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粮食流通思考
时间:2022-03-19 09:30:00
导语:农村粮食流通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20*年沿海八省市率先推行直至20*年全国各省市全面推行的以“放开粮食购销、放开粮食市场场、放开粮食价格”即“三放开”为特征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粮食流通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农村粮食市场被激活,农村粮食流通的市场主体、形式、环节、渠道、设施等,都开始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发展不快,发展层次仍较低,还很不适应发展粮食流通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农村粮食市场主体发育状况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前,农村粮食市场主体基本上为清一色的国有粮食企业,同时伴随着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局部调整,另外也存在着为数不多的私人粮食加工经营企业以及农村私商粮贩”(有些地方俗称“粮贩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三放开”,催生了农村粮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了粮食流通,成为农村重要的粮食市场主体。
1.国有粮食企业。近几年国有粮企自身改革力度大,一方面通过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人员大幅减少,通过撤并、拍卖资产收缩网点,设施大幅减少,其影响力与作用不再可能与过去相比,但另一方面又因其依托于政府某些粮食政策性业务,如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储备订单粮收购,退耕还林粮、救灾粮、以工代赈粮供应,以及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如在农村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基地,与农户共向建立粮食生产经营联合体等,这些国有粮企仍然是农村粮食流通的重要市场主体。特别是在主产区,由手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比销区慢,民营、私营经济力量还薄弱,国有粮食企业在农村粮食流通中依然发挥主渠道作用。
2.农村粮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粮商一度被国有粮食部门独家垄断粮食购销压得无法生存,只能充当偷偷摸摸、私下收购销售一些粮食的“粮贩子”,随着粮食市场化的深刻变革,这些“粮贩子”转而光明正大,公开地走在农村粮食收购队伍中,活跃在粮食收购第一线,并在国有粮企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收缩农村购销网点,影响力减弱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中,已经成长为各地农村粮食流通的重要市场主体,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这里,笔者拟对目前全国粮食系统内使用频率很高、叫得很响又十分流行的“农村粮食经纪人”问题谈点不同看法。按照辞海解释,“一般经纪人”是指:“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可见,经纪人本身不直接从事买卖,只是为买卖双方介绍买卖,起中介作用,从中收取佣金。而归纳目前粮食系统某些媒体、专家学者所指的系统内较流行的“农村粮食经纪人”,主要是指三种类型的对象:一是农村有小本买卖经验的农民;二是粮食企业下岗职工;三是农村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如:稻谷协会、小麦协会、粮油服务社等)。而这三种类型“农村粮食经纪人”的共同点是: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购粮食,再转手出售给国有粮企或其它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对此,笔者认为,第一种、第二种类型所谓的“粮食经纪人”,他们从农户手中收购粮食并销售出去;实际是在从事粮食直接买卖,而不是介绍买卖;获得的是粮食销售利润,而不是收取佣金。因此他们实质上并不是“农村粮食经纪人”,而是原先被称为的”粮贩子“,现应称之为“农村粮商”的粮食购销经营者。如果将他们称之为“农村粮食经纪人”,那设在农村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其收购的粮食转售给中央储备粮或其他粮食经营者,则也应归入此类。依此推理,农村将不再存在粮食经销商、粮商,不再存在农村粮食商业,粮食商业变成了粮食经纪业,这显然是荒谬的。第三种类型“农村粮食经纪人”,笔者认为情况比较复杂。虽然都是农民自我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但有的纯粹是为农民提供粮食生产、收购、种子、技术等方面服务,它属于中介服务组织,属于真正的“农村粮食经纪人”。有的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名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应属于集体粮食商业性质,不能划归为经纪人。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粮食经纪人”还包括农村中只是为农民售粮介绍购买方或为企业介绍售粮农产的公民或法人组织,他们通过介绍粮食购销业务获得一定的介绍费、服务费。
笔者认为,应准确界定“农村粮商”与“农村粮食经纪人”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概念,不能将两者相混淆,不能因为“粮贩子”带贬意而否认其“粮商”的真实身份,也不能因为“经纪人”叫法好听而滥用概念。混滑‘粮商”与“经纪人”两者概念,既不利于农村粮商的发展以及管理,不利于农村粮食流通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真正的“农村粮食经纪人”的发展。目前全国粮食系统内存在曲解“农村粮食经纪人”概念的倾向,并且不断加深、强化,对发展农村粮食流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近几年农村粮商队伍发展很快,但由于概念不清,有关部门难以制定出具体管理办法,农村粮食流通特别是粮食收购市场秩序还比较紊乱。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尽快明辨是非,准确区分“农村粮商”与“农村粮食经纪人”。