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02 05:54:00
导语: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东莞市是一个不带县区、以镇(街)村为主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70%以上的庞大资产、企业和人口等资源分布在农村。现有596个村级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东莞发展的方向。村书记这支队伍在东莞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构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新机制,是当前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东莞发展“固本培元”的一项重要工程。
一、转型时期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东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的区域之一,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农村的发展。东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经过近1/4世纪工业化的洗礼,东莞农村已推进到向城市化、现代化过渡的转型关键期。当前面临的发展模式制约、社会转型缓慢、人的素质滞后、党组织作用弱化等大量矛盾、问题和风险集中在农村体现出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执政力和学习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阶段向在全球化条件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转换,随之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发展期。就东莞农村来说,过去那种靠大量消耗土地和劳力资源来支撑增长的模式已近极限,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转变,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智力、高成本、高投入基础上的转变,对于已长期习惯于低成本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农村干部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东莞农村能不能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继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关键在于农村党组织和书记能不能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特别是对他们运用政策、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延揽人才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东莞自2001年以来,掀起打造“城市牌”建设热潮,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三大转型”,农村城镇(街)化水平不断提高。去年,东莞市委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又提出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用5年左右完成“村改居”工作,3年左右完成股份制改革,10年之内实现农民居住“公寓化”。东莞农村面临着一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的全方位整合重组。农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在农村经济结构、社区建设、社会管理、文化观念、劳动者素质的改革、完善和提高过程中,率先完成由农村“当家人”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的转变。
(三)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东莞来说,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东莞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社会阶层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复杂多样;500多万外来人口绝大多数聚集在农村,突发公共事件不时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组织和管理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日益加强,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和维护自身权益有了更高的期望,对农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农村工作的内容更加繁杂,难度逐步加大,尤其是土地征用、建设拆迁、福利分配、劳资纠纷等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靠老思路、老办法,解决不好农村的新问题、新情况。农村党组织书记处于这一“风口浪尖”,需要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利益、处理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四)适应农村体制改革,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自身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村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党组织的领导方式要从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为主向营造环境促进社会化资本发展转变、从以经营集体资产为中心向社区管理和服务转变。同时,在直选条件下村级自治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主导性增强,党组织如何正确处理好与村级自治组织的关系并切实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如何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带领群众真正完成农民向市民转变这一历史使命,这些都是十分艰巨而又不能回避的课题。从东莞新一届农村党组织书记现状来看,由镇(街)下派的占8.3%,年满55岁超龄留任的占5.7%,35岁以下的占16%,初中以下学历的占24%。此外,有39.2%的村党组织没有一个大专以上学历的委员。由此可见,农村党组织和书记队伍结构存在很大缺陷,后续竞争力堪忧,而且在理论素养、政策水平、法律素质、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够适应的问题。
二、东莞开设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的实践与探索
