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责任区建设思考

时间:2022-03-04 11:24:00

导语:税务责任区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务责任区建设思考

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制度中明确了税收管理员是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中负责分片、分类管理税源,负有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税务管理责任区是指主管税务机关在专业化分工前提下强化属地管理与事权管理,对所属部门或人员根据其管理职能、承担管理责任划分的管理区域。

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是税源管理,而责任区管理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责任区是税源管理的载体,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主体。因此,只有实现税收管理员与税务管理责任区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税收征管之目的,切实加强基层税务管理责任区的建设

一、丰富责任区载体建设

(一)合理划分税务责任区

主管税务机关应本着依托信息化、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利于采集征管信息、落实管理职能和考核责任、方便快捷服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原则划分责任区。

1.责任区管理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所有管辖的纳税户纳入责任区管理,责任区设置的数量应以管辖地域的大小以及纳税户数的多少为依据进行合理划分,即综合责任区。

2.按“条块结合”方式设立的主管税务机关,除了应按行政区划设立税务责任区外,对条线管理的企业还应按主管部门或所属行业的不同设立相应的责任区,即分类责任区。

3.外税、进出口税收主管税务机关及实行大企业专业管理的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责任区,即大企业管理责任区。

4.商品交易市场在划分责任区时,可根据市场规模单独设立责任区,也可将几个商品交易市场组成一个责任区。

5.对乡镇或集贸市场范围内的个体业户,根据纳税人的数量可单独设立个体管理责任区。

(二)合理设定责任区评定指标

责任区的工作质量考核以现行各项税收管理制度为衡量标准,对责任区的考核纳入本级目标管理考核,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定性考核主要考核责任区管理工作是否完整、及时和准确。完整是指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明确的工作职责是否履行,领导交办的任务是否落实;及时是指各项工作是否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准确是指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操作,制作、记录、传递相关文书,是否存在因主观原因未按要求履行职责。

定量考核指标主要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即征管质量指标、执法质量指标、纳税遵从度指标和纳税服务指标。

征管质量指标具体包括非正常户认定准确率,欠税增减率,滞纳金加收率,票种的鉴定维护准确率,监控决策系统中的各类错误信息,停业面等各类数据指标。

执法质量指标具体包括税种登记及时率,违章处罚正确率,未准期申报、入库催缴率,逾期申报处罚率。

纳税遵从度指标具体包括零、负申报率,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超期核销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负率,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规范率,所得税贡献率,普通发票申报准确率,征税面,双定户征税面增长率,个体税收增长率,达起征点户月户均定额调增率,查账征收户户均纳税额增长率。

纳税服务指标具体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及时率,工作流执行及时率,注销登记规范率,供票资格认定准确率。

在制定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考核指标,针对具体工作情况,结合干部的业务素质、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风险程度等因素,科学地对各责任区管理员制订一个合理的指标值,进一步量化、均衡、公平考核体系。

(三)切实推进责任区信息化管理

针对当前纳税人数量快速增长和征管人手相对紧缺的客观矛盾,责任区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水平。通过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和整合与责任区管理相关的软件,为责任区管理员履行职责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责任区管理员日常工作中所获信息应及时按要求输入计算机,实行共享。责任区要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同时以信息化为依托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并据此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责任区要通过网络实现与稽查、征收等部门的实时连接,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确保工作顺畅衔接。积极推行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装置,督促使用税控装置的纳税人如实录入经营数据和开具税控发票。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监督和奖惩机制

进一步完善责任区考核指标体系,以省局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为基础,结合税源监控指标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对分局长、科(股)长、管理员等不同层级的责任人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并书面落实到人。要建立责任区管理过程控制机制,切实加大考核监督力度,通过内部考核、外部评议的形式加强对责任区的监督考核,定期对各层级责任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质量给予考核评价。

逐步建立责任区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对责任区管理的星级评定,突显优秀管理责任区的示范作用;建立责任区管理激励机制,完善责任区管理主辅岗制度,开展评选“管理能手”活动,鼓励税务干部成为税源监控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从而促进税务管理责任区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责任区管理是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税收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只有靠扎实的征管基础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重点主要在基层,基层是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化责任区管理正是加强基层税收征管基础的有效措施。

