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5 07:11:00

导语: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社区实际,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自然和社会条件

是开埠较早的老城区,区域位置独特,近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流、冲撞、融合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赋予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发展优势。

(一)文化名人名家众多。社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京剧院、沪剧院等专业艺术团体,中科院分院、图书馆、宋庆龄故居等科教单位均坐落在此。秦怡、周小燕、尚长荣、陆春龄、任桂珍、李蔷华、沈传薪、张雷平等50余位文化艺术名人和17位“两院”院士、1154位离休老干部等,工作或居住在社区。他们经常来到社区居民当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使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文化服务。

(二)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社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建筑众多,目前,社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7处,文物总量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二。这些珍贵的文物,折射了海派文化的历史变迁,集中反映了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居民群众参与广泛。作为较为成熟的社区,民风良好、文明和谐,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文明共建的热情很高。街道已创成市级文明社区、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社区内有市级文明单位31家、区级文明单位40余家。社区文化团队建设初具规模,现有各类文体团队112支,近2000名居民骨干长期活跃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第一线,排舞、扁鼓、京剧、沪剧等群众特色团队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各类展示、比赛活动中频频获奖。

(四)经济社会环境优越。近年来,社区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逐步优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为完善的社区事务受理、卫生、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市容环境和便利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为老、帮困、助残等服务,使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能力更加强烈,也对发展社区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立足社区人文特色,在社区文化资源的充分整合、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上下工夫,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文化功能优势、发展优势,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参与广泛的社区文化建设局面。

(一)健全体制机制,社区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逐步深化。街道成立了群众文化工作共建委员会,吸纳了宋庆龄故居、京剧院、沪剧院、图书馆、生命科学研究院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形成了“优势互补、共管共建”的社区文化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单位在文化事业上的联系、联手、联合、联动。据统计,2006-年,街道与社区共建单位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1次,居民参加达2万多人次。

2004年,街道启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工程,首先推动学校场地、教室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2005年初,街道与市第二中学签订《地区学校资源共享共建、协商开放工作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逐步延伸到社区全部10所中小学校。通过街道、学校、居民的三方合作,形成了场地管理、活动组织、经费保障、伤害预防等一整套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学校场地开放的示范带动下,更多的社区单位向居民敞开了大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成为社区学校教学点,图书馆、工艺美术研究所、音乐学院附中等纷纷与街道联手举办技能培训、艺术讲座、兴趣活动等。通过共享工程,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单位支持、社会联动”的社区文化格局,许多原来封闭在社区单位“围墙”内的优质社区文化资源,进入社区、家庭,既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的品质,也方便了居民就近享受便利的文化服务。

(二)发挥独特优势,社区文化精品大量涌现。年,在众多名人名家的支持协助下,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社区文化名人服务指导服务机构——名家坊,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名人走上社区文化的舞台。街道先后举办了“弘扬国粹,感悟人生”尚长荣艺术讲座、“重温影画经典,感怀永恒魅力”吴贻弓电影讲座、“手执话筒品人生——张培朗诵与主持艺术”讲座、“音乐与心灵的互动”沈传薪音乐讲座、“沪剧玫瑰”沈惠中沪剧赏析等10余场高雅文艺活动,6000多名社区居民免费享受到专业的艺术演出与指导,《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都进行了报道。、年,街道还先后成立了社区合唱协会和戏曲协会,邀请社区内的文化名人名家作为艺术指导。这些载体不仅为社区名人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为社区居民送上了免费的文化精品,也放大了高雅艺术的辐射效应,推动了社区先进文化的传承、发展、繁荣。

(三)坚持面向基层,群众性文化团队特色鲜明。通过发现、总结团队建设上的新鲜经验,街道在群众性文化团队的管理模式、训练方法、活动组织上,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形成了团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模式。从政府管理为主向依靠群众自我管理转变,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一大批群众自治的社区文化团队涌现出来,活跃在社区各处。仅年,群众性文化团队就自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94次,吸引观众1.8万人次,还应邀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赛活动20多场。街道排舞队代表参加“迎奥运,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获得最佳魅力奖;京剧队参加区老年教育艺术节戏剧专场活动获白玉兰奖;管乐队、舞蹈队、戏曲队参加市摄影家协会年新春联谊会演出,等等。由社区文化爱好者自己组织的社区创作组,捕捉发生在社区中的好人好事,抓住一个个反映社区发展变化的闪光点,自编自导自演了《红绿牌的情缘》、《勤政廉政创和谐》等许多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优秀文艺作品,广受群众好评。嘉善居委的申曲雅韵沙龙、慎成居委的“6070”交谊舞会,等等,21个居委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名片”。

(四)传承人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社区内许多有代表性的老房子、老建筑,特别是分布在衡山路、汾阳路、淮海路周边的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近代城市乃至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凝聚了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社区文化的“根”。近几年,街道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主题,开展文物宣传展览、文博专题讲座、文物建筑免费开放等系列活动。社区内的田汉寓所、胡风旧居、陶行知旧居、曹天钦·谢希德旧居、杜重远旧居等名人旧居相继挂牌。发掘、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资料22篇、图片14套、影像资源14套。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面对不断深化的社区建设进程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社区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发展目标还不协调,需要进一步发挥社区文化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上的作用,倡导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促进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

