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工作思考

时间:2022-03-03 03:52:00

导语:纳税评估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纳税评估工作思考

纳税评估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方式,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监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弥补征管改革过程中管理弱化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它作为税收监控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帮助纳税人发现和纠正纳税上的错漏、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一、当前纳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评估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1、评估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纳税评估岗位设置没有统一做法,岗位设置差别较大,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存在多头管理情况,有的地方评估机构受上级四、五个业务部门领导,且部门间各有各的要求,造成数据不能兼容,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2、评估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帐、对对数的浅层次上,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等环节衔接、协调不足。纳税评估一发现问题就移送稽查,陡增评估的难度和成本,纳税评估的中心监控地位不能得到体现。

(二)纳税评估案源的信息渠道过窄

1、税务机关信息来源渠道受限制,信息量不足。资料信息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从运行情况看,目前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受条条影响较大,信息数据不能统一共享,国税、地税之间缺乏交流,税务部门与银行、海关、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够,许多必要的相关资料没有得到收集和确认,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缺乏统一的“税务数据仓库”。

2、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资料不全,相关信息不足,表现为财务不健全、数据不准确,使指标的可信度下降,以此为计算的评估指标,参考价值不高,也使评估的质量难以提高。

(三)纳税评估存在误区

1、只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评估,忽视了对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评估。通过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评价估计,故然可以了解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纳税申报的真实程度。如果我们对老板个人、办税人员、财会人员的个人品格、诚信档案有所了解,对企业法人代表、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管理人员的人品有所了解,对该纳税人历史上的纳税情况有所了解,那我们对该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对遵从度的评估,对我们选择纳税能力评估的方法、切入点和注意的重点部位,对提高纳税评估效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2、只对具体的纳税人进行评估,忽视了对一个区域纳税能力的评估。这样极易导致税收任务与现实税源脱节,导致各地区执法力度不一致。税源充裕的地区可能会留一手,税源不足的地区可能会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从全局看,就会出现一种税务基层征管机关本身不依法征收的问题。对一个地区的纳税能力进行评估是个难题,但重视这个问题总比无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积极得多。假设我们全国采取相同的办法对各个地区的纳税能力进行评估,就是与实际有误差,那对于各地区也是相对公平的。这有利于科学的分解收入指标,科学的评价各地的工作业绩,有利于促进统一的税法在不同地区的贯彻落实,防止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二、搞好纳税评估工作的思考

(一)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优化配置,合理配备评估人员。选择一批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精通计算机应用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从事评估工作,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合理搭配人员,达到资源的最优组合。

2、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评估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一批能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和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评估队伍。

3、加大干部考核工作力度,强化干部队伍管理,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将评估工作列入岗位责任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评估质量要求和完成不了评估指标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和评估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4.建立激励创新机制。一方面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培养评估人员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实施能级管理,根据干部专业等级和工作实绩,择优上岗,并实行业务能级与待遇、职务挂钩,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立足岗位、系统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评估方法体系,提高评估工作手段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拓展评估监控面,实现对纳税人的整体综合评定。(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税收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2)开展多税种评估,拓宽评估的范围。要在现有纳税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纳税评估方法,使纳税评估系统涵盖所有税种,贯穿征管各环节和全过程,从而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实现征管业务的全面监控。

2、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1)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销售额、销售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规律,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2)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进销规模、仓库出入等方面,实现对生产销售的全方位分析,应用经济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1)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2)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三)完善制度,消除纳税评估误区

1、完善纳税评估的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纳税评估管理机构,负责纳税评估的税收政策和业务指导,在工作安排和具体操作上才能避免多头管理,基层建立和完善检查、评估企业台帐制度,对一年或半年内已经检查或评估的企业要进行审核筛选和整合,尽量避免重复评估,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地区纳税能力评估制度,促进各地执法力度的平衡,防止在相互攀比中流失税源。对各地应收尽收的程度进行统一的评价,科学合理的配置税收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促进全国各地区税务干部工作业绩和政治、经济待遇的平衡。调动各地区税务干部加强征管的积极性。

2、纳税能力、税法遵从度的评价估计应该严格区别于税收稽查。纳税评估也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一种手段。只要如实申报,依法纳税的目的达到了,使用一种手段经济快捷,就无需几种手段同时并用,以减轻税务机关的压力,减少社会纠错的开支。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一种方式。另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纳税评估需要使用有关数据(事实)来分析、判断、推理,而不是通过取证来实证有关问题,它要通过纳税人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纠正来达到促进如实申报的目的。如果一有问题就移送稽查,那纳税人就会在你上门评估之前就把所有“大门”关上,充满了戒备心理,严重影响他们与税务机关的双向交流,陡增评估的难度和成本。假如规定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可限定补税金额在X万元以下,由纳税评估环节处理,在限期内由纳税人自查自纠,就可以免于处罚,在X万以上必须移送稽查环节,对纳税人因非故意因素造成少缴税款的,可选择自查补税,但必须加收滞纳金,对纳税人因主观故意造成的少缴税款,除补缴相关税款、加收滞纳金外,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以相应的罚款。只有这样,纳税人就会把纳税评估看成是一种“保健式的身体检查”,与评估人员充分配合,既减少纳税人自己的办税风险,又提高纳税的评估效率,这样的双赢效果应该是税务机关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