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5 07:27:00
导语:居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是我国基层政权的延伸,也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主要组织载体。居民通过居委会这一自治性组织,对居民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民主自治管理,正在成为城市社区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党的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也为居委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充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为《居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推进我区居民自治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上半年的调研成果,以及区民政局向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所作的《关于区居(村)委会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特对进一步加强居委会建设,推进居民自治工作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区居委会建设在区委区府领导下,经过几年有力推进,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现状。本届居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区委以构建和谐城区为目标,更加重视发挥居委会在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作用,许多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居委会组织健全,居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年,我区291个居委会按规定都进行了换届选举,其中58.4%的居委会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全区所有居民区都通过居民会议选举产生了居委会(共301个居委会、1560个居委会成员)。每个居民区都将居民划分为若干个居民小组,由热心小区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居民骨干任居民组长,从而在居民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和居民会议为基础、以其他组织及团体为补充的组织网络,使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反映民情有渠道、小区事务有担当、各项工作有落实”的居民区组织架构。
--加强工作指导,居委会工作更加规范。年本届居委会产生以后,区和街镇每年都以居委会主任为重点,每年对居委会全体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针对居民区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如何搭好居委会工作班子、提高居民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解决居民区仍旧存在的维护环境整洁、协调物业管理、协调邻里关系和帮困助难等几十个热点、难点问题,由等在这些方面工作有特色的居民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介绍经验和体会,形成几十篇经验材料,编成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居民区工作实务手册》发放给居委会成员。政府还指导居委会普遍健全、完善了居民会议制度、“三会”(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制度、居委会例会制度、专题会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居委会接待和访问居民制度等各种会议制度、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使居委会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目前,全区263个居委会达到了社区建设模范居委会的标准,占总数的87%。本区积极申报民政部在全国开展的“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年第一批93个居委会(31%)通过验收审批,创建成为了和谐示范居委会。
--加大财政投入,居委会工作条件明显改善。通过购买置换居民住宅、调整房屋用途、租用居民用房等方式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全区居委会平均办公面积达到92平方米,综合活动室平均面积144.8平方米,综合用房平均面积超过平均水平的如斜土街道240平方米、漕河泾街道240平方米、枫林街道375平方米、田林街道398平方米、华泾镇449平方米。各居委普遍实现了电脑联网和无纸化办公,模范居委会比例达到88.26%。居委会的平均工作经费由上届的不足万元增加到5万元以上。居委会全日制工作人员的月基本津贴由上届的700元左右增加到1400元以上。居委会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对稳定队伍、提高工作水平起了作用。
--居委会充分履职,四级网络作用明显。居民区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目前我区居委会工作普遍较正规有序、充分履职,无论是在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还是居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实现中,居委会都发挥了承上启下、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基础性作用。如,湖南街道旧房卫生设施改造工程中,针对居民认为“卫改”不能解决问题等抵触情况,湖南街道淮中居委党总支成立了“卫改”工作临时党支部,随时走访居民,加强宣传力度,上门察看民房,为居民调解改造施工中的噪音影响纠纷等,整个工程共排除难题近150起,使工程的每一环节能顺利推进。在抗击“非典”、禽流感、承办奥运、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愈显突出。可以说,这一级组织和这一支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同时,在这支队伍中,还涌现出了“小巷总理”兰素贞、躹躬尽瘁的居委会主任徐建新等一批事迹感人的模范人物。在这支队伍的周围,还形成了数以万计的社区工作积极分子,2245支群众团队,这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居民自治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初探