其次,社区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需要更加贴近社区群众,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造更多符合区域特点、体现人文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再次,街道直接管理的社区文化场地资源不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硬件尚未达标,需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社区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四、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推进社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在社区文化功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文化“软实力”,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对社区文化功能的认识。街道除了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以外,正结合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逐步把社区文化向教育、科普、体育、社区服务、凝聚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延伸,拓展了社区文化的功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为此,结合调查情况,对社区文化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情感满足: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人们的精神、情感需要更为迫切,文化消费需求和娱乐方式更为多元多样多变。要主动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科教活动,满足居民求新、求美、求知、求健的要求,净化美好心灵、充实精神世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2、居民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技能和文明素质的人。提高人的素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知识、技能、礼仪、文明素质培训等,使居民不断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现代生活质量。

3、民风塑造: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社区特有的民风民俗正越来越受到现代文明和流行文化的冲击。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开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区舆论,培育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4、价值引导:强化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文教化,自古有之。在当前居民日益多元的价值追求面前,更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社区居民群众追求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公民。

5、社会整合: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中的机关、企业、校园、军营、小区各有自己的文化,都要融入社区文化的整体格局,从而进一步强化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关系协调、利益共享,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形成具有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目标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推动社区文化工作创新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准确把握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文化体制;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让社区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需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构建区域性文化平台。要继续深化社区文化建设从“区属”到“区域”的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力量整合。充分发挥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共建委员会的作用,打破行政管辖、条块分割的界限和“围墙”,发动社区单位建言献策、出人出力,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利用。发挥社区党建共建联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文化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提高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把开放的对象从学校向社区内的“大院、大所、大厂、大校”四大资源延伸,把开放的范围从场地资源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拓展,进一步放大资源共享利用的效应。三是进一步营造各方广泛参与的社区环境。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和谐的社区,都是公众参与率相对比较高的社区。要加强宣传动员,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区域性参与平台,加强街道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不断探索符合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和居民群众各自特点,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的社区文化参与机制,进一步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社区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加大街道财力投入。逐步扩大街道财力用于建设基本文化设施、购买文化产品、扶持文化服务上的直接投入,为文化资源免费开放、文化设施维护、文化活动组织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完善社区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继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活动室等现有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文艺骨干、指导文化活动、调配文化资源、建设文化网络上的作用,加强运作管理,挖掘服务潜力。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实现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进街道和社区单位网站的文化内容建设,提高网络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深入小区、军营、学校播放经典影片、优秀曲目,组织“送演出、送培训、送科普”活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低价优质的社区文化服务。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区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社区学校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针对不同居民群体,开设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读书会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3、充分利用社会性文化载体。通过文化阵地、文化团队和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多种资源、力量,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文化阵地体系化。以社区文化中心为骨干,以21个居委文化活动室为支点,以向居民开放的社区各单位场地、小区广场、健身苑(点)为补充,形成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的社区文化阵地的体系。二是文化团队多样化。进一步开发社区优势资源,“名家坊”、邬志星园艺工作室等社区专业性文化团队和各类兴趣协会、主题俱乐部、演出团体、体锻小组等群众性文化团队有机结合,强化组织保障,推动高雅文化和群众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积极为团队建设提供支持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管理。三是文化活动系列化。街道搭台,社区参与,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东方社区剧场、弄堂运动会、科普游园会等系列活动,打造符合社区特点、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持续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迎世博主题,丰富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广泛开展文明小区、楼组、单位、家庭创建活动,让群众评、评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使群众成为文明建设的主体,扩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渗透力。二是积极培育居民特色团队。开展“一居一特”创建工作,鼓励群众建设贴近基层的社区文化阵地,培育排舞队、扁鼓队、花迷俱乐部等居民特色团队,使基层文化迈入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三是拓展基层群众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发挥社区名人名家的专业服务功能,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组织文艺演出交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举办百姓戏台、群众艺术巡展等各类活动,发挥群众文化在加强情感沟通、促进人际和谐上的作用,通过文化参与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共建社区文化家园、精神家园。

(三)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形成社区文化发展的合力。

1、提高思想认识,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社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检查,确保社区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制度机制,提高领导社区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树立社区“大文化”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强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创新社区文化共建共管的机制、平台,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队伍建设,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街道专职文化干部、社区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居委文教干部和群众文化工作志愿者等的建设,提升工作理念、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打造高素质的社区文化组织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宣传鼓动人才队伍。关心、尊重社区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继续引导名人名家参加社区文化建设。充分总结社区特色文化团队的建设经验,发现、培养一批能力强、口碑好、群众认可的文化能人,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团队的节目创作、演出设计、活动组织、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上的特长,推广、扩大品牌示范效应,全面提高群众文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