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构建和谐社会思考
时间:2022-04-03 07:38:00
导语:妇联构建和谐社会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现社会和谐,创造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党中央郑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群体与群体的和谐。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必将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无论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凝聚群众人心、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还是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都需要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担负责任、跳跃参与、履行职能,积极探索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妇联要从实践党的宗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高度,把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妇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能力。要进一步健全妇女维权网络,加强信访接待,对反映比较集中的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就业权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加以解决,努力化解不和懈因素。要多为下岗失业妇女开辟就业门路,协助党和政府缓解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如实反应社情民意,及是把妇女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传递给党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妇女群体的利益要求,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妇女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激活妇女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发展是实现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要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城乡妇女创业与再就业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服务体系、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为载体,努力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新格局。要更充分地激活女性这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大的树立、宣传和表彰在各行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把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引导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贵的人的资源和人才支持。妇联组织要以举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发女性人才”论坛为有利契机,进一步促使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培养开发女性人才问题,为妇女人才发展搭建平台,为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妇女与社会共同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家庭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妇联组织要自觉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妇女群众,不断提高引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适合新时期特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有效方式,切实把妇女的思想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以社区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为思路,以“先进文化进家庭”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文明楼栋、“美德在农家”等活动,加大“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现代文明进家庭”的力度,用先进文化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风尚,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双合格”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母亲的综合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通过两代人的共同进步,发扬光大传统美德,提升家庭文化品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妇联组织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作为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妇女为我市三年决战工业500亿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创造新思维、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
- 上一篇: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思考
- 下一篇:家庭环境创设儿童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