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入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5 06:50:00
导语:村民收入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化进程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员,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认真落实,年9月已全部完成了“农转非”以及所有劳动力纳入城保工作。但这仅仅是从人口性质的变化来看城市化进程,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化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内,有许多村民利益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劳动力就业安置、村民生活保障等。
农民失去土地这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后,靠有限的劳动力安置费的确无法维持其长远的生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力就业必须走向市场化,发挥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作用。现有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村民的素质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就业观念和就业岗位要求。因此,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保障村民生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拓宽思路,多途径探索提高村民收入的路子
一要拓宽思路,用好政策,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资源和生活保障;二要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作后盾,解决好集体经济后续发展问题。
(一)保障收入
1、“农转非”全部进“城保”。-年,镇全面开展了“农转非”及劳动力安置工作,至年9月底,全面实现了新龙华等16个村5053人的农转非,完成3655名劳动力安置工作,妥善解决了488名在校生的安置工作,1398人进入养老。实现了全镇农民从户籍身份上转化为居民,实现了城市户籍管理一体化的实质性转变。当时,考虑到加入社保是群众生活保障的最低底线,一定要争取最有利于村民的政策,一次性实现了全镇所有农村劳动力均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2、不断提高养老金补贴。一直以来,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补贴标准与城市养老人员生活费标准不一致,较大幅度低于城市人员,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群众生活成本上升,使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征地养老所共有征地养老人员1935人,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征地养老人员生活困难情况,多次组织调研并提高征地养老(退休)等人员的生活费。目前,本镇征地养老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生活补贴费从431元/月逐步提高到958元/月,并对企业养老人员和社保退休人员工资不足958元/月的,补足958元/月。年,镇政府共投入1182.42万元用于发放4000余名征地养老(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同时,为保障政策的平衡性,经过深入调查,与闵行区政府协商、研究,年8月,将上个世纪90年代征地进闵行区集中管理的640名征地养老人员接回我镇养老所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另外,为保障和提高征地养老人员的医疗待遇,根据《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沪府发[]44号),年初,对征地养老人员参加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进行调研,截止3月20日,全部完成1948名养老人员的参保手续,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他们的看病成本。
(二)劳动收入
1、关注民生问题,稳步提高劳均收入。镇党委、政府重视提高职工收入,将这一指标列入各村公司年度工作考核,明确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企业发展与职工工资增长相结合,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及工资水平,参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当年度工资增长指导线,合理制定年度工资增长计划,形成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同时更多关注一线职工工资分配,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时,安排工资增长时,对一线职工予以倾斜,保证一线职工工资逐年增长。一线职工未增加工资的,经营者薪酬也不能增加。对于因企业无岗位安排而待岗的职工,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年终给予一次性补助。
年度,全镇24家镇、村公司职工就业率70%,在职和离岗职工人均收入39267元,年均增长10.7%。
2、大力发展地区产业,促进劳动力就业。从全镇层面,我们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制订了《招商引资奖励方法》和《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通过产业调整和园区建设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能级和后续发展实力,特别是在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地区劳动力就业,提高劳动收入。各镇、村公司在招商引资和企业扶持中,也有倾向性地以部分政策优惠条件换取更多职工就业,并在关停并转中小企业改革工作中,关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适当保留部分中小企业用于解决职工就业问题。
(三)股金收入
1、规范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镇共有镇、村两级公司25个,其中:镇级公司5个,村级公司20个。截至年末,总资产63.59亿元,所有者权益42.75亿元。镇20个村有170个生产队,自1999年9月起,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在全镇开展了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审计评估、资产界定等程序,截止目前,已完成12个村、135个生产队的撤制集体资产处置工作。
