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执法环境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2-03-03 04:01:00
导语:税收执法环境问题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税务部门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向规范、信用、法治的健康轨道。从当前税收执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损害税法威严、擅自变通税收政策、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既影响到依法治税的深化实施,不仅影响到依法治税的深入实施,而且直接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税收执法环境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当前完善税收执法环境已势在必行,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已迫在眉睫,研究和解决税收执法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税收执法环境问题试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一、完善税收执法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税收执法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一方面,和谐社会需要足够的经济财力,而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只有严格税务执法,坚持做到依法征收,才能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实现共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税法是国家的重要法律,与全体公民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税法执行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税收执法环境混乱,税务执法有失公正,那么,国家税收政策就不能完整及时地得到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通过规范税收执法,完善执法体系,积极营造一个民主执法、公平执法、文明执法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完善税收执法环境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途径。依法治税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法治税的成败取决于税收执法环境的优劣,取决于税务执法队伍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没有公正的税收执法,没有良好的内外法治环境,依法治税就不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税收工作也就难以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还要提倡信用为本的税收环境,不仅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而且要求税务部门诚信执法,形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双重约束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推进依法治税向纵深化、人性化的目标迈进。
(三)完善税收执法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竞争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严格执行各类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的纳税义务,否则将造成市场无序和失控,企业将会陷于市场混乱。完善税务执法的目的就是要整顿税收秩序,规范征纳行为,净化税收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营造文明的执法环境,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生存处境。
二、税收执法环境面临的问题
由于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涉及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显然当前税收执法工作常常会遇到各类形态的阻力和困惑,税务部门往往处于进退两难,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集中表现为税收执法环境不优。
(一)税务部门执法亟待规范。当前,税收执法环境的不优,首先源于税务部门执法行为不规范。一是税收执法监督乏力。目前,税收执法监督的重点侧重于内部监督,而忽略了外部监督作用的发挥,致使在少数税务干部中故意违反税法,擅自减免税款,搞权钱交易,甚至与不法纳税人串通一气,虚开发票,侵吞税款的严重问题.二是执法队伍素质偏低。一方面,由于受学历、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税务干部的执法素质严重滞后,没有熟练掌握各类税收法规或只是一知半解,导致执法过程中时常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涉税案件处理出现偏差,执法有失公正;一方面,还有一些税务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在税收执法中存在着收人情税、关系税的问题,有的在查处纳税人偷逃税案件中关系好就少收少罚,关系差就多收多罚,缺乏执法的严肃性,成为执法有失公正的又一方面问题,等等这些严重的影响着税收执法质量,影响着国税干部的社会形象。三是责任过错追究不严。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制订下发了《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全国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等“两个办法一个范本”,其它各级国税部门也相应制订并推行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但总体情况不尽人意。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考核机制,考核中存在害怕得罪人的“面情”观点,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过错追究存在表面化和软弱化的问题。
(二)政府依法行政期待完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行为不规范,也是税收执法环境不优的重要原因。一是行政干预依然存在。个别地方政府只考虑经济发展,不顾虑国家政策,强行出台优惠政策,或者直接进行税收干预。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往往出面要求税务部门给予相应的减税、免税或免予稽查等优惠。税务部门一方面要执行税收政策,另一方面要支持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往往左右为难。二是部门配合不积极。新征管法明确规定了工商、金融等部门应当支持配合税务执法,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相当突出。对事关本部门利益的涉税问题,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时干脆借口拒绝。有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赢得储户信任,或者招揽储蓄客户,拒绝税务机关依法冻结并扣缴涉税当事人的款项。国税部门与工商、地税部门信息共享更是有名无实,没有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沟通信息,导致实际工作中信息失真、信息不完整问题普遍存在。不少纳税人只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而没有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有的注销营业执照而没有及时注销税务登记证,影响税收执法的透明度。三是税收执法保障力度较差。主要表现在税务稽查中缺乏涉税证据搜查权、嫌疑证据查封权等法律依据,一旦发现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比如明知纳税人转移财产,税务部门却因没有相应的权力而无能为力,只有借助公安、司法部门的力量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否则,税务执法就不符合程序。税务部门也因此常常失去获取证据的最佳时机,难以对偷税抗税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打击,滋长了不法纳税人违法犯罪的嚣张心理。