因为这个问题事关粮食流通管理法规、农村粮食流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事关农村粮食流通的健康稳定发展,事关粮食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的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农村粮商十分活跃是在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量减员增效的背景下出现的,他们及时填补了国有粮企出让的收购销售空间,运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了方便农民卖粮、搞活农村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农村粮商队伍的快速发展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是对我国农村落后的粮食流通格局作出的正面积极效应。农村粮商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当然,由于农村粮商队伍近几年快速发展,也存在管理不到位、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有的粮商无照无证从事收购,压等压价,掺杂使假;有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有的不讲信用;有的无序竞争,降低粮食质量,哄抬市场价格等。为此,对农村粮商既要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其发展,又要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3.粮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粮食经纪人。这是农村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一类粮食市场主体。由于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小生产与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粮食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种粮农民组织起来,或为种粮农民提供粮食流通中介服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应运而生的粮食合作社以及相关的粮食经纪人,尤其是粮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粮食流通重要的市场主体,并随着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规模生产的发展而壮大。
4.农村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近几年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产业化经营企业通过运用“公司+农产”、“公司+基地+农产”、“公司+科研+农产”等多种模式,将粮食生产及流通各环节产业链联结起来,带领农民联结粮食流通,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农产由此也分享到粮食流通效益。这类产业化经营企业也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粮食流通十分重要的市场主体。
5.农村粮食加工、转化用粮企业。近几年由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大,农村纯购粮人口有所增加,在国有粮食部门加工业衰退,尤其主销区衰退更明显情况下,农村民营、私营粮食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有的加工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设施、技术还较落后,加工的成品粮质量差。而转化用粮企业除饲料外,大都是新兴企业,技术设备较好,用粮数量大。
(二)农村粮食商流与物流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农村粮食商品流通在主产区、主销区呈现两种不同态势:主产区农村仍以粮食收购为主,主销区农村则以粮食销售为主,辅之以少量粮食收购。主产区余粮较多,农民出售余粮的渠道也比过去通畅,不再是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一条道走到底,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市场,哪里价高就往那里卖。必要情况下,国家还制定了最低收购价进行定向保护收购,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但是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分散小规模生产,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加上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措施尚跟不上,农民获取有关信息特别是粮食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往往滞后,因此出售粮食的自主行为往往显得不够理智,存在“卖跌不卖涨”、“待价而估”心理,从而错过售粮最佳时机,未能获得最大效益。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地方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出售的又是没有附加值、增值的原粮,因此只能得到粮食生产的初期收益,享受不到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增值的效益。在主销区农村,农民少有余粮,粮食收购量极少,而粮食销售在网点、品种、质量等方面又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全国农村粮食销售市场均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国有粮企网点近几年大幅收缩后农村粮食供应网点大大减少,专营粮油的网点更少,网点设施差,供应品种单调,质量基本上无保证。“放心粮油”尚未大部分大范围进入农村,农民消费粮食的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上。农村粮食物流与商流相比发展更为缓慢,甚至没有什么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前几年,农村粮食物流设施主要分布在国有粮企,而包括城乡在内的国有粮企由于“老人、老粮、老帐”等“三老”包袱重,粮食物流包括粮食供应、仓储、加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少,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投入更少。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一方面,农村中国有粮企旧的供应网点、仓储设施有—大部分被拍卖、集井而减少或改作它用,粮食加工厂少,设备陈旧落后;另一方面,改革也促使农村新建一些粮库作为储备粮仓,一些网点改造成农家店、连锁店方便农户,但为数不多。
(三)农村粮食流通各环节发展情况