东莞市委素来非常重视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定期办班、挂职锻炼等培训模式,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展异地培训,同时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和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形成打造“学习型干部”、“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但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概括起来有“六缺”:一缺主动。在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潜意识中,对学习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政治学习是市镇(街)以上领导干部的事,而自己处在农村第一线,工作对象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农民,所以只要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完成就行了,学不学关系不大。二缺平台。过去村干部的培训主要由镇(街)一级承担。由于镇(街)一级人手较少,培训力量相对薄弱,要组织进行比较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有一定难度。调查了解,我市32个镇(街)虽已全部成立了党校,但因专职教员的编制问题没有解决,实际上多数只是挂牌而已,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三缺投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大部分镇村没有把党员干部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四缺特色。一些镇(街)组织教育培训,对于发展程度不同村的书记、能力知识水平不同的村书记之间思想特点及工作需要的差异研究不够,内容安排“上下一般粗”,跟着文件走,结合实际不紧。同时对基本理论学习不够重视,急于与现实“对号”,就事论事,内容重复,结果是“雨过地皮湿”,“不断搞教育,常做夹生饭”。五缺系统。由于镇(街)组织部门缺乏专职的培训人员,在村支书的教育日程安排上,不注意学习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培训时间与内容安排比较零散。大多局限于换届选举后的上岗培训,以及临时性工作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六缺激励。相当部分镇(街)没有把村书记的学习教育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没有指向于中心工作,无法与工作绩效挂钩。由于缺乏约束和激励,学习教育难免流于形式。有些村书记虽然也有些参加函授班学习,但工作指向性不明确,大多只是为文凭而文凭,学习效果不明显。
从2005年开始,我市借鉴省委的做法,继开设“东莞学习论坛”后,又专门开设了“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力求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其意义和作用在于:
(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去年下半年东莞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期间,我市组成六个专题调研组,在市委领导带领下对农村党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针对换届中暴露出的问题,又专门召开全市镇委书记会议进行分析解剖。在此基础上,市委认识到,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必须作为“最迫切的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尤其是作为农村发展带头人的党组织书记,其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市综合竞争力能否增强,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要与东莞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相适应,不仅要摆在基础性建设地位,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而且要像抓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那样来抓,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努力形成发展起来重视抓大教育,抓大教育推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为此,市委年初专门制发了《关于开展三项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把开设“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和党建工作重点进行统筹安排,为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大教育大培训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由于东莞政府架构和编制的限制,资源和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各项工作的“瓶颈”。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困扰因素。我们开设“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就是针对镇(街)一级教育力量薄弱分散的现实状况,在挖掘潜力整合教育资源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学习论坛由市委组织部直接负责,制定方案,安排课程,组织学习;各镇和有关单位协同配合,加强沟通联系,抓好具体管理。参与授课人员既有市党政主要领导,中央、省委党校和知名院校教授、金融专家,又有经验丰富的村书记。市委党校提供阵地支撑;新闻媒体刊播学习论坛动态,大造学习声势;《东莞日报》常年开设“学理论—谈体会”专栏;发动各涉农部门编写印发农村工作实用手册,作为学习论坛的自学材料。在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师资教材、载体阵地等各方面排出最强阵容,集中市内外优势,提升了学习教育层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近年来,我市各镇(街)结合镇情村情,在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方面探索积累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但突击性教育多,经常性教育少,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是时间难保证,组织欠规范,体系不完整。我们在综合吸取各镇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学习论坛这种形式,坚持每月一训,每期半天,一期一个专题,对农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统一集中辅导。年初作计划,期期有方案,学习安排规定明确,要求具体,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学习中注重听讲结合,教学渗透,系统多样,激发引导。课题设置既有形势报告、发展模式对比分析,又有政策法规、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知识学习,同时还有先进经验介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案例解剖;授课形式以市领导讲课为主体,以专家讲座为辅助,穿插安排村书记主讲发言;组织方式融专题辅导、研讨自学、外出参观为一体。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习论坛组织更严密,运作更规范,形式更灵活,形成了一种比较可行的学习模式,开启了一条实用有效的学习途径。
(四)实现教育内涵的深化。我们凭借学习论坛,着力在深化教育内涵上下功夫,克服各镇村学习内容参差不齐、与中心工作衔接不紧等现象。每期学习内容由镇村推荐,领导点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根据需要设置主题,安排课程。研究重大课题,破解发展难题。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精神,论坛开篇由市委佟星书记就如何增强执政能力作专题报告,代表市委提出按照“三有一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农村股份制改革、村委换届、先进性教育、“四清理”等工作,先后邀请省、市领导及专家教授作了《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与发展》、《依法办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市城市化建设》、《争当先锋,走向城市——东莞农村城市化的实践与探索》、《如何实行村民自治》、《如何提高领导艺术》、《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如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等专题讲座;结合实施“科技东莞”、“商贸东莞”、“平安东莞”、“创业东莞”四项工程,以提高科技素质,充实商贸知识、增强平安意识、理清创业思路为主题,在学习论坛上成功举办了新一届村(社区)书记主任岗前培训班。同时,结合创建“五个好”示范点的检查验收工作,组织村书记到省委副书记刘玉浦亲自挂点的大朗长塘等先进示范点单位参观见习,近期还将分批组织到广州、深圳、佛山等省“红旗基层党组织”所在地取经。通过论坛集中学习,农村党组织书记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村级经济发展的思路、处理村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服务基层、启发实践、推进工作的目的。