2、推进股份制改革。年,根据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意见通知》(沪府办发[2006]3号)提出的“坚决制止‘一撤就分,一分就光’”以及“在村、队撤制时,对国家尚未征用,法律规定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其权属”的规定,经过多次调研、座谈,出台了《关于贯彻〈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补充意见》(徐华府[]31号),明确剩余土地及其收益的权属,采取股权与货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体资产处置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时,又出台了《关于已撤制村剩余土地收益事项处置的试行办法》(徐华府[]44号),对已撤村公司的剩余土地及其收益进行了重新界定,村民可按撤村时农龄作为依据,入股新集体经济组织。贯彻落实44号文件,加快实施留余土地处置工作,不断推进各已撤村公司资产界定、股权化改制方案制定、组织机构设置以及董事会、股东会建立等工作。
同时,镇党委、政府历年来一直注重强化集体资产管理,确保安全增值。制定出台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每年确定经济考核标准,严格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集中制,确保集体资产安全。采取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操作方式,由浅入深的进行企业结构性改革,完成了一批企业的改制工作。按照行业相关、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开展了集体经济资产重组、行业整合等改革措施,整合优化集体资产,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房产收入
1、加快老宅基改造。“”以来,以重大市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老宅基改造。镇域范围内共改造老宅基7个,总占地面积116.87亩,居民508户、1422人。其中,依托市政重大项目生态专项工程改造了4个老宅基;依托商品房小区开发改造了2个老宅基;依托政府主导集中建设绿苑动迁安置房改造了1个老宅基。目前,镇域范围内还存在5个行政村的14个老宅基未动迁改造,其中牵涉国有、集体土地588.25亩,动迁居民1570户、4396人。此外,镇尚有11个宅基地散落在田林等6个街道。利用项目建设和开发,加快老宅基改造,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动迁补偿收入,改善原有住房条件,动迁安置多余的房屋还可继续用于出租,获得租金收入。
2、用好政策获得收益。2006-年期间,依托市政府“两个1000万”配套商品房建设要求,积极争取绿苑动迁安置房建设项目落地,这一项目加快了镇域内老宅基的全面改造步伐,有利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更实现了村民集中动迁回搬,离土不离乡的愿望。同时,通过政府招投标建设,村民代表参与房型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建设配套标准,保障了村民房产利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一是劳动力安置问题。生态专项工程建设使地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美化,但同时,随着大量镇属企业的搬迁和关停并转,使地区大量务工村民下岗、待业,形成新一轮的就业压力。以生态专项工程为例,因该工程建设,动迁了镇46家集体企业,造成800余名劳动力有待安置。二是征地补偿资金问题。铁路南站、生态专项工程等市政重大工程征用了大量集体土地,各村普遍反映,相比周边土地征收价格,目前的集体土地征地补偿价格标准偏低,无形中集体资产收益下降,在下一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中,村民收入分配将减少。
(二)集体资产管理、发展、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大量资产以货币形式量化给村民后,使流动资金周转捉襟见肘,市政重大工程又征用了大量土地,使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以生态专项工程为例,该项目实施后,华浦、东湾两村的集体企业用地基本全部被征用。土地的减少和自有资金的不足将给今后的劳动力安置、每年的职工年终分配和后续的撤制村队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是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例如受农村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集体企业拥有的房屋无产证,这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上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但村级公司承担着职工就业安置及农村老宅基管理费,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村级公司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有关村民社会保障的问题
一是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补贴的资金来源问题。征地养老人员每月958元生活费中,720元是基本生活费,238元是生活补贴费。生活补贴费的资金来源于撤制村队中提取的10%统筹基金,随着近年来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的发放,当初撤制村队时提取的统筹基金已逐渐减少。二是征地养老人员收入增长机制问题。征地养老人员基本生活费增长机制应与城镇居民养老金的增长机制接轨,否则,每当市政府提高一次城镇居民养老金,就相当于征地养老人员生活水平下降一次。
(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
一是商业设施十分薄弱。镇商业配套设施相当缺乏,这给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都带来影响。自2005年起,镇本想通过征地留用地制度建设镇社区商业中心,但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仍然未得到批准。二是公共交通问题。镇居民日常出行所依赖的公共交通基本集中在龙吴路,公交线路相对较少,方向也比较单一,更没有轨道交通,给地区企业和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影响长远发展。
总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如何确保村民收入增长,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无经验可谈,只有在实施中逐步探索,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 上一篇:政府年度总结工作报告
- 下一篇:居委干部选拔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