1.农村粮食收购。粮食收购是农村粮食流通的主要环节,对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粮食收购放开后,农民从按照国家计划、任务交售余粮转变为按照市场规律自主出售粮食,以取得最大的收益,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动体现。但是,由于农村信息不灵,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加上农村市场经济发育度不高,农村粮食市场管理尚未跟上等原因,粮食生产者在粮食收购中仍处于弱者地位,未能完全享受到市场化的好处,售粮不能增收或增收不多。由于小规模生产,售粮未能获得规模效益。近几年一些地方推行粮食产购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效果很好,但尚未形成气候,大多数地方粮食产购加销各环节仍然相互脱节,农民损失最大。由于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农村粮食收购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收购市场竞争激烈,各粮食收购市场主体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收购行为中千差万别,时有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的情况发生,粮食收购市场无序运行在许多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普遍未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单个农民在无序的粮食收购市场面前也显得很无奈。
2、农村粮食销售与加工。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前相比,除退耕还林粮、以工代赈粮、救灾粮外,农村政策性粮食销售基本上已退出,特别是主销区及其它非粮食主产区,农村纯购粮人口增加较快,缺粮户可以自主购买粮食。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销售网点设施条件差,经营方式单一。大多数农村小杂货店、粮油饲料店经销粮油,设施简陋,品种少,城市已推行的现代营销手段、营销方式,在农村尚未推行,农村粮油超市、连锁店、粮油服务社还不多。二是粮油商品质量令人不放心。城市超市粮油商品、放心粮油尚未大规模进入农村,加上农户消费需求仍处在较低层次上,劣质、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粮油商品在农村仍有一定市场.粮食加工企业因粮食市场的放开在农村更趋于小型化、分散化,加上加工设备落后,加工的成品粮质量差、档次低。设备较先进的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不多,还未能占领农村粮食销售市场。
3、农村粮食储存与运输。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前,农村原来主要以国有粮企为主的收储库储存大量收购的粮食,多年来由于仓储维修改造资金投入不足收储库设施较落后,影响粮食储存保管质量。近几年由于国有粮企自身推行改革,一方面粮食收购量减少r在销区减少的幅度更是相当惊人,仓储设施减少并且破旧.另一方面新建的少量储备粮库虽然设施先进但存量不大。社会各种经济成分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存粮不多,仓储条件大部分较差,管理不规范,储粮条件不好.农产家庭存粮包括待出售商品粮以及口粮,绝大部分储存保管条件差,损耗大,品质劣变快,便员科学安全的储粮设施在农村尚未得到普及,推广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的任务还很艰巨。农村粮食运输状况也币适应时代变化要求,由于农户分散、小规模生产,制约农村粮食运输业发展,运输工具落后,运输质量不高。
(四)农村粮食流通渠道
现阶段农村粮食流通渠道呈现多样化,但是由于农村商品化、市场化发育还不够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间接运销仍是主要渠道,即农民生产的商品粮通过收购然后批发给经营企业再销售给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手中。自产自销还不多,主要有两类:一是分散的农户在集市上小量销售,主要在交通不便的乡村;二是少部分生产粮食单位通过自己销售渠道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主要是一部分农场、建设兵团。目前许多地方出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产销联合体,是近几年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产物,是自产自销的一条新型的粮食流通渠道,但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在产销联合体中,经营企业如何与农产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何解决粮食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等。除了上述几种渠道外,农村粮食流通渠道尚有以物换物,即以自己生产的粮食兑换不同粮食品种,或组建粮食银行”,将农民自留粮吸储进来,运用银行的管理理念,开展粮食经营活动,但都还不普及。
二、现阶段进一步发展农村粮食流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进一步发展农村粮食流通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均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上述一系列重要意见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对发展我国农村粮食流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粮食产业是农村、农业的一项重要主业,粮食流通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粮食流通现代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各行各业的战略任务,更是对农村粮食流通业自身发展的具体要求。
