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干部培训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3-03 04:15:00
导语:基层税务干部培训分析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训是团队里有组织的获得与工作要求相关的业务技能的过程。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团队不仅是劳动型组织,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每个组织都将更加关注培训。培训的实质是塑造事业业发展的第一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又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要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提高人力资本的能力,调整人才的结构,主要途径就是员工技能培训。技能是一个国家和企业保持长久优势的唯一源泉,而技能的完善是无止境的。国家的强盛和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团队人力资源的开发寓于团队的发展之中,并服务于团队的发展。
干部培训工作现状评价
近几年来,我局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干部素质摆在重中之重位置,致力干部能力建设,着力“人才兴税”战略,着眼于时代趋势,面向国税事业的发展,将职工教育当作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点多面广。近四年来,我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内容涉及党务、政务、税务、事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培训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二是人多时长。近四年来,我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累计培训时间416天,平均每年培训10期,平均每年培训104天,平均每期培训10天。从培训时间上计算,每年培训耗时100多天,按每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2.5个工作日中就有1天时间培训。近四年来,我局组织培训参训人员共1764人次,平均每年培训达441人次,在职人员每年平均有2.5次培训机会。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期三个月的脱产“更新知识培训”,实现了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要求。
三是有喜有忧。从可喜的视角上看,培训效果显著:整体素质提高了;知识结构优化了;岗位技能增强了;干部的视野开阔了。从有忧的视角上看:以前的培训这种方式至少有两种弊端:其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老师基本上都是业务骨干,而且都是现学现卖;其二培训方式比较传统。近几年来,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在集中培训中,又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完全是传统的培训方法。所谓传统培训方式,是指由企业自行组织,通过邀请外部的专家学者或内部业务骨干担任培训教师,定时、定点、有一定规模、脱产或半脱产,就某个专题进行为期数天或数星期的正式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有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保障性差;针对性差;持续性差;体系性差;长期性差。
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对培训师资的需求。基层最稀缺的就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以前我们的培训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的老师,有理论基础,欠缺税收工作实践;一种是内部人员,一般都是某一方面的精英,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功底不够。两种老师都有相对的片面性。
对培训教材的需求。教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来,总局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基础知识(x)、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y)、更新知识(z)三个部分组成的新型教材体系。对于基层干部来说,仍然满足不了现实需要。比如:税源管理方面的教材、税收分析方面的教材、纳税评估方面的教材、税务稽查方面的教材、税务行政管理、税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教材几乎是空白。
对培训基地的需求。现在全省有大悟、京山、九宫山、武当山四个培训基地,从数量上应该说够了。但从内容上说还不完整:设施功能不完备,注重了学员住宿、吃饭方面的硬件投入,忽视了教学设备的投入;基地没有可供选择的师资人才库;对市、县局使用基地没有明确的优惠待遇规定等等。如果各市、县都建基地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对培训载体的需求。现在已有很多培训载体,也可以说培训载体多元化。但是就全省国税系统而言,在网络化培训上还没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没有很好地依托内网,建立配套完善的远程培训、考试和管理系统。比如考试题库问题,县局也建立了考试题库,由于受视野、观念、水平等等因素制约,题库容量小、范围窄、更新慢。如果能建立全省统一的题库,基层使用会很方便。
对培训机制的需求。当然培训机制包括很多方面,我想侧重讨论建立解决“工学矛盾”的机制问题。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但是如果砍刀太旧,磨起来也是很浪费时间的。基层干部这把“刀子”确实有些旧了。人最糟糕的事就是耗完了你的知识资本。我们基层干部的知识老本已经耗完了。从第一学历看:我局现有在职人员173人,其中:专科2人,仅占1.1%;中专57人,占32.9%;高中100人,占57.8%;初中9人,占5.2%;小学5人,占3%。从现有学历来看:有162人取得了专科以上学历,占在职人员的93.6%。现有学历基本上从两个主要途径取得,专科主要是在职湖南税专毕业,本科主要是在职党校毕业。通过脱产学习,从全日制学校正规培训获取学历的人员几乎没有。无论第一学历,还是现有学历,按照知识的折旧速度计算,可以说知识老本已经耗完了。那么,既要更新知识,又要不耽误工作。最好最简单的机制就是建立“中长期脱产学习机制”,让每个人每年都有至少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时间,而且要坚持3—5年不变。
对培训时间的需求。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有充余的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但是,只要一谈起培训或学习,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为什么?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一部分时间;二是临时性工作较多,冲击了正常工作时间;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忙于应付各级检查,占用了一部分时间;四是休闲娱乐,耽误了一部分时间。如果上级给下级“减负”,少一些不必要的临时性工作安排和检查,则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基层单位自己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又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基层干部少玩一点,再挤一点时间。把这三个时间集中起来用于培训,时间问题就解决了。而且,现在的工作人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多了,就人浮于事,既耽误工作,又耽误时间,每年集中一部分人员脱产学习,即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又可以更新知识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目前,许多培训还存在一些弊端。有深层次的问题,也有浅表性问题;有理念上的问题,也有机制上的问题;有硬件上的问题,也有软件上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树立科学的培训理念。理念左右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培训理念是一种存在于观念中的对培训活动的深层次的认识,它决定干部职工对培训目标的认识,决定单位领导对培训手段的选择,约束着教育培训部门对培训过程的组织。树立什么是科学的培训理念呢?