(三)公民法律意识有待提高。一是税法意识淡薄。多数个体纳税户税法知识欠缺,认识仅停留在“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义务”的浅显层次,至于缴纳的税款到哪去,缴纳的依据是什么,则漠然置之,或者根本不去了解;有的纳税人搞两套账、账外账、不建账、建假账,故意隐瞒实际经营额,从而达到偷税、逃税、骗税的违法目的。二是信用环境缺乏。国家提倡明礼诚信,需要全体公民参与,哪个部门失信,哪个公民失信,社会信用就是不完整的。显而易见,税收执法信用尚需完善,纳税人信用不容乐观,社会信用环境有待优化。三是思想认识片面。有人认为税收执法不可能公正,总会存在收人情税、关系税现象,总会有偷税行为,也有人认为税收只会增加经济负担,不会带来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依法治税是长期的,没有认清税收的本质含义。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反映在现实中必然难以做到依法诚信纳税。
三、完善税收执法环境的几点思考
从广义来看,税收执法环境的概念较为抽象,它不仅要求税务部门严格执法,而且需要广大纳税人自觉守法,还需要社会各届诚信协税,共同建立一个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执法环境。
(一)注重信用体系,强化诚信执法的意识。一是广泛进行信用意识教育。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普及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使其真正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引导广大纳税人充分认识到,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实质就是一种信用经济,促使公民看得更远,从而认识到只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企业才能立足市场,才能有更快发展。
二是严厉打击涉税犯罪。坚持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定期通过电视等各种媒体对不守诚信、不合乎道德规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并联合有关部门对造假、欺诈、偷税等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其合法经营,诚信纳税,形成一种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行纳税信用等级。设立评选诚信纳税人制度,每两年举行一次,大力倡导诚信纳税,将纳税人的纳税情况按信用程度划分等级,对信用较好的纳税人进行实质性的奖励,从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亦可实行免检、免税的优惠政策;对信用程度较差的,进行严格管理,使不诚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成本和非正常支出高于诚信纳税的成本,体现出诚信纳税的优越感。
(二)着力制度落实,完善依法纳税的环境。一是落实税收执法公示。实行办税“八公开”,对纳税人普遍关注的,关系到纳税人切身利益的税收政策,应当及时予以公布,加大税收公示的透明度,公开纳税人的核定税额、定税的程序,实行民主评税议税制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税负不公现象,同时,落实涉税案件举报制度,对偷税、抗税等行为进行举报,对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及时将执法情况进行通报,真正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诚信纳税的环境。
二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要切实对照总局制订的两个办法和一个范本,积极构建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考评机制,明确执法岗位职责,对税收执法进行严密监控,将执法责任落实到领导、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重点抓好“征、管、查”三分离,出现问题,一查到底,严格追究过错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三是建立税务执法资格认证体系。主管部门要注重执法岗位人员管理,经常组织执法资格培训,确定执法能级资格,严把执法素质关,促使执法考试与考核结合,能力与能级相宜,执行与监督同步,从而激发执法队伍活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不具备执法资格的或不能胜任执法岗位的,要坚决调离执法岗位,切实解决执法队伍素质问题。
(三)优化公共服务,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一是广泛开展税法宣传。要注重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拓宽税法宣传渠道,突出税法宣传实效,宣传内容直观易懂,做到面向社会,面向纳税人,面向不同阶层公民,使税法家喻户晓;要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目的地举办税收法制培训班,促使各级党政领导正确理解税务执法,促使广大税务干部和纳税人自觉学法,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要开设类似“大家说税法”、“税收你我他”等电视栏目,定期播出税收节目,或宣传政策,或直播税收信息,或剖析税案,或插播税收公益广告。二是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要建立公民监督和查询公共开支制度,有重点的公开税收用在什么地方,纳税人享受了什么,将各项支出预算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突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治税方针,让纳税人进一步认识税收的重要性,激发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三是完善税收保障机制。地方政府要经常听取税收工作汇报,帮助解决税收执法遇到的困难,对干扰税收执法,变通税收政策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格依法查处,既要追究行政责任,又要追究法律责任。政府要与工商、金融、邮政等部门联系,建立税收信用与相关部门信用共享的运行机制,开通“诚信纳税通道”,并提供贷款优先等系列便利服务,让不讲诚信的纳税人寸步难行,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诚信纳税环境体系。要深入调查研究,适时设立税务警察机构,赋予税务机关目前尚未给予的搜查权、查封权等税务稽查手段,尽可能减少国家税收流失。
- 上一篇:纳税企业增值税管理报告
-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税收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