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03-04 06:28:00

导语: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思考

*报告提出了加快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农村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十三亿多人口,7.37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国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农民的思想觉悟如何,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深刻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否,将会决定全社会小康生活的实现与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人们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日益丰富。笔者看过一份调查资料,说有的农村专业户由于活忙,舍不得花时间去看县、乡组织的文艺演出,却宁可出钱雇人干活,自己听农业科技讲座。这种现象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充分反映农民对文化需求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农民不仅需要“蹦蹦跳跳”的小文化,更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更需要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大文化。这就是说文化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把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为农村社会稳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当前目标。因此,加快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思想文化道德教育,提高7.37亿农民的觉悟和素质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什么是先进文化?一般来说,先进文化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代表着与时代同步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当前,加快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十分迫切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推陈出新,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向前发展的必要手段。改革开放在给农村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变化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种腐朽文化,封建主义残余文化或沉渣泛起,或乘虚而入。封建、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腐蚀了农民的精神世界,危害农村的稳定,使基础政权也产生了一些腐败的现象。不加快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不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事业就可能毁于一旦,全面实现小康、构筑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难以实现。

党的*给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农村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农村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社会要加快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反映了先进的生产力,它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在经济领域的一种存在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要同宣传现行的农村经济政策相结合,以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是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信心的需要。

二、用丰富知识武装农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农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提高他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现在虽然绝大部分农民已从文盲、半文盲中解脱出来。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就必须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把对农民的持续教育摆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推广科技知识。尤其是农业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被广大农民所认同,它在农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在农村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另外,在农村必须普及法律知识,对农民进行不间断的、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法律是硬约束,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道德是软约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发挥法律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又发挥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自我启发功能,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确立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多种实现模式。新时期要扭转农村文化建设持续下滑的趋势和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必须要用国家力量的介入,国家公共财政介入是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状况主要的和基本的途径之一。公共投入机制创新的核心在于激发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要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引入“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等多种实现模式。“公办民营”即通过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民办公助”以民间力量为主体,公共财政予以补贴奖励,引导民间力量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同样可以达到公共财政投入最大化的目标。在当前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文化投入责任主体不明、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扶持民间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四、加强文化网站建设。文化网站建设应以建设“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村级“文化大院”为龙头,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村级文化建设可在开展“文化大院”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农村文化中心户”工程。在每村选拔一家农户,主人是有思想政治觉悟的明白人,家藏有几百册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和居室条件。动员他们联系20—50个农户,帮助他们每年组织3—5次较为集中的文化活动。让农民文化中心户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骨干,为农村文化搭起一个舞蹈台,为农民获取信息打开一扇窗口。

五、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场、馆的作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国家为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服务而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强文化阵地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走进来,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同时,文化馆要积极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乡村,指导乡村文化站、文化大院和农村文化中心户开展活动,提高其活动的质量与水平。

六、认真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践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科教、文化部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三下乡”活动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活动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增强针对性,提高活动的质量,真正达到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七、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民间文化队伍是我们繁荣发展先进文化的一个方面军。我们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底蕴丰厚的优势,从扶持“兴趣户”,支持培养“传统户”。改造利用“闲耍户”入手,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事业单位和个体文化户的发展。群艺馆、文化馆等社会文化辅导机构,要把支持他们拓展文化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到他们中间,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艺术水平。有条件的可以选送民间艺人到专业剧团进行深造。使他们脱颖而出。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方面,应让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同等的权利。同时要积极探索对民间文化团体和艺人进行等级管理的办法,对民间文化团体和艺人实行等级管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