三、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教育是一个常抓常新的课题,要取得长期性、稳定性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拓展增加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使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教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一)目标导向机制:坚持适合特点,突出重点,确立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导向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目标。
新时期农村党组织书记,既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又要领导各村民自治组织依法民主管理好本村事务,担负起发展富民和稳定安民的责任,是农村党组织执行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党联系和发动农民群众可靠保障,应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素质能力特征和要求既与农村一般党员干部不同,也与镇(街)干部有很大差异。为此,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教育必须适合其自身特点,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找准主导方向和目标定位,这就是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坚持科学治村、民主治村、依法治村,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方法;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增强构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本领。具体来说,主要是培养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能够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指示,学会并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找到一条“强村富民”、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二是驾驭发展能力。能够把握发展机遇,勇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引资招才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构建和谐能力。能够认真研究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善于通过民主法制途径管理社会和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四是为民谋利能力。能够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统筹好社区治安、文化教育、环卫保洁、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五是团结协作能力。能够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加强对村委会等自治组织的领导,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六是廉洁自律能力。能够弘扬廉洁务实作风,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自觉群众接受监督,为农村党员干部做好表率。
(二)需求牵引机制:坚持学为所需,学为所用,以工作需求为牵引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进行统筹规划。
根据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性质和农村工作主要任务,在市“十一五”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规划中,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教育单列计划,重点安排。认真总结并巩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成果,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多视角的学习教育方式。市以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会为主,镇(街)以举办各种短期培训为主,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主,互相配合照应,营造学习氛围。要尊重受教者的需求意愿,逐步推行村书记自主选学制度。市镇集中办班培训要提前筹划,与农村党组织书记沟通协商,或由镇村轮流点题,市统筹并负责组织;同时,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自定年度和阶段自学目标、自学内容,镇(街)党委统一审核备案,定期检查,动态管理。统筹规划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适时性原则。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形势任务,规划办班种类,界定学习内容,并切入中央、省市重大政策出台时机,部署总结工作和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时机,村班子换届或班子成员调整时机等及时组织学习。二是贴近性原则。贴近城市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贴近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实际状况,贴近市委中心工作的实际步骤,突出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培训,学习内容具体实在、通俗易懂。三是系统性原则。注重学习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构建包括理论灌输、政策宣讲、知识传授、经验交流等内容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使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形成互补,市镇辅导、前后班次相互连贯。四是有效性原则。力求学习要求高起点,授课师资高层次,组织管理高标准,培训效果高质量,既讲“大课”,又开“小灶”,帮助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理思路、长见识、强内功、添后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服务保障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共同参与,构建管理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绿色通道”。