一是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国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因为,新人进的少,老人数出不去,老人数知识老化,要靠培训,才能适应工作要求。选择的对象决定了我们选择的理念。如果不是在“人人都能成才”的前提下开展培训,那么还奢谈什么培训!?
二是树立“人才就是资源”的理念。国税事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广大国税干部职工,依靠有能力的国税干部职工,有能力的国税干部职工就是人才,就是国税事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可持续利用人才资源,必须培养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
三是树立“培训具有催化剂作用”的理念。大家普遍感觉到现有干部队伍缺乏活力,那么,培训就具有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培训更新知识,补充能量,就能增强活力。
四是树立“参加培训就是享受福利”的理念。谈论福利,很多人兴趣昂然。谈论培训,很多人索然无味。这就是不正确的理念导致的行为结果。除了九年义务教育外,接受教育都是要付费的。我们现在的国税系统的培训,一般都是公费“买单”,可学习的知识却归我们个人所有。难道这不是福利吗?
五是树立“培训是就业的必然选择”的理念。现在我们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选择了国税就选择了终身。当然这与我国公务员的制度有很大的联系。我想将来个人可以选择单位,单位更有权选择个人。所以,现在是你选择了国税,国税不能轻易地抛弃你。今后,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如果你不具备从事这个职业的技能,你随时随地都会被抛弃。无论就业前,还是就业后,培训才是就业的必然选择,唯一的选择,终身的选择。
探索特色化培训模式。适合国税系统特色的培训模式应该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所谓工作学习化:是指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型组织强调工作中的反思,认为反思是最好的学习;所谓学习工作化是指把学习过程看成最重要的工作,其它都靠后排;当今社会,无论单位与单位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习速度的竞争。特色培训模式必须要求培训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综合应用各种现代培训方法,比如:网上培训、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岗位练兵、培训超市;组织方法:模块化、学分制、导师制、教练术、一线通、培训项目经理制。教学方法:每日一题、每月一训、每季一考、每年一评;以赛促学;过程研修等等。此外,现代培训要求培训和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培训,培训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如果脱离开国税管理的实际情况,就像是望梅止渴。
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培养具有税收专业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培训师资力量尤为重要。首先,培训师必须熟悉国税的内部环境、管理风格、业务状况;其次,培训师必须认同国税文化、价值观念;再次,培训师的所有培训的内容,都是围绕岗位技能来开展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及调整。培训老师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后,才能提高受训者的兴趣,最终提高培训质量。国税系统要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
建立实惠的激励机制。一是重视自学成才。比如,鼓励在职干部获取更高的学历。有计划地选送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参加税收、经济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相近专业本科学历教育,为国税事业的发展培训和储备高层次学历人才。二是重奖岗位能手。凡取得省、市级最佳能手、岗位能手者,一次性分别给予奖励,公务员考评时测评分数同等的情况下,优先确定为优秀公务员。三是重用学习结果。把学习培训、业务调考成绩同定岗、晋升、奖惩、评先及工资、福利待遇紧密挂钩,做到技能优、业绩优,则岗位优、待遇优。
- 上一篇:稽查成果分析及运用辩证思考
- 下一篇:基层税收建设问题与对策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