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3-04 11:18:00

导语:市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思考

企业所得税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在新税法的框架下如何找准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成为当前摆在各级税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企业所得税管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是一项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为此,在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过程中,基层税务部门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

一、目前*市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市企业所得税收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年全市企业所得税收入比2006年增长72%。*年1-6月份全市已入库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期增长76%。企业所得税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重稳步提高,使企业所得税在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市企业所得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纳税户数增长快。二是企业亏损比例大。三是户均入库税款少。四是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明显偏低。

二、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高要求与基层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的矛盾。

企业所得税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最复杂、管理最困难的税种,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计算复杂,调整烦琐;核算形式多样,控管难度大。从税种认定、申报资料审核到汇算清缴复审、汇算清缴检查、各类备案管理等,业务技能要求非常高,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所得税政策的税干较少,能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知识的税干则更少。与企业所得税管理要求相比,无论是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市局为例。一方面,直接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人均管户183户。由于税收管理员除管理企业所得税外,还要从事其他税种的管理,各类调查核实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所以管理人员大多通过个别调查、微机查询、电话询问等形式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原因,往往疏于实地检查,对税源的监控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

另一方面,在人员素质上,国地税机构分设后,只有少部分企业的所得税属于国税部门管理,基层从事企业所得管理的人员较少,大部分税干对所得税业务生疏,干部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干部对各项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理解不一,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知识、现行税收政策等方面知识更新不够及时。虽然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各地加大了相关业务培训力度,但是干部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培训效果一时难以显现。目前从事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除市、县局专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高以外,基层管理分局的税收管理人员大都存在“一多三少”问题,即税源管理人员户均管户多,精通所得税业务的少,中青年管理人员少,专业学校毕业的管理人员更少。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基本上是个别熟悉业务的科(股)长,带领一批非专业人员及45、50岁以上人员从事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基层管理人员的现状,严重制约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复杂性与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的矛盾。

企业所得税政策及管理规定比较复杂,历来是税收管理的难点。有些政策是专门适用某个行业的,有些政策是专门针对某个企业的。如:由于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存在着差异性,使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必须把会计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核算技能,而且要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规定。但是目前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大都没有达到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要求,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总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尤其是税前扣除项目的有关规定了解不全面、掌握不准确,无法正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在具体的税务处理中经常发生不会处理或处理错误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会计主管机关财政部门只是设置准入门槛,即考试发证,而考试内容主要是财会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对税收知识要求掌握的不是很多;二是按照《会计法》规定,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应纳入财政部门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与集体经济份额不断萎缩,财政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弱化,对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监控不力,导致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大都不真实;三是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属于聘请的兼职人员,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财务工作,对税收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企业所得税具体的新政策、新规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企业所得税申报质量差,给正常的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企业所得税控管难度大与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的矛盾。

企业所得税信息化控管水平远没有增值税高。目前,国税部门在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对纳税人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多年来,对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全部依靠人工进行。税务人员对申报表的审核绝大多数是就表审表,只要逻辑关系正确就认定企业申报没有问题。二是对企业成本列支范围缺乏有效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进行监控尚未实现,一些重要行业(如:房地产企业)隐瞒销售收入、虚列成本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国、地税信息共享不及时。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对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进行了调整,企业所得税处于国、地税务机关共管状态。当前,由于国、地税部门使用不同的税收征收管理系统,税收征管信息无法实现时时交换,如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所得税管理,实行地税部门预征,国税部门进行结算补征或退税,有时两个部门在执法的口径和标准掌握上存在差异,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和税收管理的效率。

(四)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的有限性与税收违章的普遍性的矛盾。

税务稽查部门主要职能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年*市、县2级稽查局查处各类税收违法案件的稽查面仅为0.52%。从*年开展的服务性调研来看,应纳所得税的企业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税收违章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存在故意偷、逃、骗国家税收的行为。受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采取收入不入账、虚列成本、多摊费用等不正当方式,形成纳税申报不真实。有的纳税户增值税申报有销售收入,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常年为零申报,年度申报出现亏损。二是税务机关对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有力监督。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是根据企业的账证情况确定实行查账征收或核定征收的办法。一旦确定核定征收,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税务部门对核定征收的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就不可能象重点企业那样重视,使得一些企业存在做假账、两套账的问题。三是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审批管理项目的监督亟待加强。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将会愈来愈多,加之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差异,使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报批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有许多企业未报备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税前扣除项目的报备,常常会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是企业的纳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少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往往按照业主要求进行财务处理,造成企业账簿虚假、资料不全、信息不足、数据不准,会计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使企业内部财务机构形同虚设。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应对措施