要坚持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门主管牵头,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服务体制、保障体制。实践证明,在目前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借外势,用“高人”是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层次的重要渠道。这就需要市镇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出面协调联系,合理规划安排。近年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市与清华、人大、国家行政学院、中组部培训中心、中大等办学机构,以及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都进行过合作,既有“走出去”办班,也有“请进来”讲学。同时在省(市)内外开辟了多个调研考察基地,市内有长安镇、万江区、松山湖、虎门港等,省市外有顺德行政办事中心、广州开发区和大学城和长江三角洲等。我们在规划组织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实现省市内、省外国外各个渠道同时推进,采取市镇结合办班、联合考察,与省内外高校加强合作,选送年轻优秀的村书记或村书记后备干部到国内外高校、培训机构短期进修等方式,不断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协同人事、财政、司法、经贸、农业、劳动、环保、金融等部门,为农村党组织书记提供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咨询服务,在项目建设、项目策划等方面搞好指导,送课上门。市镇两级都要制定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经费资助办法和标准,由组织部门统筹,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为顺利施学习教育计划提供经费保障。市委组织部尤其要发挥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作用,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
(四)专业指导机制:坚持专业共建,互联共推,发挥各级党校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中的阵地支撑作用。
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业务指导工作,是规范下级施训工作的需要,也是弥补基层教育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树立长远观点,重视抓好镇级党校的建设,发挥镇级党校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特别是使之承担起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经常性教育培训任务。要逐步解决镇级党校人员编制问题,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库,特别是从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中选聘专职或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配置。要建立市镇两级党校合作共建机制。市委党校应适应形势的需要,把对镇级党校的指导服务纳入教学工作的相关议程,尤其要协助解决好基层培训最突出的师资和课题研究问题。当前,市委党校要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的组织策划,认真开展有关方面培训工作的课题调研和教学准备,除了在全市性办班设计上提供专业性意见外,还要力求能够开发出新型管用、富有东莞特色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教学课目。特别是要围绕城市区位、资源利用、社会安全、人口素质、经济结构、政府成本等课题加强调研,组织编写一些适情对路的学习教材。要切实加强对镇级培训工作的专业指导,每年年初由市委党校牵头召开各镇(街)党校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计划研讨会,并根据市委中心工作和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需要,提出包括课程设置、教学专题和内容要求在内的总体方案,然后再由各镇级党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使市、镇两级党校培训计划有机联系起来,增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五)交流研讨机制:坚持工学结合,讲研渗透,增强农村党组织学习教育的主体实践功能。
东莞农村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积累了大量新鲜独特但有待总结挖掘的好经验,也有不少热点难点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交流研讨机制,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在一起,研究工作、分析问题、调整思路,以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上,我们从成人学习的规律特点出发,探索了导读式、案例式、研讨式、论辩式以及实地考察等各种方式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比较明显。在以后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中,我们不仅要继续沿用和完善这种“听、讲、研、看”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而且要使交流研讨成为一种功能性机制,更多地以举办经验交流会、工作研讨会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可以考虑把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章程、有规范的“学习研究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沙龙”性质的组织形态,使农村党组织书记由“学员”变为“会员”,由受教者变为主讲者,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关心,真正在学习教育中发挥能动,唱起主角。市镇领导要亲自组织、亲自参加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研讨活动,出主意,出课题,出思路,促使他们在参观交流中学经验,找差距,在共同探讨中互相启发,寻找对策,把学习研究会办成“农村党组织书记之家”,使之成为农村党组织书记提供掌握知识提高修养的“课堂”,把握国情了解世界的“窗口”,交流经验推动创新的“平台”。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服务。近年来东莞市委党校在干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先后投入80多万进行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学网、广东省委党校函授远程网络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设“农村党组织书记信息网专页”,编辑下载中央、省委党校教学网有关内容,建立政策咨询、工作指南、党建示范、市场信息,意见反馈等栏目板块,为农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一个现代化学习教育阵地。
(六)督学评学机制:坚持定期督查、跟踪落实,及时评价和总结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效果。
紧密联系实际,探索建立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督学评学机制。在督学方面要明确镇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群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并把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参照党委中心组学习管理办法,明确具体学习指标,建立学习笔记、考勤登记等制度,定期检查督促。在评学方面,主要是结合工作实绩测评对学以致用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同时,也要通过组织述职演讲,选题面答以及撰写调研文章、体会文章等形式,强化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学习意识和动力,并作为学习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组织部门要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并做好年度和阶段性总结分析,以求不断改进。
- 上一篇:镇村干部素质调研报告
- 下一篇:新时期年轻干部思考