(二)大力发展农村粮食流通,是统筹发展城乡粮食流通的需要,是粮食流通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村粮食流通是粮食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收购环节的实现主要在农村,农村人口依然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城镇化的推进,带来的迅速增加的农村纯购粮人口,意味着农村粮食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粮食销售潜力。粮食生产基地是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粮食生产还是具有发现价格、配置风险的粮食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粮农与粮食期货市场的关系将十分密切,等等。大力发展农村粮食流通,必将促进农村粮食收购、农民粮食消费、粮食加工、粮食期货贸易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推进粮食流通业发展,推进粮食产业的发展。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统筹城乡粮食流通发展,在今天城市粮食流通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粮食流通落后状况,大力发展农村粮食流通,促进城乡整个粮食流通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村粮食流通,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需要。由于目前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农民公共服务的缺失,加上农民自身市场经济理念、法律知识的缺乏,在粮食流通中农民往往处于弱者地位,自身权益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重视发展农村粮食流通,重视农民在农村粮食流通中的市场主体地位的作用,以促进农村粮食流通规范有序运行,让农民能够分享到粮食流通的效益,实现增产增收,让放心粮油占领农村粮食市场,让农民消费粮油做到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通过发展农村粮食流通,逐步改变农民在粮食流通中的弱者地位,享有粮食流通的参与权、话语权、成果共享权。
三、现阶段发展我国农村粮食流通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现阶段发展我国农村粮食流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培育创新农村粮食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和粮食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全面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促进农村粮食流通规范有序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积极培育农村粮食市场主体。活跃、发展农村粮食流通必须要有多元的粮食市场主体参与,为此,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粮商。目前农村粮商在粮食收购中走村串户,帮晒;帮扬、帮搬,方便农民售粮,艾扩大了农民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农村粮商的管理未能跟上,加上这支队伍素质较低,从业道德不规范,使农民群众的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对此,我们既要积极鼓励农村粮商队伍的发展,让更多农民参与粮食流通,分享流通效益,同时又要切实加强管理。要建立农村粮商经营资格制度,根据农村粮商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资格条件,并加强培训。粮食;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以及粮食中介组织。我国农村粮食生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生产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市场之伺的矛盾。而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把种粮农民组织起来,成立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也是国际上较通行的一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同时由于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销售粮食提供服务,属于粮食经纪性质,因此它是今后农村粮食流通的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农村粮食流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已制定出台了脓民专业合作社渤,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有许多优惠的政策规定,要用好有关政策规定,促进农村粮食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农民种粮增收、推进农村粮食流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除了积极发展农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外,还要支持农村其它类型粮食中介组织,如农村粮食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专门介绍粮食实卖的公民或组织。三是引导和鼓励城镇粮食经营企业及其他粮食经营者参与农村粮食流通。国有粮企经改革在乡村仍然保留一定的经营网点、设施,应充分发挥自身政策优势、经营优势,努力创新粮食经营方式,继续成为农村粮食流通的重要市场主体。城镇股份制粮食企业、民营、私营粮食企业,要将连锁店、超市等经营触角延伸到乡村,将粮源基地设在乡村,将放心粮油送进农村,参与农村粮食流通。
(二)以粮食产业化为抓手,发展农村粮食流通。实践证明,粮食产业化经营将粮食生产与流通紧密联结在千起,为农村粮食流通注入了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农村粮食流通,要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让更多种粮农民进入粮食流通领域。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很关键的是要大力扶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规模优势,增强它们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主,特别是粮食加工、食品、饲料、酿造、制药、化工、生物质燃料等领域的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深入农村,建立本企业粮源生产基地,带领当地农民按照企业对粮食生产种植技术的要求生产粮食,并负责所生产粮食的销售。龙头企业要特别注意建立与农民合作关系的长效机制,在粮食生产;流通利益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农民利益,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联合组建股份制的粮食合作经济组织,让种粮农民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行合作经营,让种粮户与企业共同关心产业化经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切实重视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和粮食市场建设。