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7 09:25:00

导语:居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居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关系到社会公平体系的创建与和谐社会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区物价局对区内部分低保家庭的生活消费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抽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低保家庭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区内斜土、龙华、康健、长桥等街道的低保家庭,总体上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本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低保人员的日常生活现状

1、家庭构成及年龄结构:在这次抽样调查的低保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里有子女在校就读,另外,还有单亲和残疾人家庭,以及因家中有人长期患重大疾病而因病致贫的家庭。在上述被调查对象中,没有适龄工作者、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是造成他们难以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

就年龄结构来看,低保人员中,18岁以下的占28.6%,18岁至退休年龄的人群占64.3%,占到了低保人员的绝大多数,而退休年龄以上的只占7.14%。这说明,大多数人退休以后都已进入社会统筹,可以领取退休金,有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如果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至成为低保人员,因此,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分析,低保人群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所占比例是比较小的。而现实生活中,最为困难的是18至退休年龄段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岗、失业,没有收入,但又未到退休年龄,无法进入社会统筹,这部分人很多都只能靠领取低保金,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何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帮助这类人走出困境,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

2、就业结构:年度,抽样调查的低保人员中,已经就业的占16.66%(根据市低保人员就业状况调查统一口径,已就业人员比例=就业人员数/被调查人员总数)与去年的4%相比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此外,离岗人员占16.66%,与去年的4%相比也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无业人员占50%,与2005年相比有所上升;协保人员占5.56%,略高于去年4%的比例;退休人员占11.12%,与去年56%的比例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就低保人员中就业情况看,我区已就业的人员占到被调查对象的16.66%,与上年度相比上升了12.66个百分点,而全市年的低保人员中就业人数比例为27.76%,比2005年高出10.16个百分点,单从就业比例来看,我区低保人员的就业率要低于全市,但是与2005年相比,我区06年就业比例的上升幅度则要高于全市的上升幅度,这说明我区采取的促进就业政策已显现成效,在帮助低保人群重新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须清楚地认识到,年区的离岗、无业人数仍在增长,这表明政府还需采取多的扶持政策,给低保家庭更多帮助。

3、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我们本次对低保家庭调研的一个重要项目,因为从很大程度上说,患有疾病是造成这类家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区低保户每月平均看病3.1次,高于全市的每户每月2.58次;每次看病支出121.55元(都是使用国产药品),低于全市136.98元的平均水平。其中,患有严重疾病的占3.57%,患慢性病的占21.4%,从与全市的总体情况比较分析,我区低保人员中患大病重病的比例要比全市低6.32个百分点,而患慢性病的比例则要高出全市3.15个百分点。目前,我区已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社区卫生补助、儿童免疫接种全覆盖、老年人医疗救助,基本上构筑起了多层次的医疗救助制度。

4、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就低保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来看,我区75%的低保人员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大大高于2005年48%的比重,同时也高于51.33%的全市平均水平,这说明区在帮助低保人员加入医疗保险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之中。其中,我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总参保人数的47.6%,参加三个互助保障计划的占23.8%,参加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保险的占28.6%。社会医疗保障的实行是切实解决低保家庭普遍存在“就医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区在这一民生问题上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使大多数低保家庭基本解决了看病就医的困难。

5、居住环境:要使“居者有其屋”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另一个民生问题,这同时也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在,住房问题历来都是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话题,在繁华的区更是如此。那么,生活水准明显较低的低保人员住房状况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他们的住房条件也做了比较客观的调查。

据本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区低保户的人均建筑面积为17.23平方米,明显高于全市低保人均11.57平方米的总体现状。这说明的低保群众住房并不是十分拥挤,基本能解决居住问题。只是,随着国家水、电、煤使用价格的调整,居住成本将会有所提高。

6、文化结构:年我区低保人员中,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4%,远低于全市23.95%的比例;初中文化程度占35.7%,与全市的情况基本相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3.6%,与全市28.9%相比,高出24.7个百分点;大专(含)以上文化程度占3.57%,低于全市的10.65%。由此可见,我区低保人员的文化水平呈现“两头尖、中间宽”的格局,文盲和较高学历的人很少,而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绝大部分。这些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低保人员由于没有大学学历,又缺乏专业技能,他们经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由此,我们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上述人群特点,多开展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重新上岗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可以尝试创建更多服务类的岗位,以便于这类人群重新就业。