调研组认为,目前居委会存在四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居委会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二是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得不够充分;三是政府对居委会工作指导存在欠缺;四是居委会自身的工作方式与居民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在全市带有共性,在我区也不同程度存在。而且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解,相反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愈显不适,并由此而派生出种种影响居委会工作实效的具体弊端。如:居委会行政负担过重,各种指令性工作项目达150余项,各类台帐140多本,报表90多份;各条线延伸到居民区的评比达标名目繁多,达30多项;居委会工作压力大,居委会干部忙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接触居民,了解民情,排忧解难;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有所发生。居民区各类组织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在个别居民区比较明显。部分小区内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管理弱化,居委会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体现不够明显。有的居民区居民之间互相了解、信任度不高,公共活动参与率低,对居委会工作的认同感不够,居委会的公信力、号召力受损等。
调研组认为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客观上要求居委会明确定位、改进工作内容与方式。应该说,我们居委会建设有着优良的传统,如,“走千家、访万户”等大部分好传统,至今仍然十分宝贵,今后也不会过时。但时代的发展给居民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首先,在利益协调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居民住房公有,主要利益关系在单位,需要在居民区协调利益的空间和幅度很小。而现在这方面的矛盾和工作量非常大,这在贫富差异明显、居民异质化程度高的小区更加突出。其次,在困难诉求方面,过去虽然生活水平低,但下岗失业者很少;居住面积虽然较小,有些数代同堂,但很少独居、空巢老人;而目前我区有登记失业者18526人;独居老人8366人。近年来,区政府帮困助老力度大大加强,作为最终实施者的居委会,不但工作量明显加大,而且如何公正合理地把救助款、物(包括服务)分配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又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居委会行使手中的这个“权”,把好事做得大家满意其实并不轻松。再次,在民主参与方面,由于居民在居民区有大量的利益诉求,加上民主、维权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决策、表达自身诉求的要求也相应增强,希望参与“协调”而不愿意被“安排”意向越来越明显。
二是居民区工作和居委会工作这两个不同概念被普遍混同,造成部分居委会的自治性工作缺位和外界对居委会承担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误解。居委会的法定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居民区工作并不等于居委会工作,居民区至少有三大块工作。一是居民自治性工作,这是居委会的主要职能。二是以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市场服务类工作。三是政府社会管理工作在居民区的必要延伸。第三类工作目前主要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承担,而社工大多数又是本小区的居委会成员,这也就决定了这大部分居委会成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自治组织的成员,又是政府的“协管”人员,他们的工作也包含了这两部分。在目前情况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居委会行使一定的政府职能,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不能一概持否定态度。事实上,《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居委会工作任务中,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公共卫生等本身就属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事项,因此,政府行为在居民区是客观存在的。居民区工作与居委会工作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混淆,一方面使部分居委把自己当作政府的下级机构,影响了自治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造成了外界对居委承担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误解,片面地否认政府管理在居民区的必要存在。
三是居委会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不够明晰,工作效能受到一定影响。与街道的关系上,目前街道对居委会领导大于指导,工作方法上指导大于引导,往往把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内容等同于居委会整体工作,没能给居委会留出更多的自治空间,居委会也习惯听命于街道的工作安排,而对本居民区个性化的事情缺乏主动协调、自主解决的能力。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上,居民区的保洁保安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从道理上讲应该是居民以经济契约的方式购买物业公司的服务。但目前物业公司的管理很不规范,收费不标准、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政府在文明、安全、卫生小区等评比中,考评的是居委会而不是物业公司,居民也往往把对物业公司的不满迁怒于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为业委会)的关系上,居委会无论从法律地位还是居民选举授权形式上讲,都应高于业委会,对业委会有指导资格。但目前业委会这一掌握经济权的自治组织发育很不平衡,有的业委会出于自身利益,对居委会工作造成一定障碍,存在居委会有责而无(财)权、业委会无责而有(财)权的情况。
三、加强居委会建设、推进居民自治的几点参考建议
(一)重视换届选举,把换届选举的过程作为宣传贯彻《居委会组织法》、提高居民民主参与意识、夯实居委会组织基础的关键环节来抓。
要纠正和克服完成任务的观点,应该把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来对待,使之成为宣传贯彻《居委会组织法》、增强居民民主法律意识的过程,对居民进行动员和组织、增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的过程,对居民区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社区优秀成员被居民了解、认同和授权的过程。
1、早宣传,早发动。社区和居民区党组织要组织党员骨干先学一步,并带动广大居民认真学习《居委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选举的意义、居民在选举中的权利义务和居委会的法律定位、居民区民主自治等常识,从而为居民积极参与、有序参与打好基础。
