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技术调查

时间:2022-04-02 07:53:00

导语: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技术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技术调查

近年来,我县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与招商引资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突出重点,强化服务,注重实效,先后为来*投资的企业引进了15名专业技术人才和10名企业管理人才。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现状

截止20近年来,我县把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与招商引资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突出重点,强化服务,注重实效,先后为来乾投资的企业引进了15名专业技术人才和10名企业管理人才。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现状

截止20*年12月底,全县招商企业共引进人才25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名,占60%,管理人才10名,占40%;女3名,占10%;研究生2名,占8%,本科生4名,占16%,专科及中专19名,占76%;35岁(含35岁)以下7人,占28%,35岁-45岁9人,占36%,46岁-50岁8人,占32%,51岁(含51岁)以上1人,占4%,平均年龄43.5岁。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1、高点定位,措施得力。县委、县政府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作为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强县战略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日常事务,确定了两名分管县级领导包抓,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县人劳局、县招商局、县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人才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健康发展。

2、立足实际,突显特色。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我们立足于乾县实际,结合我县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有选择性地引进人才。既注重于促进传统基础产业改造,又着眼新兴产业技术的引进吸收,积极为非公经济解决技术、管理、营销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才交流的主渠道作用,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近年来,我们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多次组织人劳局、科技局、招商局等相关单位及投资商,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大会,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创业,积极为海升果汁厂、新联纺织厂、健民制药厂、星云机械公司、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五家民营企业引进企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这些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解决了大量的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难题,使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在我县生根开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为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招商局等相关部门努力为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坚持经常深入民营企业,了解家在外地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办理“服务绿卡”,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托、上学、证照办理等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为其排除后顾之忧,使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招的进、留的住。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溥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引进的人才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缺乏专门机构和责任明确的管理部门。日常业务上有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业务重叠,造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影响了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影响,这些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在职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制约了人才的引进。

三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软环境较差,缺乏对人才的保护和优惠政策。当前,我县招商引资过程中,从洽谈项目到落户投资都是一路绿灯,但是几乎没有对人才的保护政策,人才的使用随意性太大,缺乏稳妥感。

四是人才引进的政策上制约较大,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措施还存在着不够具体,落不实的问题。特别是在为企业引进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上还有些欠缺。

五是人才资源意识不强,人才观念上还放不开。不利于吸引一些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县发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真加以解决。

1、进一步加强引进人才的服务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夯实工作责任,建立《乾县人才资源库》,对引进人才的年龄、特长、工作单位等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归类,并对引进人才实施跟踪服务和定期回访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及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的矛盾,使他们安心工作。

2、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外出宣传乾县,招纳贤才,让更多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关注乾县,了解乾县,吸引他们来乾县投资创业。

3、用项目留住人才。好的项目是科技人才事业的载体,是实现科技人才人生价值的途径,要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应该实施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的战略。每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确立1-2个高新科技项目,作为招商重点,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下气力引入人才,把项目作为吸引、聚集、培养、锻炼科技人才的平台和载体。

4、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是控制人才外流的重要条件。今后应把优化环境的重点继续放在优化工作环境和优化人文环境上,用地缘和人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年12月底,全县招商企业共引进人才25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名,占60%,管理人才10名,占40%;女3名,占10%;研究生2名,占8%,本科生4名,占16%,专科及中专19名,占76%;35岁(含35岁)以下7人,占28%,35岁-45岁9人,占36%,46岁-50岁8人,占32%,51岁(含51岁)以上1人,占4%,平均年龄43.5岁。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1、高点定位,措施得力。县委、县政府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作为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强县战略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日常事务,确定了两名分管县级领导包抓,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县人劳局、县招商局、县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人才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健康发展。

2、立足实际,突显特色。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我们立足于*县实际,结合我县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有选择性地引进人才。既注重于促进传统基础产业改造,又着眼新兴产业技术的引进吸收,积极为非公经济解决技术、管理、营销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才交流的主渠道作用,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近年来,我们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多次组织人劳局、科技局、招商局等相关单位及投资商,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大会,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创业,积极为海升果汁厂、新联纺织厂、健民制药厂、星云机械公司、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五家民营企业引进企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这些人员在企业生产中,解决了大量的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难题,使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在我县生根开花,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为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县委组织部、县人劳局、县招商局等相关部门努力为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坚持经常深入民营企业,了解家在外地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办理“服务绿卡”,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托、上学、证照办理等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为其排除后顾之忧,使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招的进、留的住。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溥弱环节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引进的人才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缺乏专门机构和责任明确的管理部门。日常业务上有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业务重叠,造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影响了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影响,这些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在职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制约了人才的引进。

三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软环境较差,缺乏对人才的保护和优惠政策。当前,我县招商引资过程中,从洽谈项目到落户投资都是一路绿灯,但是几乎没有对人才的保护政策,人才的使用随意性太大,缺乏稳妥感。

四是人才引进的政策上制约较大,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措施还存在着不够具体,落不实的问题。特别是在为企业引进产品营销方面的人才上还有些欠缺。

五是人才资源意识不强,人才观念上还放不开。不利于吸引一些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县发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认真加以解决。

1、进一步加强引进人才的服务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县人才资源库》,对引进人才的年龄、特长、工作单位等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归类,并对引进人才实施跟踪服务和定期回访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及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的矛盾,使他们安心工作。

2、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外出宣传*县,招纳贤才,让更多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关注*县,了解*县,吸引他们来*县投资创业。

3、用项目留住人才。好的项目是科技人才事业的载体,是实现科技人才人生价值的途径,要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应该实施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的战略。每年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确立1-2个高新科技项目,作为招商重点,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下气力引入人才,把项目作为吸引、聚集、培养、锻炼科技人才的平台和载体。

4、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是控制人才外流的重要条件。今后应把优化环境的重点继续放在优化工作环境和优化人文环境上,用地缘和人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