二、低保家庭收支情况

年8月1日,市再次上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300元调整到320元。但是随着年物价特别是日常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低保人员的生活依然是捉襟见肘。

调查资料显示,年区低保人员每月人均收入是415.28元,比全市的388.78元要高出6.81%,年我区低保人员人均月支出为392.91元,与全市平均人均月支出414.87元相比要低5.29%。可见,我区的低保人员的收入要略高于全市的平均标准,而消费支出的水平与全市则大体相当。

1、收入结构

区低保人员每月人均总收入是415.28元,其中,救济保障金收入127.19元,比全市的87.51元多39.68元,救济保障金收入占总收入的30.6%;失业收入14.29元,比全市的6.15元多8.14元,失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44%;离岗收入75元,比全市的15.88元多59.12元,离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8.06%。而我区低保人员的退休收入为72元,要比全市113.15元低41.15元,退休收入占总收入的17.33%;其他收入合计123.05元,比全市的152.49元低29.44元,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29.63%。

按具体的各项收入分析,我区低保人员的救济保障金、失业收入、离岗收入都要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但退休、协保和其他收入则是低于全市平均数的。这说明,我区在充分保障低保群众的救济、失业收入的同时,还应适当考虑提高他们的其他种类的收入。

2、支出结构

年区低保人员人均月总支出额是392.91元,与全市相比低5.29%。而与上一年的494.28元比,下降了20.5%。其中,食品类人均支出140.58元,占总支出的35.77%;衣服及床上用品类人均支出7.36元,占总支出的1.87%;居住类人均支出66.01元,占总支出的16.8%;交通类人均支出14.96元,占总支出的3.8%;通讯类人均支出9.6元,占总支出的2.44%;医疗药品类人均支出71.54元,占总支出的18.2%;文化用品类人均支出6.25元,占总支出的1.59%;教育类人均支出64.95元,占总支出的16.53%;日用杂品及零星开支类人均支出11.66元,占总支出的2.96%。

根据数据分析,我区年的食品类支出占到35.77%,略高于2005年的32.66%;医药类支出占到18.2%,略低于2005年的18.53%;教育类支出占到16.53%,与2005年的16.58%基本持平,这说明,食品、医疗、教育仍然是低保家庭的几大主要开支,低保户的收入有将近百分之七十都用于这三方面。食品类开销的不降反升,说明我区低保人员的生活品质出现了下降的势头。此外,要想改善低保家庭的生活质量,政府还需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民生问题上给予他们适当扶持,以此缓解他们的现实压力。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推进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城市低收入者的切身利益,提高其生活水平,我们必须从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低保家庭走出困境。

三、对策及建议

1、适当扩大救助对象和范围。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救助的对象是无业或是无收入的城市居民,但是对于一些虽有收入但是收入较低,家庭负担重的人群,现行的低保政策并没有将他们纳入救助范围。此外,随着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实现,大量外地劳动力进入,有些已经并正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些外来劳动力的低保、失业救助,特别是那些“无工作、无收入来源”的“新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低保政策也应做些适应社会变化的调整,扩大救助范围,使城市的低保制度能够真正惠及城市中的困难群体,使社会救助政策能够公平的适用于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2、逐步建立起与低保政策相配套的救助措施。目前,由于“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相当一部分救助政策和社保政策尚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有些政策缺乏连续性,使得基层操作面临种种困难。如低保政策与就业、住房、教育、养老金、粮油补贴等等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一切都向低保挂靠”,过度凸现“低保政策的含金量”,结果影响了低保政策应该具有的就业激励效应。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尝试建立起与推进低保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救助政策,将现在的养老、住房等各项补贴都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各项具体政策的帮困作用,使其独立地发挥各应有的作用,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低保政策的“含金量”,增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该具有的就业激励效应。

综上所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护城市中无业和无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而制定的重要政策。在年5月7日,由市民政局、市人事局等部门联合了《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地生活保障制度线的通知》这标志着在年建立起了自己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低保政策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但是还必须看到的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进步,许多惯用的政策、措施已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低保政策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完善该项制度,使其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就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需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