广大农村的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不能忽视。,从目前农村状况看,广大农村粮食供应网点、农民家庭储粮设施以及主产区粮食收储库,应作为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重点予以重视。农村粮食供应网点建设,要在目前结合实施“食品安全信用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国家应增加投入,发展更多的连锁店、农家店,让更多的放心粮油占领农村市场;确保农民方便消费、安全消费。农民家庭储粮设施建设目前还只是在部分地方实施,尚未普及。国家也应增加投入,全面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修建农户家庭粮仓,推广家庭先进储粮技术,减少损失。主产区粮食收储库紧缺韵地方,要抓紧新建一些,对必须使用而且还可以使用的旧库进行维修改造,满足主产区粮食收储需要。农村粮食市场建设的重点应抓好农村粮食集贸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农村粮食集贸市场有的需要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方便农民交易,有的须要新建。市场建设必须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另外,作为与粮食生产、与粮农密切联系的粮食期货市场,要纳入农村粮食市场体系的范畴,加紧建设更多粮食期货市场,并且力争绝大部分粮食品种进入期货市场。
(四)开发推广农村粮食经营新模式。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受城市消费方式的影响,农村居民在粮食消费方式、层次、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这对于农村粮食经营是,种挑战。根据农村粮食消费新情况,如何开发创新经营模式,并加以推广,这是发展农村粮食流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可以考虑在乡村推广粮食超市、粮食连锁店、粮食服务社。以各种经济成分骨干粮食企业为龙头,组建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城市的同时,将粮油品种特别是放心粮油等商品配送到乡村,建立乡村粮食超市、粮食连锁店、粮食服务,并以服务农民需求为宗旨,供应农民所需品种。在经营方式上,结合农村特点,开展“两代一换”业务,即;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粮油品种兑换其他品种,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代售和其它生活用品销售业务;乡村粮食超市、粮食连锁店、粮食服务社要为农民提供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及技术信息,要办成农民的“贴心店”,这样才有生存发展的动力,否则,往往昙花一现,虽后因经营不下去而不了了之。另外,还可以借鉴银行管理理念开展粮食银行经营,将农民自留粮吸储进来,按一定标准折算成成品粮,填好粮食存折发给农民,农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凭存折随时到粮食银行提取优质大米(或原粮),并实行城乡通存通兑,不仅可改善农民家居环境,减少储粮损耗,而且农民也能吃上放心粮,又方便生活,还可以促进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此外,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粮食品种进入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配置风险等功能,期货市场信息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要将期货市场信息传导给农民,让种粮农民不仅了解期货市场动态,而且学会利用期货信息指导粮食生产。
(五)依法管理农村粮食流通,促进粮食流通有序运行。20*年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农村粮食流通管理有法可依。要按照《条例》规定,切实加强农村粮食流通管理,确•保农村粮食收购市场有序运行,粮食销售安全、卫生、质量可靠。’为此,当前一要特别注意强化农村粮食收购市场依法管理,维护粮农权益,《条例》规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的经营者,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但国家粮食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许多地方按照僧行办渤规定实施,其结果是农村粮食收购市场难以管理,运行无序。其原因一是“年收购量低于50吨”在实际中难以界定、难以操作;二是由此带来的是一部分个体工商广由于无须取得粮食收购资格,他们在农村违反粮食收购有关规定收购粮食未能依法得到处理。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修订《暂行办法》,使之与《条例》精神相一致。只有对所有进入农村收购粮食的经营者都实行资格许可制度,农村粮食收购市场才便于管理,做到有序运行,农民权益也才能得到维护。二要依法加强对农村粮商和农村粮食经纪组织、经纪人管理。正如前文所述,要正确界定农村粮商与农村粮食经纪人。针对农村粮商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大力培育、充分发挥农村粮商作用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增强农村粮商的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粮食收购,不坑农、损农。对农村粮食经纪组织、经纪人,有关部门也要制定专门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执行,维护粮农权益。三要加强对农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引导农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依法经营粮食,维护农村粮食流通秩序。四要引导农村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建立诚信自律体系,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五是各级粮食、工商、物价、卫生、质量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农村粮食收购、销售等粮食流通各环节的管理,依法行政,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
- 上一篇:粮食统计工作发展思考
- 下一篇:大粮站仓储设施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