林局、乡镇、村相关人员,但要会经营、懂技术、熟情况的人员组成,由这些单位抽调几名人员去兼职经营农业公司,尤其在试点的地方需要他们全身去投入,去付出。让这些“知识分子”去从事农业,也是解决进入工业化时代出现“老龄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吃第一只螃蟹”的人,最合适是这班人。古曰:“欲致鸟者先树木”,让他们去创造成功经验,一旦成功全面推开,将这个典型模式交给“职业农民”或其它有识之士去经营,起到抛砖引玉或者水到渠成的效果。

所以,只有正确把握了人、财、物、环境四个方面的要素,就是解决了地、钱、人的问题。只要有心操作,定能结出硕果。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条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正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因此需要政府将集中资金对农业的硬件、软件方面进行投入,对规划区域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使规划的区域内实现沟渠路配套,灌排方便,做到沟渠浆砌化、路面砂石化、栽培设施化、耕作机械化。只有不断的投入,才能逐步改善农业的基本设施,改变靠天收成的局面。在软件方面要对规划区内具有一定规划面积以上的“水改旱”调整,给予直接补助;对“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农业龙头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予以奖励。应当加大对种植玉米、大豆等旱粮作物的补助,补贴资金可以从水务部门争取因“水改旱”节约部分的水费,补助标准不得低于政府对种植水稻的补助。同时要鼓励农户进行季节性“水改旱”,减少冬闲田,因此要积极调动农户种植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完成粮食生产考核任务,实现绿色过冬。对因地势较低,基础设施较差的水田要推广高产、省水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对采取此项技术栽培的农户也进行适当的补助。

(三)实施科教兴农,立促产业升级

1、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要依托科研院所,引进适宜我区资源条件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我区种植业的科技含量。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稳定和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的作用,落实农技推广经费,定期邀请高等院校、科研究所专家讲课指导,利用各种机会去参观学习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加大对农技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更快更有效的指导农业生产。

2、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其一,由于受传统的种植习惯的影响,新发展蔬菜种植区域的农民生产水平较低,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蔬菜、旱粮等的种植技术,逐步形成科技示范户带动大户,大户带动一般农户的体系。首先在经济效益上让农民得到实惠,然后才能在思想上及时有效地转变这种种植结构调整的观念。其二,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的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我们把重心放在“职业农民”的培训上,弥补“知识农民”的不足。

3、以示范基地为龙头,带动整个区域生产的发展。前几年我区的示范基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带动了马岙、白泉、双桥、金塘等区域蔬菜生产的发展,在今后新区域的发展进程中要继续发挥样板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对新规划的生产区域,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示范基地,然后逐步推广。

4、立足平安农业,确保质量闯市场。要加强农产品无公害建设,提高大棚作物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平安农业。要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上下功夫,树立起农产品的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重点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按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增效益,从而带动我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总之,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减少农业用水、节约有限的水资源;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再次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从传统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转型,拉长农业产业链,我区的农业一定能够取得新一轮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