二、强化责任区主体建设

(一)强化培训,提高综合技能。通过对责任区税收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利用日常的政治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从思想上帮助管理员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税务职业道德。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安排岗位人员每人讲一课,每人出一卷,每月一考试,每季一评比,让新手上路,老手更专。根据新形势下税收工作实际,结合管理员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培训。如:企业财务制度、财务知识、税收政策法规等专题培训和讲座,增强管理员依法治税的能力;公文处理系统、一户式查询系统、CTAIS2.0系统和监控决策系统等操作培训,提高管理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数据综合分析利用能力;针对管理员管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层次不一的实际,开展管理艺术和沟通技巧等培训,增强管理员沟通协调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和交流,定期开展责任区税源管理讲评会,增强管理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管理员能力升级。结合能级考试、能手选拔和执业资格考试,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去超越自己,塑造新我,让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增强,个人内涵充实。通过岗位练兵,使得税收管理员做到“五清一会”,即管户及相应行业基本情况清;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资金运用情况清;申报纳税及欠税情况清;发票购买情况清;适用税收政策情况清;会运用“五清”资料进行纳税评估。

(二)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制度是规范也是要求,要提高管理水平,堵塞管理的漏洞,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是要加强责任区管理员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要结合实际,科学管理。根据日常工作特点,管理员应实施分时段管理。即:每月1—10日,管理人员在分局负责抄报税、税款申报和入库等催报催缴以及日常事务性工作;11—14日管理人员采集申报信息,开展相关的数据审核分析;15—25日管理员下户开展调查、巡查、核查、日常性检查和纳税评估等工作,掌握纳税人的经营动态;26日至月底管理人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本月的工作报告,制定次月工作计划,了解纳税人的认证信息,开具发票的情况,掌握收入的主动权。三是开拓思维,创新管理方法。实行税收管理员下户工作报告制度,下户工作要填写“税收管理员下户申请审批单”,审批单上注明下户对象、下户工作内容、计划下户时间和时限等信息,批准后下户,杜绝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下户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促进工作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防止滋生腐败。在内部建立税收监控体系,强化对责任区管理员的监督;在外部通过开展向纳税人述职述廉、设立举报电话、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形式,加强对管理员的约束。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税收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调查、核查、协查和巡查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还包括日常检查、税收政策宣传送达、纳税咨询辅导、掌握所辖税源户籍变动情况、税源管理分析等工作。结合责任区主辅岗制度和定期换岗制度,实行股内竞岗、股间竞位,针对不同的管理岗位和管理团队,科学确定竞岗竞位的内容、程序、要求和标准,使得各人自如发挥专长,巧妙克服不足,进一步激发责任区管理人员的工作潜能,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职责是责任,也是工作目标,职责不明确,责任就难以界定。规范职责,明确责任是加强税收管理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税收管理员责任区管理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增强落实意识。二是与管理员签定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三是利用思想分析会、民主座谈会、分局长与干部谈心等形式,了解责任区管理员工作动态和心理状态,及时加强教育引导,促使其增强法治意识。

(四)完善奖惩,强化考核。奖勤罚懒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推动工作上台阶的重要举措,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如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考核要立足于目前工作现状,通过细化企业类责任区的20个指标和个体责任区的12个指标来进行,哪项指标达不到要求就扣哪项的分,既直观也公正。二是加大奖惩力度。制定量化的奖惩额度,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方面着手进行。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奖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四是建立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对在考核和评比中落后的管理员要坚决予以换岗,同时对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较长的管理员进行轮换。对责任人员因过失或者故意造成工作过错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施主体与载体的立体管理

(一)实施责任区层级点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提高管理员和责任区整体的工作绩效。基层分局按照责任区讲评制度,实施“层级讲评”:一是抓自评,进行自我对照,提升自我纠错和自发上升的能力;二是抓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三是抓点评,从一定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和整体的进度上来点评,可以实行股长、分局长和县局联动办等层级点评,也可以请专家点评、领导点评。

(二)实现绩效管理。基层分局要完善三项机制:一是争先创优加分制,二是工作业绩得分制,三是工作过程问责制,根据市县局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好税收管理员的问绩问效和沟通考评。

(三)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同一个时期,不同的人工作绩效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工作绩效也不一样。工作中要对讲评的内容进行不断改进,修正工作方法,调校工作内容,利用例会、短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工作分析,目标调整和措施落实,并建立起跟踪考核和反馈机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找出妨碍工作绩效的主要症结,提出今后改进方向,促进被考评人和责任区工作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总之,税源管理的主体税收管理员通过对税源管理的载体税务管理责任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即实施载体与主体的有机结合,对税务责任区进行调查、核查、协查和巡查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与服务,才能实现对税源的有效控管,推进依法治税,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基层税务管理责任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