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5 07:04:00
导语:城区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充分了解地区的城区管理现状,进一步理清城区管理工作思路,把城区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切实改善城区环境,代表组开展了专题调研。在调研活动中,我们先后走访城管七分队、交警、市容管理、日华保洁等单位部门,并听取各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等基本情况,以及在城区管理中依法行政、工作实效和热点、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召开部分居委会、居民座谈会,充分听取对城区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城管、交通、市容管理进行现场观摩考察。现将地区的城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地区整体现状及城区管理基本情况
辖区面积为5.87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中小道路17条,设立居委31个。居住人口达十万多人,社区旧式小区相对集中,而且是人口导入地区。“城中村”多达七个,南有南街,张金家塘;北有徐家桥;西有李家宅。人口结构呈多元化、流动性大等特点,是大量来沪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区,乱设摊现象尤为集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沪务工人员无序涌入,再加上辖区内大、中型企业(上耐厂、人造板厂、宏文造纸厂等单位)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关、并、停、转,职工大量待业,闲散人员多数居住在此,人口密度高,形成相当规模的供需市场。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就业难度大,就通过占道经营、破墙开店或跨门营业等手段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些摊点、亭棚、夜排档、地摊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碗”,赖以居住的“窝”。而正是这些摊点、亭棚、夜排档、地摊生存方式,成为城市环境脏、乱、差,城市管理混乱无序,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根源。
二、地区城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城区管理中居住区管理难以到位
由于地区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居住区内的破墙开店、违法搭建等现象比较严重,居民对此反映比较集中。加上以业委会为主要形式的业主自我管理的模式尚未完善,俗称“三驾马车”的物业、业委会、居委会之间不够协调,小区的各种问题不能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往往简单的要求城管、房办部门以执法行动来替代其日常正常的管理职责。在对违法搭建管理中,又涉及城管、房办、规划等政府职能部门,同时各自权限和分工不同,执法程序时间过长,致使违法搭建的势态难以遏止。物业管理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中,对小区内违法行为的制约缺少法律依据,造成物业依赖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的不利局面。
(二)市容管理中对乱设摊和跨门营业管理难以到位
道路两侧乱设摊和跨门营业现象是创建文明社区的一大顽症,也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市容管理过程中,根据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城管人员只有采取驱赶、暂扣或先期保存违规经营用物品的方法和措施,长期以来城管队伍建设、执法形象、执法力度、执法效果受到很大的制约。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往往造成不明真相群众的围观、指责、谩骂,甚至遭到设摊人员暴力相抗。在对跨门营业、店中店、流动车辆设点贩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城管与工商、交警部门信息共享、共同制约、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难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三)城管人员的编制严重不足
城管七分队目前人员编制仅24名,按照区域面积有5.87平方公里,人员的配备空缺还是存在一定的比率,这给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带来较大困难。社会的不理解造成了城管的执法难,工作效率不高。队伍严重缺编,人手不够。地域复杂,导入人口日益增多,城管队员像个消防队员,哪里有情况就往哪里冲,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依赖于街道和公安联合执法,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一个长效管理的模式。
(四)对城管的工作范畴宣传不够
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我们了解到居民对城管工作职责范围知晓甚少,认为城管穿着制服是代表政府的,居民对城管的执法工作期望值高。但在城区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依据和措施,在处理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中,造成城管执法威信下降,很难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三、提高城区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当前市容环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并不是几次突击整治、联合执法就能彻底解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行政的执法运作机制。
由于一些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出台,加上城管法律法规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缺陷,致使城管在执法工作中出现了明显的管理缺失,导致各类违章行为骤然增多。这就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尽快协调,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违法认定标准、执法依据、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及其与相关部门在执法方面的关系,避免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现象,促进执法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执法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二)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执法联动机制。
市容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一起简单的违章行为可能涉及城管、公安、工商、环保等诸方面,因此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完善相关部门执法联动机制。比如针对地区跨门营业占道问题这一难题,可由城管会同工商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城管部门加强对经营户占道行为的查处,并将处理情况交工商部门备案,作为工商执照年检的衡量依据之一;工商部门对新开的店面不具备经营条件或门面与经营内容不相符可能造成跨门经营的,不予办理相关证照,以便将占道经营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无营业执照、有固定场所的跨门占道经营户,依法予以取缔,从源头上遏制跨门占道经营现象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联合执法力量的临时组合性,执法方式的集中突击性和执法对象行为的反复性,使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需要在联动机制中落实各部门联络人员,并健全相应的案件移交、案件反馈、行政建议、部门联合执法等制度,将各部门联动工作纳入责任制追究范畴,以制约相关部门,有效保障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共管共建模式。
针对目前地区城市管理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共管共建模式: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管与社区共建机制建设。一方面城管要定期联络社区居委会,将城管执法贴近社区、深入小区,大力拓展城管执法进社区新路子,围绕“水、路、房、烟、尘、气、声”等执法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群众身边事、眼前事,实地解决社区内外涉及城管执法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发挥联络员、协管员等队伍的作用,动员他们采取以劝改、说服教育的方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切实解决管理空位或缺位的问题。只有通过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整合社区的管理、执法、服务资源,以共管共建的形式,形成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社区执法体系,才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管理体系。
二是对一些突出问题要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机制。比如对跨门占道经营等问题,可以通过共管共建的形式,由各经营户推选出业主代表,成立共建理事会,定期通报各经营户的违规违章情况,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表现良好的经营户予以表扬,激发经营业主参与市容环境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城管执法环境。要使市容市貌长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实施和谐城管“民心工程”,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浓厚氛围。
(四)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市容管理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突发性和反弹性,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根本在于创新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掌握规律,实行全方位管理。针对无证设摊、跨门营业往往在管理空档时间形成高峰的现状,根据其集散时间,总结规律性,采取错时制管理办法,防止出现管理“真空”,使市容环境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之下。同时,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多杀几次“回马枪”,出其不意,令违章者无空可钻,有效解决管理时间空档的难题。
二是把握难点,实施分类治理。对于占道经营问题,采取机动巡查与定点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双管齐下,坚决制止这类占道经营行为。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舆论导向。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意识、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是从源头解决好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宣传教育机制,在城市建设管理的“软环节”上做大文章。一是城管要积极依托各种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宣传城管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市民的城管法制意识,赢得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要重视和加大新闻媒体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正面引导、客观地报道城管执法案例和城管队员的公正文明执法形象,使市民了解城管的实际情况及执法的难度与苦衷,增加人民群众对城管执法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六)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执法队员要树立平和亲切的形象,掌握以说服式、疏导式、服务式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本领,坚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二要确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对难题顽症,通过有效的前置介入手段,预防违法行为。
三要倡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方式。在执法过程中多学会换位思考,寻找有效的管理办法;在执法实践中不断推行柔性执法,减少和化解与执法对象之间冲突的有效执法技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与队伍文明程度。
目前,一方面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分严峻和繁重。全市上下正同心戮力紧张筹办世博会,2010年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上海,我们必须将良好的城市面貌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承担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的任务。另一方面,市容市貌整治离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整治标准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法管理必须更加到位。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城管综合执法需要做更多更细的工作,有效破解矛盾。比如规划与规划执行脱节,城管执法执行难的问题急需解决。这就需要发扬探索创新的精神,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强化法律支持和综合手段,推动城市综合执法工作上境界、上水平、上档次。
- 上一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 下一篇:小区物业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