当前,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全面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强化培训,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所得税管理队伍是适用新企业所得税法要求强化所得税管理的关键,也是所得税改革发展的需要。税务机关要根据企业所得税的特点,在本单位选拔精兵强将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不但要培训所得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放眼长远培养一批所得税知识方面的师资队伍进行系统内再培训。近期应将新税法与实施条例、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差异、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作为培训重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完善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全部纳入整个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通盘考虑,逐步建立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交换平台,优先建立汇总纳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全国范围内的传递和共享。二是将企业所得税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电子化转变,尽快优化CTAIS2.0征管软件,实现CTAIS2.0征管软件对所得税备案管理的工作要求,逐步取消手工台账。三是加强对取消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通过申报、审核等环节相关信息以及分户台账的电子化实时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跟踪监控。

健全机构,实施所得税专业化管理。一是省辖市国税局要全面实现所得税管理机构单设,充实所得税管理人员,把专业对口、熟悉财会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所得税管理队伍中。二是各县(市、区)国税局、市直各管理分局设置专门所得税管理机构,把现有兼职人员从其它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专职管理所得税。三是在基层分局实行所得税专业化管理,设置所得税税源管理机构,专司所得税管理、评估、汇缴审核等工作。

分类管理,优化所得税管理工作效能。对纳税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按照企业经营规模大小、财务制度健全与否、纳税信用等级高低以及所处行业不同等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一是要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要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情况,不断调整不同时期的重点税源户,在日常征管中予以重点监控。二是要加强行业管理。了解掌握不同行业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对纳税人当年或当期申报的涉税信息进行重点分析、评价,并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及时掌握纳税人各种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出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三是要对一些账证不健全、核算水平低或者无能力核算的中小企业,要督促其建账建制,同时,做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合理确定核定征收标准,保证核定征收的公平合理,保障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创新改革,引入企业财务人员办税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财务人员办税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办税质量,保证企业所得税法的正确施行。一是要科学设置办税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主要围绕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备案管理、税务违章、其他涉税事项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每半年进行一次办税质量评价,评价方法实行人机结合,以计算机记载的企业上报的有关数据质量为主,对企业办税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三是要客观确定办税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设置《纳税人办税质量评价表》,对企业办税人员办税质量进行量化积分,确定办税质量评价结果。四是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市、县国税局要将办税质量评价结果抄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将企业办税人员的办税质量纳入会计档案管理。对办税质量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纳税人,要在网络媒体上及时公布;对办税质量被评定为较差等次的纳税人,作为税务机关重点管理对象。同时将评价结果寄送企业负责人,促进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管理。通过建立办税质量评价制度,督促办税人员提高办税质量,促进企业规范财务核算,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

优化服务,积极实施辅导性检查。汇算清缴工作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定性为纳税人自核自缴和税务机关组织清算检查“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一些企业办税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规定不清楚,业务素质偏低,自核自缴能力差,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大量的所得税汇缴检查,不仅造成了工作上的忙乱,而且使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开展辅导性检查可以强化税务机关在汇算清缴中事前宣传辅导、事中指导督促、事后总结上报的作用。一是要准确定位汇算清缴辅导性检查的性质。辅导性检查就是在汇算清缴期内,税务人员选择重点企业对照有关税收政策,辅导纳税人进行汇算清缴,同时检查纳税人的纳税调整情况是否准确,促进纳税人准确进行汇算清缴申报。二是要确定重点辅导检查企业,对大量的中小企业实行会议布置,集中辅导,对重点企业、风险企业要逐户对其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对会计报表和申报表逐栏分析,特别是要把主、附表联系分析作为主要分析内容。三是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设计《企业所得税辅导性检查统计表》,表中内容的设计详尽到每项扣除项目。四是要在具体辅导检查中,强调辅导与检查并重,要求辅导人员按照《企业所得税辅导性检查统计表》中列名的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从企业的账簿、凭证中找出数据,按照政策进行对比,对未按规定申报税款的,则要求企业进行调整,减少企业由于过失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税务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