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职领导干部问题初探

时间:2022-04-02 07:36:00

导语:现职领导干部问题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职领导干部问题初探

建立和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通过规范调整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应遵循从严治党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尊重个人权利与体现组织手段相结合原则。为了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全县近年来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解决“能出”、“能下”问题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了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党政机关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和处置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的紧迫感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我们开展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此项工作是上级党委一直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下发了后,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对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职务作了一些调整。随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下发了,不仅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明确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提供了基本标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规定》下发了,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不称职的标准及处理办法,对于促进和推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调研中我们感到,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领导干部能下的阻力的确不少,其表现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即:因犯错误而下去多,因政绩平庸而下去的少;年龄、学历硬杠“一刀切”的多,综合考核淘汰的少;保级别、保待遇的多,降职、撤职的少;组织部门调整的多,自动辞职的少。之所以不能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既有观念方面的,又有制度方面的。而且与标准难定,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下来的干部难以安排有直接关系。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多数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调整不称职、不胜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的要求较为迫切,都认为是该规范的时候了。应该说,做好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这不仅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完善领导体制、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二、准确界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使调整工作的处理程序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国家公务员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的出台实施,成为调整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要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首先要界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这是实施调整工作的难点。关于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综合分析各地经验,可概括为以下8条:

1、政治观念淡漠,理想信念动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在政治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干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的;

2、因组织领导能力较弱,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导致所负责的工作在较长时间内打不开局面,出现明显滑坡的;

3、自由主义严重,无事生非,或独断专行,拉帮结伙,闹无原则纠纷,严重影响领导班子团结的;

4、为政不廉,作风飘浮,搞虚假政绩骗取荣誉和利益,或不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

5、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不称职票超过三分这一或考察谈话不赞成票人数超达二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6、受党风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经检机关(监察部门)建议调整的;

7、组织纪律观念淡漠,不遵守工作规范或违反规定,无正当理由,连续一周不上班,或一年内旷工累计超过10天的,在1年中累计6个月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8、按《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应当引咎辞职的。

三、突出重点,健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方法和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是决定调整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考核失真失实现象。实行定期考核与经常性考察相结合,注重在非常时期和重大事件发生后,及时对干部进行专项考核,将考核情况加以系统记录,通过认真地综合分析,力求对被调整对象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考核和评价,为干部能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潜规则”:一个人如果提拔为领导干部后,即使没有多少领导能力,长期碌碌无为,但只要不犯大错、不因违法违纪受到追究,基本就可以到退休享受待遇。因此在调整工作中应侧重对这些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和考核,把以往只追究犯错误、乱法纪干部的“问责制”进行深化,让这些“南郭先生”及时从现职岗位上退下来,以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状况,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此外,要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将上级、同级和下级,特别是群众纳入到调整工作的评价体系中来。上级领导干部及相关部门对评价对象负有领导、管理、监督的重要职责,对评价对象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领导能力、取得的实绩等有责任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主体;同级领导干部之间工作职责比较接近、工作联系比较密切,应纳入评价主体;下级在参与领导决策和落实施政行为中,与评价对象沟通、联系比较密切,对其了解,有必要的评价主体设置中予以体现。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施政情况最为关心,感受也最深,群众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反映领导干部的口碑,体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当把群众设置为重要的评价主体。

四、规范调整不称职、不胜任职领导干部的方法

要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就要拓宽认定方法,使被调整的干部觉得有理有据,觉得公平公正。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的认定,首先由组织部门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初步意见,从各地的情况看,一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认定:

一是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干部特别是把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主要是运用准备的考核结果。在考核的过程中,积极拓宽考核的范围和渠道,在进行民主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定性谈话,努力做到考核公正、客观、准确、真实。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普遍实行了社会公认度考核,除了本单位干部职工外,让县委委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层面参与到评价中来,对群众口碑不好的干部在使用方面非常慎重。谈话不但找班子成员、干部本人,还要找环节干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的负责人,并且向分管的领导征求意见。在考核的方式上,除进行集中考核外,还在平时的具体工作中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考察干部。

二是根据工作实绩。实践中,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在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情况的同时,对重点专项推进工作完成情况也进行考核,从中确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

三是根据工作制度。在干部工作中,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干部的使用标准,建立用制度说话的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了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干部谈话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推荐责任制度、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用公示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诫勉制度等相关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方面寻求突破。

四是根据审计结果。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职务发生变动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了解掌握所管辖范围经济运行情况的,县委组织部及时委托同级审计部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部将审计的意见,每年都选择一些重点单位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

五是与执法部门配合。在干部调整的过程中,组织部都能主动征求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的意见,并邀请相关部门派人全程参与考察。对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在调整干部时给予充分考虑。被执法执纪部门审查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视其情节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五、规范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程序

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关系到干部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运作不好,就会造成工作被动。因此,必须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各地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中,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严格程序,谨慎操作,注重把握好四个环节。(1)全面掌握情况。组织部通过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平时考核及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及时发现和掌握真实情况,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考察了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核实论证,待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后,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2)客观准确定性。每次考察结束后,组织部及时将民主评议情况和考察情况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分类排队,对照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进行认真的核实认定,确认没有偏差后,提出拟调整的方案,提交县委常委会。(3)集体讨论决定。常委会对拟调整的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取得一致意见后,做出干部调整的决定。(4)做好思想工作。对决定调整的干部,由组织部长亲自谈话,帮助干部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充分听取干部个人的意见和要求,消除他们的埋怨、抵触情绪,鼓励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六、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处置措施

妥善处理和合理安排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是保证这一改革措施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认为,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要根据“适其岗、尽其才”的原则进行妥善安置。在安置问题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损失或影响大小、承担责任的轻重、思想认识的好坏、个人综合素质及工作实绩的优劣等情形,本着“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安置。

1、免职。对因思想政治素质较差,自由主义严重,大局意识不强,为政不廉,或因个人失职、渎职给国家、集体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的,免去现职。

2、待岗。对政绩平平、群众公认程度低,以及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或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免去现职后保留原职级待遇,在原单位待岗。

3、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而拒不服从的,免去现职。

4、离职培训。对组织领导能力较弱,不适应现职需要的,安排离职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和工作需要,安排适当工作。

5、病休。对因健康原因不宜担任现职的,安排离岗休养,离岗期间免去现职。病休后视其健康状况和工作需要,予以重新安排。

6、改任。对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适应工作需要,或虽有专业技术特长,但不适宜担任领导职务的,可改任非领导职务,或改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七、营造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的氛围,是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对调整的干部进行合理的安置,并通过严肃的纪律,使调整下来的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大多数能够接受组织的决定,而且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从而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

一是合理安置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对直接免职的干部,一般从原单位调出,换个工作环境,以利于其开展工作。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退二线的老同志,保留其待遇。对降职使用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通过一段时间的工答后,表现突出的,再重新任用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二是善待落选干部。对因换届选举落选的干部,认真分析落选原因。对失去群众信任、政绩平平或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落选后,不再安排领导职务。对到任时间短,群众不了解,因组织原因造成落选,改任其他职务或调其他单位任职。三是严肃调整纪律。要求被调整的干部服从组织决定,搞好手续交接。决定被调整的干部一般在一周之内完成各项工作交接,认真总结反思。要全力扎实工作。

总之,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是新时期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大对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的探讨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自律性、责任心及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有利于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陋规;以切实保持我们执政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大程度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