2、争取基本实现直接选举。直接选举与代表选举相比,组织工作的量要大很多,但也有很多代表选举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群众的发动程度不一样。在选举期间召开的居民会议、居民小组会议等,在选举结束后是可以继续延用的,这对加强居民区的动员能力、提高居民区的组织化程度是十分宝贵的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平时是很难组织起全体居民活动的。其次,授权方式的差异,对提高居委会的公信力及居委会成员对选民负责的责任感有益。再次,直接选举也是对基层党组织指导社区民主自治能力的锻炼,为人大代表选举、社区民主管理等提供实践经验。从上届选举的情况看,直接选举的一次成功率及居民参与都很高(90%以上),因此,进一步提高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比例,尽量让有条件的居民区都实行直接选举是可行的。上届居委会换届选举,直接选举的居委会有170个,占总数的58.42%(市要求40%),有的街道达到78%。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市要求80%,我区计划基本实现直选。
3、以社会资源的整合为目标,产生新一届居委会候选人。具体有以下几点参考建议。一是放开眼界,深入挖掘社区资源。近年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较好地实现了单位党员资源在社区的重新整合。这一成果可直接用于换届选举,发动由单位回到社区的党员积极分子参加选举。二是提前引导社区骨干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群众的了解和认同。要引导社区骨干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倾听民意,为民解忧,为居民区建设出谋划策,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三是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又不搞一刀切。我们的居委会成员还不是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回到社区的部分人群,其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和奉献精神等,更适合社区工作,所以片面强调年轻化和高学历,条件尚不成熟。四是非坐班居委会成员的比例要合理。非坐班居委会成员通常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在职的单位干部,便于借助其资源为社区服务;另一类是已超龄的社区骨干,既有威信又顾大局,这两类人员占一定比例是有利的。但如果非坐班成员的比例过高,造成实际上“议行分设”,则效果不一定好。另外,为有利于居委会日后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考虑动员素质较好的业委会成员及居住在本居民区的物业管理负责人参加居委会成员的选举。
(二)政府改善对居委会工作的指导,为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创造条件。
一是继续加大对居委会成员的培训力度。我区每年对居委成员进行培训,培训中注重研究新问题、确立新观念、探索新路子,尤其是培育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通过自主协商解决居民区各类诉求的民主的自治能力,规范居民区的“三会”制度,做到既广泛民主,又有序参与的程序。这几年我区在居委干部各方面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居委会推进居民自治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努力为居委会排忧解难。解决居民群众困难,服务居民群众,是居委会的重要职责,现居民区有些问题的解决,当前还十分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如斜土街道定期组织“七所八所”到居民区现场办公为民解忧,康健街道深化康乐工程,提高居委会服务能力的思路,田林街道强化政府管房管人功能,解决居民区管理难的做法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三是继续切实为居委会减负。属于政府购买服务、延伸到居民区的社会管理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及街道可以召开会议及检查指导,但应精简会议,尤其要转变观念,大力压缩各类登记及报表。事实上过度繁琐的台帐资料不但不能反映工作实际,反而占用了抓落实的时间。小区建设好不好,只有居民群众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所以应克服形式主义,减少居民区繁琐的评比活动,从而尽可能做到政府对居委会的指导大于领导,引导大于指导,居民的评议重于上级的评比,使居委会的工作重心从政府事务转向小区的公共事务及为居民的服务。
(三)理清居民区的各类关系,搭建居民自治平台。
主要指居民区内部的工作关系,各类组织关系及居委会自身的工作方式。
一是理清三类工作的关系。1、明确物业归责。尤其是商品房居民区,对居民购买的市场化服务工作,应归责于物业公司。居委会(包括业委会)具有监督职能,当然也可组织居民开展辅助性的保洁、保安、保绿等活动(这些活动属于自治管理协助专业管理的范畴),但职责必须明确。在各类评比中,保洁、保安、保绿等项目应以检查、督促所在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为主。2、精简行政工作。对政府购买社区管理类工作,当然要做实做好,但必须明确这部分工作是由居委会成员中同时被聘为社工的成员担负的,而不是居委会本身意义上的工作,这类工作量要逐渐地注意减负减压。3、加强自治工作。小区内部的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类工作,既是居民自决自做的“三自”性工作,也是居委会本质意义上的工作,这是居民自治的主要空间。这一类工作主要内容是协调社区公共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具体如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和管理、小区自身建设项目的决定、为小区公共秩序而对居民行为的约定、健康有益活动的组织、对小区内困难家庭开展互助等。当然,在社区工作实际中,有部分自治领域提出的问题,需要政府或物业公司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理清各类组织关系。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并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确保居民自治的正确方向及有序实现。其次,要切实加强对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的监管。居委会通过居民会议形成的建议及管理意见,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应认真听取采纳。再次,要大力发挥居民组长、群众团队骨干的作用。居委会成员数量有限,但居民组长作用的发挥及群众团队的培育,可以大大增强居委工作的影响力,起到沟通信息、反馈民意、凝聚群众的重要作用。在有的小区,甚至可以起到以正压邪、代表主流民意的作用。
三是以适合居民自治的方式开展居委会工作。在自治领域,不但工作内容有区别,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应与之相适应。在行政领域习惯的安排、布置、命令尽可能少用。调研组认为,相对于工作的“做什么”、“谁来做及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三个主要问题,通过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进行解决,是比较成熟、易于实行的基本方式。即通过听证会决定“做什么”、通过协调会协商“谁来做及怎么做”、通过评议会评定“做得怎么样”。据悉,区民政局已经计划近期规范我区居民区的“三会”制度,相信会受到居民的欢迎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 上一篇:住宅物业管理问题工作意见
- 下一篇:社区节能减排工作调研报告
精品范文
10居民消费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